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心理应激反应探讨

2015-02-10 08:42郑世书王野舟
医疗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受害者场所

郑世书,王野舟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四川达州635000)

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心理应激反应探讨

郑世书,王野舟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四川达州635000)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应激反应,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遭受过医院暴力的医护人员深度访谈,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医护人员遭受医院场所暴力后的应激反应为:情绪复杂、渴望帮助;心理调适需内外结合;不同应激反应影响心理状态。结论: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强烈且持久的应激反应,造成严重的影响,我们要密切关注暴力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及时有力地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受害者正确看待应激源,最终将暴力后遗症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医院暴力;医务人员;心理应激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1,2]。研究显示医务人员遭受医院暴力发生率高达50%~88%[2,3],其中心理暴力为49.12%,身体暴力为15.36%。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医院暴力的现状、原因分析及防范[3,4],而针对医院暴力发生后的心理应激反应的研究较少。心理应激反应是指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对人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如何在遭受暴力后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心理应激,尽早摆脱不良影响值得我们探讨。因此,本研究通过深入访谈剖析医务人员经历医院暴力后的应激反应,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为遭受医院暴力的医务人员消除心理阴影,恢复生活工作信心,实现心理重建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引,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便利抽样,以四川省某市1家三级甲等医院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3年8月~2015年6月,共访谈30名医务人员,年龄18~50岁,工作年限1~31年。其中医生5名,护士25名。文化程度:大专7名,本科20名,研究生3名。为控制偏依,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至调查之日止近24个月内遭受过医院工作场所暴力 (符合医院暴力的标准);(2)精神、情绪自控能力和记忆力正常;(3)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自愿参加本研究;(5)和研究者配合程度好。排除标准:在院外与患者发生纠纷,或非因医疗活动受暴力的医务人员。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访谈前由研究者本人向每位受访者详细解释研究的目的、方法与过程,以受访者时间方便为准,双方约定时间,征得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全程访谈进行同步录音,进行访谈前隐去研究对象的真实姓名,访谈时间为20~30min。访谈提纲由研究组通过检索文献、咨询专家制定。访谈内容是有重点的开放式问题:(1)能否谈谈您遭受医院暴力的经历?(2)遭遇暴力事件后你有哪些心理应激反应?(3)面对这些应激反应,自己如何应对?(4)暴力事件发生后对你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5)面对愈演愈烈的医疗暴力事件,你认为国家、社会或单位能做些什么?访谈内容围绕受访者遭受暴力时的经历、心理应激以及应对策略进行,访谈过程充分鼓励受访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体验,研究者对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适当的追问,逐步深入,缩小问题范围,采取客观态度,避免主观意识的影响。

1.2.2 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对照记录形成文字文件,对所获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逐字逐句分析其含义并进行分类推理,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汇聚,并写出详细的描述,归纳相似的观念,升华出主题概念。

2 结果

2.1 情绪复杂,渴望帮助:(1)情绪多变,反应强烈。突发而来的暴力事件,带来强大的心理冲击,受害者出现多种强烈的情绪,包括紧张、愤怒、恐惧、委屈等,截止到调查时,受访者的情绪仍较为激动。(2)无助感。由于暴力事件始料未及和没有在第一时间内被制止,在暴力事件面前,受害者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内心会感到不知所措,这种无助主要来自于旁观者及医院层面。

2.2 心理调适需内外结合:(1)自我调节效果明显。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对于暴力事件带来的冲击,受害者一般采取自我调节的方式应对,如换位思考、忽视或者遗忘等,有效释放了心理压力,习得良好的自控力。(2)社会支持不容小觑。社会支持系统的来源广泛,主要来自于家人、同事和单位。受访者表示外部对事件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其情绪的转变,渴望能还自己一个公道,外界的理解、安慰和支持对其内心的安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重要的心理干预方式。

2.3 不同应激反应影响心理状态:(1)适度的应激亦有利。应激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害者从中获取了经验教训,积极应对,从中改善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暴力的发生率。(2)持续的不安全感。受害者经历过暴力的痛苦经历,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患者家属的态度敏感性有所增高,时常没有安全感,体现在警觉提高,做事小心翼翼。(3)反复闯入性的不良体验。大多数受访者提到遭受暴力后会控制不住回想暴力事件的经历,当类似事件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会再次触发他们的不安。

3 讨论

3.1 密切关注暴力受害者的心理健康:本研究显示,遭受医院暴力后,受害者出现复杂多变情绪,给其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与林汉群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心理应激反应往往隐蔽而容易被忽视,可从语言语态、肢体动作及神情变化察觉,这一系列的变化开始于受暴力的最初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受访者中出现长达2年之久,随着时间的转移有所不同。因此,受害者、家人及单位应引起重视,从细微之处及时发现不良情绪的苗头,密切关注心理的变化。

3.2 多方结合及时有力心理疏导:通过各种方式的自我调节,如同事的安慰疏导、家人的理解支持、上级的关心帮助等,这些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受害者的负面情绪,有效疏导了压抑的心理状况。因此,遭受暴力后,建议医护人员不要把事情隐瞒,压制真实的心理感受,应积极寻求帮助,有利于早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3.3 个性化科学应对心理应激:由于受害者出现的心理应激状况与个人性格、经历和应对效果,暴力的类别和程度,以及施暴的对象和数量等有关,特异性强,因此建议在干预医院暴力时需根据个体情况,个案分析,有针对性给予个性化帮助治疗。建议受害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正确排解消极情绪,达到真正消除应激情绪。

3.4 正确看待应激源,重视暴力后遗症:受害者在应激状态下能够得到恰当的处理,正确客观看待暴力事件,寻找发生暴力的原因,认识自身的不足,从中学习掌握沟通技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摆脱心理应激反应的困扰,重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一种良性平衡的循环。

4 小结

医院暴力给医务人员带来巨大心理创伤,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水平,根据访谈结果,我们看出医务人员遭受医院暴力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变化,总结出暴力体验的真实感受的共性之处,验证了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系统影响着心理应激的应对效果,深入分析暴力应激源对受害者的双面影响,掌握暴力后心理应激反应的发展趋势及结局,为全面客观看待暴力应激源和避免心理状态向不良方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韩江红.关注并防范卫生保健领域中的暴力 [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8-719.

[2]林静,蔡文智,陈思思,等.应用Delphi法对医院暴力先兆因素调查表的论证[J].护理学报,2012,19(12):6-10.

[3]张斌.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思考 [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3):21-24.

[4]陈祖辉,王声湧.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3-5.

R192

B

1002-2376(2015)09-0063-02

2015-07-18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受害者场所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