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信息技术作品课的情感文化和精神内涵

2015-02-06 05:37冯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内涵情感信息技术

冯波

“信息素养”一词的出现,表明信息技术课程将不再是单纯的操作技术课,而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文化和精神需求。李艺教授将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四种课型: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和作品制作课。对于作品课,李艺教授指出“技能学习与训练是为作品服务的,是指向作品的”。作品又是为作品制作者即学生服务的,挖掘信息技术作品课中学生的情感文化和精神内涵需求是信息技术作品课的核心。

● 情感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挖掘方向

1.自身情感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需求则是最大的原动力。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对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例如,制作《母亲节贺卡》既可以满足学生对母亲的情感表达,又可以实现自身能力的价值体现。

2.社会文化熏陶

作品课恰恰是知识融合提升形成自我个性化认知的过程,带有学生自身成长环境文化烙印的内容非常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例如,宜兴的“陶文化”,学生对此认知度非常高,主动性也非常强。当然,社会文化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大至国家小至家庭都可以是社会文化环境。例如,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这是一个很好的作品题材,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制作作品过程中更容易形成积极、健康的信息技术使用意识。

3.精神文明培养

信息技术课堂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文明传播途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融入了精神文明的培养。例如,学雷锋活动伴随了数代中国人的成长,以此为契机开展信息技术作品课,既是对学生内心的一次自我翻閱,又是对学生的再一次教育,很容易激发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 情感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挖掘方法

1.导入环节纵览全局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就如画龙点睛,为整节课打下成功的基石。作品课的导入方法和其他类型的课相似,但作用区别很大。作品课的导入环节需要为学生描绘一幅恢宏的背景,从而触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并且利用信息技术达成自己的目标。最直接的第一是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展示优秀作品;第二是自身情感需求——母亲节、教师节等;第三是社会文化环境——家乡美、爱国情等;第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导——强国富民、中国梦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引导切入点。

2.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作品课展示的必然是作品吗?不是。作品课需要展示的是学生的自身成长和个人魅力。具体如下:展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亮点——激发出来的智慧火花、个性化的创意、甚至是作品上的创新;展示学生的提高与进步——自我成长的过程、自我突破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展示学生的思想精神面貌——体现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个体特色的学生思想精神面貌,具体可以表现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等;展示学生的团队协作。

3.课堂评价价值提升

作品课的评价原则,不再是单一的作品评价,而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评价。具体如下: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简单地说是美感,对于美的把握;体现作品中学生的情感价值——作品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情感选择,突出学生内在情感的可贵,使作品更为生动;体现作品的实用价值——结合实际生活,将学生的思维创作融入社会生活,发掘作品的实用价值,最大化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体现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的道德情操——作品的目的,是学生内在情感的体现,升华为学生内涵的道德情操。

猜你喜欢
内涵情感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情感
台上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木木相册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