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下肢血管超声改变分析

2015-02-10 20:00周恕敏徐岩鹰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收缩期内径频谱

周恕敏 徐岩鹰

简阳市中医医院超声科,四川简阳 641400

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下肢血管超声改变分析

周恕敏 徐岩鹰

简阳市中医医院超声科,四川简阳 64140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超声改变的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 月—2014年9月接诊的13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 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经超声检查显示,本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0级30例(22.6%),Ⅰ级10例(7.35%),Ⅱ级39例(28.68%),Ⅲ级57例(41.91%),病变发生率为70.59%。血流动力学指标:该组136 例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内径为(6.82±1.05)mm,收缩期峰值流速为(0.99±0.25)m/s,血流量为(37.24±14.37)cm3/s,频谱宽度为(6.48±1.25)mm;腘动脉内径为(5.21±0.90)mm,收缩期峰值流速为(0.65±0.29)m/ s,血流量为(13.76±3.33)cm3/s,频谱宽度为(5.81±1.11)mm;足背动脉内径为(1.29±0.28)mm,收缩期峰值流速为(0.46±0.23)m/s,血流量为(0.71±0.59)cm3/s,频谱宽度为(5.84±1.38)mm。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能够直观的反应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超声改变;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渐上升。相关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几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倍[1]。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1 月—2014年9月接诊的13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1 月—2014年9月接诊的13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WHO组织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已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136例患者中, 男75例,女61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56.7±11.8)岁;病程10个月~20年,平均病程(8.4±1.9)年。

1.2 方法

选用美国GE LOGIQ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为7.5~10 mHz,声束与血流夹角≤60°,分别检查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等下肢血管的情况,沿解剖位置采用二维超声显示血管壁、内膜及腔内情况,再采用CDFI观察患者血管腔内的管腔和血流情况,以PW和血管中取样,从而获得最大的血流频谱。观察血流频谱的形态,同时对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血流量和频谱宽度等指标进行相应的测量。检查过程中,受检者均取仰卧位,注意观察和记录每位受检人员的血管内径、斑块大小及血管壁内中膜厚度等指标。

1.3 下肢动脉病变评价标准

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级标准[3]对下肢动脉的病变情况进行评价:①0级:内膜正常、回声均匀;②Ⅰ级:内膜出现局限性增厚,回声有一定的增强,增厚<1.3 mm;③Ⅱ级:内膜出现局限性增厚,回声有一定的增强,且管腔出现不规则现象,增厚≥1.3 mm;④Ⅲ级:内膜明显增厚,产生显著的粥样斑块,且伴有管腔溃疡、管腔钙化及管腔狭窄等症状。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Ⅱ级的发生率+Ⅲ级的发生率。

2 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该次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及血流情况:二维超声表现:动脉内膜面粗糙、增厚,病变处动脉血管内膜回声增强,连续性差,有中断现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强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形成,较大斑块管腔狭窄;斑块内出血,斑块内部出现不规则低回声区;溃疡形成,斑块表面出现形似“火山口”样的壁龛影;若继发栓塞形成引起闭塞时,于阻塞处血管内充满实质性回声。彩色多普勒表现:血管腔内见较大斑块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狭窄部血流束变细,呈五彩镶嵌色彩,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快,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闭塞段内管腔内无彩色血流显示,无法引出多普勒频谱,闭塞或重度狭窄段以下的血管腔内彩色血流暗淡,血流速度减慢,呈单相低速低阻血流频谱。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本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0级30例(22.6%),Ⅰ级10例(7.35%),Ⅱ级39例(28.68%),Ⅲ级57例(41.91%),病变发生率为70.59%。血流动力学指标:该组136 例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内径为(6.82±1.05)mm,收缩期峰值流速为(0.99±0.25)m/s,血流量为(37.24±14.37)cm3/s,频谱宽度为(6.48±1.25)mm;腘动脉内径为(5.21±0.90)mm,收缩期峰值流速为(0.65±0.29)m/s,血流量为(13.76±3.33)cm3/s,频谱宽度为(5.81±1.11)mm;足背动脉内径为(1.29±0.28)mm,收缩期峰值流速为(0.46±0.23)m/s,血流量为(0.71±0.59)cm3/s,频谱宽度为(5.84±1.38)mm。

3 讨论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的一种大血管并发症,其是诱发糖尿病患者下肢截瘫、下肢坏疽及足部溃疡不愈合等症状的高度危险因素。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动脉造影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进行诊断,而该检查方法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故许多患者往往都不愿意接受,这样就导致许多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无法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从而导致治疗延误,使患者出现下肢坏疽、足部溃疡不愈合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上的逐渐应用,其在血管病诊断中的效果已获肯定。该次研究中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到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粗糙,回声增强,血管腔表现为管腔狭窄、出现斑块及不规则性,这与患者下肢血管出现的病理变化保持一致[4]。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集中于患者腘动脉下的中小血管中,而足背动脉发生的病变则最为严重,超声检查主要呈狭窄或有闭塞状况出现,严重的患者甚至已有形成糖尿病足的趋势。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手段,在定位定性方面的诊断具有独有的优势,并且还能够重复多次进行检查,其能够直观的反应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苏庆华,蔡爱露,李婷,等.血管回波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的早期评价[J].广东医学,2012,33(9):1308-1310.

[2] 徐仁艳.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超声改变情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31):8-9,10.

[3] 潘蔚.糖尿病引起下肢血管的超声改变[J].中外医疗,2014,33(7):174-175.

[4] 朱文斌,徐琦,李红玲,等.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超声改变[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0):700-702.

R587.2

A

1672-4062(2015)04(b)-0123-01

2015-01-17)

猜你喜欢
收缩期内径频谱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标准与治疗原则
一种基于稀疏度估计的自适应压缩频谱感知算法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一种基于功率限制下的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模型
基于Labview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
调压方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阳亢络阻证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