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早和好

2015-02-05 23:47李筱懿
家庭生活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伴娘戴安娜凯特

文◎李筱懿

爱的早和好

文◎李筱懿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成为工作小团队的负责人,组里四个年龄相仿的女孩,爱情自然是重要话题。

有一天,A女孩突然红着脸说自己和一个同事恋爱了,大家都为她高兴,只是恋爱的姑娘显然没有从前那么专注,不久,她快结婚,然后辞职,我们的团队补充了新鲜的B女孩。

我和B共事三年,她悠游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不慌不忙,工作、健身、旅行,然后考了MBA,因为读书而辞职。她走的那天,我特别遗憾自己失去了一位靠谱的伙伴,她抱抱我说,“我们谁没结婚就做对方的伴娘。”

我开玩笑问她另一半在哪儿,她笑:“我得先懂得自己,再找到那个懂我的人。”

再次见到成长为女人的B女孩,大约是七八年之后,此时,她35岁,男友是在新加坡工作时遇见的当地华人,斯文平和。我们聊起当年的那些姑娘,A很快做了妈妈,很早便离开了职场,幸福感和成就感明显不强。

B谈起自己的感情,毫不避讳地说:“对于爱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因为自由与开明;同时这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因为变化快、选择多。”

不是说A的选择一定不好,B的就必然正确,只是爱情是两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之间的情感互助,不是两个超龄儿童彼此的感官游戏,除了“看对眼”,还要“走下去”,这就需要拿出成年人该有的态度。

而成年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岁数,有人很早就独挡一面,有人一辈子都是个大孩子,我们能够基于理性的思维、平和的态度、换位思考的立场而与成人良好交流,却很难和孩子顺畅沟通——因为心智水准、自控力和见过的世界不同,和孩子说话,必须有一方是迁就或引导的态度,可是,即便你愿意迁就,他们也未必听得进去。

假如成人间的每一次沟通,都像孩子一样费劲,这样的关系维系起来就很难,由于血缘关系,每个人都愿意迁就自己的孩子,可是,很少有人能够用对待孩子的耐心对待伴侣。

B的话让我想起网络里很多分析凯特王妃和戴安娜王妃区别的文章,从颜值、学历、智慧各个方面全方位比较,而在我看来,她们俩最大的不同是成熟程度。

戴安娜在20岁时选择了自己的婚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她都以女孩儿的敏感与任性处理很多家庭问题,被查尔斯冷落时她会用小刀自残,和自己的马术教练恋爱……这一定是压抑了很久后的真情流露,可是,生活的残忍正是在于,它不会因为你的真实就摁下“原谅”按钮。当戴安娜到了了解自己真正需求的年纪,婚姻已经成为一张无法修复破洞渔网。

相比之下,凯特嫁给威廉王子的时候已经30岁了。彼时她是一名心智成熟的女性,自控言行,在婚姻、人际关系方面应对自如,不会对生活中的意外手足无措。

她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恋爱时也曾和威廉分过手,全英国的小报都准备拍一张她失恋后落寞的表情,可是,她什么也没说,分手第二天拿着网球拍正常出门,对记者得体微笑。

不出错小姐最终迎来了自己的出彩人生,她和威廉复合、结婚、生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地发现,王子和公主结婚后也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爱情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熟女手中。辛普森夫人让爱德华八世心甘情愿放弃王位时已年过四十;杰奎琳肯尼迪改嫁希腊船王的时候39岁;钻石单身汉乔治克鲁尼最终为36岁的女律师阿拉慕丁带上婚戒……

不是她们年龄大,而是她们成熟度高,先了解自己,了解生活,再去寻找那个了解的他。她们看过大千世界之后,选择的范围早已从同学或者同事,扩展到了“一切皆有可能”。而所谓“坏”的爱情,不过是在自己都不懂自己的年龄,选择了更不懂自己的人。

我参加了B的婚礼,虽然没有做成伴娘,却依旧满心欢喜。

猜你喜欢
伴娘戴安娜凯特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许筱颜 陈明华 戴安娜
凯特的小店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闹婚”时常过火催生“职业伴娘”
英国戴安娜时尚之路
让伴娘变成婚礼上的好帮手
并非喧宾夺主的伴娘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