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

2015-02-03 23:41
中国对外贸易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济带旅游建设

陕西——丝绸之路新起点

作为承接丝绸之路各国面向中国开放的新起点,陕西特别是西安有着西部其他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无法比拟的历史传承、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全面掌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先机。

陕西省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该省经济总体呈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6045.21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342亿元,比2012年增长24.1%。民间投资6965.12亿元,增长2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7%。

打造“苹果之路”

陕西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与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均有良好的通达性,在铁路、公路、航空和信息上都是连接中国东西的重要枢纽。目前,丝绸之路通而不畅,陕西西安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最重要的省份和城市,肩负着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的重任,也面临着成为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的重要机遇期。

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谈及西安自贸区这一平台时指出,把陕西建设成向西开放的新起点,通过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商品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设,来达成这一目标。

高铁建设为西安成为连接三大经济带的第一枢纽创造了条件。从国内看,西安至乌鲁木齐、成都、重庆、武汉的高铁建设至关重要;从国际看,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输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开通西安至哈萨克斯坦、伊朗、至罗马、阿姆斯特丹的高铁线路势在必行。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以高铁为连接方式,以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为广阔腹地,可以建设成为连接东部和中部、辐射西北、对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枢纽,成为亚欧大陆新的弓箭型经济带发力点。

目前,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已经向东与青岛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天津港,向西与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开展了合作,长安号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加上西安成阳国际机场和正在建设中的西成新区空港新城,“西安港”已成为中国与欧亚各国之间联系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转站,为陕西产品走向中亚及欧洲打开了向西通道。

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张宝通表示,应当把丝绸之路变成能源之路,让亚欧大陆桥成为能源之桥。西安是我国石油当前产量最大的长庆油田和西部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延长石油集团总部所在地,地处版图中心,远离沿海、沿边,可成为最安全的石油能源储备地,有条件设立能源交易中心。

丝路沿线的西部省份利用自身果品的优势开拓丝绸之路国家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中亚国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总人口近6000万人,水果产业欠发达,加之南亚还有印度这个人口大国,食品消费需求巨大。与西北地区丝路沿线的甘肃、宁夏、新疆等农业大省的农产品资源刚好可以形成资源互补。

陕西省果业管理局局长高武斌表示,借助苹果园艺交流和果品出口,陕西可与西北省份携手加强同中亚国家的产业合作,构建一条从陕西到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苹果之路”,必将对沿线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经济融合,以及民生福祉,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加快“向西开放”

建设“三个陕西”的目标确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全面建设,国家级西成新区得到批准,三星新一代闪存芯片正式量产等,都为陕西发展增加了新动力。

2014年“两会”期间,陕西省省委书记赵正永介绍表示,陕西省结合实际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原则,优先启动了12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先后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222项,顺利完成卫生和计生、新闻出版和广电部门整合,积极实施大国资体系改革,进一步释放了全省发展的活力。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为契机,赵正永希望陕西能够“步步为营深化改革开放,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早在2013年年底,在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座谈会上,赵正永要求,当前要围绕“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要求,扎实做好十件事。其中包括围绕新起点定位,进一步丰富内涵,叫响全国;面向中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与中亚交流的陆、空网络和信息网等内容。同期,陕西省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作为一个未来的战略目标,助推陕西发展。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董军表示,建设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进一步提升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辐射、带动、服务、支撑作用,使之成为连通欧亚、承东启西的枢纽,进而达到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效应,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8个城市群之间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之间的互融互通、协同发展,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另外,提升对外开放便利化程度也成为重点。按照具体的规划,陕西将推进“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运行,研究开通西安至中亚旅游列车事宜。加大基地航空公司引进力度,适时组建地方航空公司。调整国际航线补贴政策,拓展直飞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客货运航线,力争将成阳机场升格为门户枢纽机场。

从上述一些措施不难看出,陕西省正在交通、物流、金融、文化交流等方面全力推进向西开放战略。

政协甘肃省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民革甘肃省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我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提案》,首先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该提案建议甘肃加强与陕西、新疆等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省份的政策协调和经济合作,建立经济带沿线城市高层协商会议或联席工作机制,研究省域间的产业对接和经济互补性,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青海——丝绸之路战略通道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中枢地带,其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西部交通的战略枢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青海省南连川藏、西接新疆、东邻甘肃,地处中巴经济走廊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十字要冲,是通往新疆的重要门户。青海省境内的公路、铁路网沿着古丝绸之路的印记,连接着甘肃、新疆、西藏、四川,是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西部通道和东西南北的枢纽,是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亚等大多数国家更便捷的通道。endprint

