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2015-02-10 20:00江建军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口服液性肺炎剂量

江建军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道墟镇卫生院外科,浙江绍兴 312368

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江建军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道墟镇卫生院外科,浙江绍兴 312368

目的 研究采用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30 mg×10 mL剂量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60 mg×10 mL剂量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BG与PBG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 采用双倍剂量的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比单剂量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对患者血糖并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

糖尿病(DM)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属于常见病与多发病。而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较为常见的就是感染,肺部感染会引发患者出现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不仅使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还会因此加重患者病情,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极高[1-2]。氨溴索是临床常用的祛痰药物,但是给予患者不同剂量药物对治疗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现对比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①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63.8±11.5)岁;病程5~14年,平均病史(7.1±2.6)年。②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4.8±10.5)岁;病程5~15年,平均病史(7.9±2.3)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糖尿病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有过敏性体质、对氨溴索过敏的患者;②不愿意配合的患者;③伴有严重心、肝、肾类疾病或其他严重的基础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给予对症综合性支持治疗前提下进行,即控制患者血糖(包括:控制饮食、服用二甲双胍、注射适量胰岛素等治疗措施),并对其他病症给予对症治疗,如发热后及时降温等。观察组给予30 mg×10 mL剂量氨溴索口服液(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国药准字H20103285)进行治疗:口服30 mg×10 mL的氨溴索口服液,3次/d,并配合静脉滴注2 g头孢替安与250 mL的0.9%氯化钠混合液,1次/d。对照组给予60 mg×10 mL剂量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口服60 mg×10 mL的氨溴索口服液,3次/d,并配合静脉滴注2 g头孢替安与250 mL的0.9%氯化钠混合液,1次/d。两组均治疗7 d,且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相关药物。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的血糖检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与餐后2 h血糖(PBG)。②由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分别对痰液性质、咳痰难易、痰量、咳嗽这四项进行评价,每项分值均为0~3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将四项分数相加得到总分数。③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血象、胸X线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症状评分降低超过5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血象、胸X线指标均有所改善,症状评分降低在20%~50%之间;无效:病症无改变或加重,症状评分降低少于2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全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症状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FBG与PBG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与PBG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8例,占70%;有效9例,占22.5%;无效3例,占7.5%;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占50%;有效8例,占20%;无效12例,占30%;临床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院外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其病原主要涉及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4大类,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和胸疼。糖尿病(DM)患者由于体内高血糖、低氧血症、免疫功能紊乱、身体抵抗力弱等因素,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随CAP的机率更高,这样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还大大延长患者病程、提高了发病率与死亡率。其发病机制为:①低氧血症:糖尿病人因本身处于高血糖状态,大量糖基会与血红蛋白相结合,使得血红蛋白的氧释放量下降,促进毛细血管内基底膜逐渐加厚,从而减少动脉血压分压,肺表面的活性物质数量减少,导致肺通气/血流值失常,故肺部容易发生感染;②高血糖:患者体内长期高血糖环境导致血浆渗透压力提高,从而影响免疫细胞,使免疫功能受损,抗感染功能随之下降,故肺部容易发生感染;③糖尿病:特别是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因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导致体内血糖异常,加上药物使用不规范,长期服药等情况存在,最终导致肺内细菌过度繁殖,从而引发感染;④免疫功能出现紊乱:糖尿病人,特别是老年人,体液内免疫功能逐渐变弱,导致IgG增加,而IgA 和IgM减少,导致呼吸道免疫系统异常,从而引发感染[3-4]。临床对于糖尿病伴随CAP患者的治疗首先以控制患者血糖确保病情稳定为前提,之后再进行对于CAP病症的治疗。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症状评分比较(±s)

组别FBG(mmol/L)PBG(mmol/L)症状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32±1.956.33±1.347.12±2.277.03±2.478.3±1.62.3±1.8对照组6.47±1.846.36±1.377.24±2.167.26±2.148.4±1.94.4±2.3

氨溴索是新型粘液溶解性祛痰药物,其为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氨溴索具有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气道液体分泌的作用,可使痰中的黏多糖蛋白纤维断裂,促进黏痰溶解,显著降低痰粘度,增强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从而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及呼吸困难等状况,其祛痰作用显著超过溴己新,且毒性小,耐受性好。氨溴索一方面通过对痰液的有效溶解,并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从而达到净化肺部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分泌物中及肺泡中抗生素的浓度,从而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两者具有较强协调作用,从而确保抗生素达到很好的抗炎、抗菌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手术后的咳嗽困难等症状。据研究使用氨溴索的过程中会伴随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肠炎等),肾功能损伤,低血凝症等,所以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如果不良反应剧烈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防止对病情产生较重影响[5-6]。不过临床多以注射氨溴索的形式给予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关于口服氨溴索治疗的效果还在不断观察与研究中,到底服用量为多少更为合适,能在不加重患者病情的同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大问题。据研究,口服双倍常规剂量的氨溴索比常规剂量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对患者血糖也无影响,可进行临床推广[7]。

该次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30 mg×10 mL剂量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60 mg×10 mL剂量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显示:①治疗前两组患者FBG与PBG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FBG与PBG相比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观察组(8.3±1.6)分,对照组(8.4±1.9)分,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的症状评分:观察组为(2.3±1.8)分,对照组为(4.4±2.3)分,故观察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8例,占70%;有效9例,占22.5%;无效3例,占7.5%;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占50%;有效8例, 占20%;无效12例,占30%;临床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给予患者双倍剂量氨溴索比单倍剂量治疗效果更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对FBG与PBG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采用双倍剂量的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比单剂量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对患者血糖并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1] 丁伯兵,刘学群.氨溴索辅佐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524-525.

[2] 何光健.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54-55.

[3] Silvana,Di Yacovo Carolina, Garcia-Vidal Diego,et al.Clinical features, etiology, and outcome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Adamuz Isabel,Oriol Francesca, Gili Nú ria, Vilarrasa M Dolors, Garcí a-Somoza Jordi,Dorca Jordi,Carratalà Medicine,2013,92(1):42-50.

[4] MAA,Saibal SHZ, Rahman L,et al.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hospitalized patients: presentation, causative pathogens and outcome[J].Banglade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bulletin,2012,38(3):98-103.

[5] 刘智勇.评价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9):1119-1120.

[6] 谢景忠.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行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1):115-116.

[7] 辛向前.观察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0):152-154.

R563.1

A

1672-4062 (2015)04(b)-0049-02

2015-01-18)

江建军(1977.12-),男,浙江绍兴人,本科,全科医生,研究方向:全科。

猜你喜欢
口服液性肺炎剂量
·更正·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