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教学效率

2015-02-03 09:28刘永春
甘肃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

刘永春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设计;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109—0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设计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美国国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曾指出:“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引导与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这里的“引导”与“激发”,显然都是从教师教的层面来考虑的。如何“引导”与“激发”呢?其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那么,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进而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 当然要强调的一点是,设计的问题除了具有趣味性外,还要与所学内容息息相关,否则就失去了问题设计的本意。

如,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二十四点游戏”的作用。扑克牌大家都熟知,用扑克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教师单纯地说教要强得多。游戏开始前需先给学生说明一下规则:红为正,黑为负,可以用已学过的各种运算列式得出24或-24。然后分组进行比赛,每一组抽出牌后,各组以最先算出者为胜:

第一组抽出:红桃4,黑桃10,红桃K,方片8;

第二组抽出:梅花10,方片4,黑桃7,红桃Q;

第三组抽出:方片9,黑桃5,红桃3,梅花10;

第四组抽出:黑桃A,方片J,梅花2,梅花9。

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只有多琢磨、多思考,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

二、问题要有开放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时要给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开放性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开放性问题的出发点和终点在于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于让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从而对于同一个问题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不同问题找出相通之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正方形”时,教师可给学生出示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已知正方形ABCD,有一个与其相同的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那么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其中的关键在于作辅助线,而这恰恰是学生不熟悉和想不到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且不可直接给学生说出答案。

三、问题要有实践性

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经验来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数学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学时,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为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和实用。新课标强调面向了全体学生,但教材内容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方的学生,突出校本教材的作用才是让学生得到发展的关键。

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美是符合黄金比例的。这个比例学生可以通过比较来得出,如韩星张敏镐,如明星章子怡,他们的面部、身材都接近于0.618这个值。于是可给学生出示这样一个题目:小明妈妈身高162cm,她的上半身长为75cm,那么她要穿多高的高跟鞋才能显得更加漂亮?通过这样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学生喜欢学,且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些明星是学生喜欢的,也是学生崇拜的,教师也要跟上潮流,否则学生就会说你“OUT”了。由此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美,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美是天生的美,不是任何人都有的,身边的你、我、他虽然都不一定达到这个比例,但是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寻求开放性道路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