青海资源富集,特别是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资源储量可观,已探明的129种矿产资源中,9种居全国首位,23种居全国前三位,54种居全国同类储量的前十位。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开采条件优越,不少品种还具有稀缺性。同时,青海清洁能源约占全省能源的85%,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见的清洁能源基地。

近年来,青海省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了以资源加工型为主的骨干商品,以机电、高新技术为主的优势产品和以纺织和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高原特色产品三大类出口产品结构。青海藏毯产业基地、海西州柴达木绿色食品暨保健品基地成为国家外贸转型示范基地。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64个,主要分布在亚欧地区,年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逾20家。

青海拟发挥资源优势,奋力打造高原特色循环经济体系。延伸盐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及加工、油气化工等特色产业链,将柴达木循环经济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的新型工业基地,大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牧产品、生物医药等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承接东部地区装备制造、消费电子、特色纺织等产业转移,深入地挖掘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内涵,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再者,青海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共同建设“向西开放”的经贸共同体。以东部城市群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推动兰西经济区建设。办好青洽会等重要文化商业体育活动,适时在中亚国家举办青海商品博览会,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商业文化活动。加强各省区之间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的沟通协商,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此外,青海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完善丝绸之路战略通道。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推进交通、电力、物流、信息技术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口岸开放,继续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争取国家支持适当放宽鼓励和吸引外资的产业指导目录范围,争取更多的国际多双边无偿援助项目。

甘肃——丝绸之路黄金段

2012年8月,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依托新区平台,兰州将自己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钻石节点”。兰州市长袁占亭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是兰州新区与其他几个新区最主要的特征,体现了国家提前考虑开放西进的战略构想。

兰州新区作为西进战略的起点,打造中国西北区域重要的陆港、铁路货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港,开拓经贸物流通道,培养西北经济的全新体系。上述提案还建议适时修建从兰州新区到霍尔果斯的宽轨铁路,与中亚国家实现铁路对接,充分发挥兰州新区的国家级新区优势,使兰州新区成为亚欧大陆桥的核心节点站。

石玉亭表示,兰州新区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兰州无疑是国家在西部选择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最佳地区。

甘肃将信息技术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丝绸之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开发和应用,打出“向西开放”的数字化“组合拳”。

甘肃省商务厅厅长杨志武介绍说,依托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甘肃搭建了中国诚商网甘肃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国家级数据库平台为甘肃外贸企业提供最新的海外供求数据,以解决企业找客户难、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同时,选择“出口通”、EC数据宝、“在线广交会”等平台,为甘肃企业提供完善的阶梯式进出口贸易展示、推广和撮合服务。目前,甘肃已有几十家企业受益于这些平台和产品,成功地与国外客户建立了联系,实现了近6000万美元进出口额。

甘肃省对外贸易协会秘书长王时称,围绕向西开放,甘肃在白俄罗斯、伊朗等地分别设立了商务代表处,并分别以俄文、阿拉伯文和英文建立了各代表处的网站,作为经贸活动的重要联系平台,辐射东西亚、中欧各国。同时,将代表处网站与“陇汇通”国际贸易平台等有效连接,力求打造一条数字化的新丝绸之路。

宁夏——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宁夏是我国著名的回族聚居区,亦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与沿线众多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在经济、贸易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3年,国家民航总局宣布:“中国对阿联酋开放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第三、四、五航权,同意阿联酋航空公司开通迪拜经停银川至郑州的航线。”这意味着银川建立了通向阿拉伯的空中丝路,这样西部地区的客商去迪拜不用先飞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再转飞迪拜。

宁夏以中阿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会议服务,构建宁夏国际会展服务中心,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进行政治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平台和国家外交舞台。宁夏拟抢抓机遇,健全中阿博览会办会机制,办好系列活动,逐步建设以“中阿博览会”为核心的会展品牌集聚区、世界穆斯林会议中心、国际国内重要会议目的地城市等,使银川成为全国一流的会展名城。利用会展业具有作为经济发展“风向标”和“助推器”的作用,积极争取阿拉伯国家在宁设立领事机构,推动中阿商贸、能源、金融以及文教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力争成为阿拉伯地区在我国投资的承接区。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宁夏召开的2013中阿博览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中阿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演讲,提出四点建议: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切实深化经贸合作、继续拓展能源合作和积极开展人文交流。

2013年初宁夏联合甘肃、青海、陕西、云南五省区共同制定了《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在以标准打基础的同时,还将整合国内甚至周边国家牛羊肉产业链,以期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建设国家级清真产业集聚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产业生产服务基地,打造“清真宁夏”品牌。清真产业是宁夏具有相对优势、特色和竞争力的重要产业。充分利用宁夏作为国家级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加工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以及全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专业委员会落户宁夏等独特优势,引导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宁夏清真产业,带动和推进国内外清真产业向宁夏集聚。endprint

