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2015-02-03 15:50樊怀民
甘肃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

樊怀民

【关键词】 物理教学;猜想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112—01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物理中的很多知识都是物理学家先猜想,之后通过无数次的验证最后得出来的。可见,学习物理对学生的猜想能力有极高的要求。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猜想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扬民主,转变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师道尊严”,努力与学生打成一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真正让他们畅所欲言。

如,教学“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时,笔者没有采用课本上设计的实验,而是直接用一个5Ω和一个15Ω螺旋状电阻丝组成串联电路,分别在两个电阻丝中夹规格一样的火柴,先不闭合电路,让学生猜想哪根火柴先被点燃,然后实践检验结果。实践证明,15Ω螺旋状电阻丝夹的火柴先被点燃,这说明电阻越大在通电时间相同时产生的热量越多。学生自然而然总结出这样的普遍规律:“当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答案更有意义,因为是学生先猜想后通过实验检验而得出结论的。此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设计典型例题,培养猜想能力

选取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易于引发学生想象的典型例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勤思深究的好习惯。

如,在“机械振动”的教学中,笔者结合振动的知识,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沿地球两极的地轴钻一个洞,当一个物体从北极无初速地落入无底洞时,物体将如何运动?这一道科学猜想题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反应,他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得出了三种答案:1.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一直穿越无底洞,并冲出地球;2.物体作加速运动,最终停在地心处;3.物体以地心为平衡点作来回振谐运动。对于这三种不同的答案,笔者没有急于给出定论,而是提出另外两个问题:1.物体在北半球洞中时,受到地球引力的方向如何?2.物体在南半球洞中时,受到地球引力的方向如何?这两个问题,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振动的产生条件,得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一讨论过程,超越了课本的知识范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高。当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想象状态时,笔者特别注意“度”的把握,避免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远离教学目的,漫无边际。

三、注重平时积累,促使猜想升华

猜想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它以实践为基础,与一个人实际经验和知识积累有密切的联系。为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博览群书,为猜想能力的自我培养与开发不断奠定基础。

如,在“摩擦力”和“重力”的教学中,笔者布置学生撰写《如果没有摩擦力》《如果没有重力》等小论文。如果学生没有对物体在摩擦力和重力作用下的各种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猜想将是狭窄的、肤浅的,甚至无话可说;如果学生对此方面已有充分的观察、体验和分析,则由此而展开的猜想将是丰富的、深刻的、理性的、有创造性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与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会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较强的猜想能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使他们成为基础扎实、学识渊博、善于实践、思维活跃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培养
关于“比较法”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