宁夏积极开展中阿金融合作与投资合作,构建世界穆斯林投资融资金融中心。积极争取与阿拉伯国家在双边贸易和金融合作中把人民币作为计价、清算和结算货币,逐步争取人民币作为石油美元结算货币。同时,加强培养和熟悉穆斯林金融业务的人才培养,在国家和海合会国家金融合作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宁夏作为中阿金融合作中心的地位。

宁夏发改委主任张八五介绍,宁夏已引入全球云计算服务龙头企业美国亚马逊公司落户,与阿联酋签订了2020年迪拜世博会数据处理等信息业务的协议,与阿里巴巴集团就开展云计算业务达成初步共识,具备建设中阿互联网经济试验区的良好基础。”

相关链接:

建设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加快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彭钊委员的发言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从目前的情况看,构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条件已经具备。首先,中越两国签署《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为和平构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创造了和平环境。其次,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特别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发表《中国—东盟港口与发展合作联合声明》,签署了《中国—东盟海运协定》,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海上合作指明了路径。第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七届,达成多项共识,并于2014年1月召开首届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高官会,通过了泛北合作路线图,不仅为泛北合作制定了蓝图,也为共建建设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奠定了基础。第四,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将为共建建设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提供支撑。

建议如下:

一、在北部湾地区构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将构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纳入国家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总体安排,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协调国家海洋局、外交部等部门与环北部湾省区的广东、广西、海南开展专项研究,编制试验区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二、着手研究部署六大领域合作。第一,加快推进海上互联互通合作,将北部湾港建设成中国—东盟国际航运中心。第二,务实推进海洋产业合作,加快广西远洋渔业基地、现代海洋产业示范基地合作建设。第三,加快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合作。第四,推动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中越北部湾海洋调查,加强与东盟各国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合作。第五,加强海洋渔业执法交流合作,尝试建立中越北部湾渔业联合执法机制。第六,加快推进在投资和服务贸易开放方面先行先试。

三、进行三个方面政策创新。第一,开放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第二,实行与国际接轨的航运管理体制和税收优惠政策。第三,实行“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港区政策。四、尽早成立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专家课题组。建议广西尽早成立专家课题组,在国家部委的指导下,就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政策问题、项目问题、东盟问题,先行开展研究,供国家决策参考。

新疆——丝绸之路桥头堡

新疆行政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06%,拥有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拥有国家口岸15个,省级口岸12个,具有东进西出、全方位开放的地缘优势。新疆在西北五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五个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统计中,新疆有各类旅游景区(点)1171处,分别归属67个基本类型,占全国分类系统类型总数的90.5%,居各省区市之冠。

新疆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国家“海陆并进,东西互动”新型开放战略实施的关键区域。除了新一轮19省市对口援助的巨大支持外,国家还批准设立了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经济开发区,在税收、金融及土地利用等方面也给予了专门的政策优惠。为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区旅游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通知》(新政发[2010]116号),给新疆旅游业多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为发展旅游经济和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

加快推动周边毗邻国家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充分发挥上合组织的合作机制及组织优势,积极推动中亚四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便利区域内商贸人流往来。

新疆争取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出台支持新疆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的政策措施。申请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和喀什机场开放航权,以便吸引更多国家的航空公司进入新疆客货运输市场,真正发挥乌鲁木齐机场的重要国际门户枢纽集散作用;加快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和阿勒泰四个区域热点集散城市建设,出台优惠发展政策和旅游便利化措施:重点培育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新疆一亚欧旅游商贸圈,加快建设霍尔果斯、喀什等口岸的旅游综合服务区设施项目。通过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带动旅游产业聚集和发展;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深入研究新疆旅游服务便利化措施,把新疆作为本外币兑换的一个试点地区,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新疆旅游经济更好地融入到国际国内经济体系中。

再者,新疆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筹建亚欧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现代旅游文化商贸产业项目,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推动跨地域旅游合作经营机制的建立,打造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屯垦文化、民俗风情、现代旅游服务贸易等品牌,全面推动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新疆借助上合组织平台,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部长会商机制。通过对话和会商机制解决阻碍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创新合作发展遇到的法律政策瓶颈、旅游投融资障碍,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同时借助会商机制,通过旅游论坛、定期会商、高端对话和互设旅游办事处等形式,构建中亚区域旅游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问的旅游合作共赢。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带旅游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旅游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