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比

2015-02-10 20:00刘淑欣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血糖

刘淑欣

大庆市第三医院老年病区,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不同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比

刘淑欣

大庆市第三医院老年病区,黑龙江大庆 163000

目的 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FBG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BPRS各项分值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提高患者自我认知能力及保健能力,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护理干预;应用对比

在临床上,精神病合并糖尿病出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1],两种疾病的同时出现使患者的病情变得错综复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能力低下,导致糖尿病的延误诊断,另外,患者的不配合治疗也是治疗中遇到的困难之一,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研究中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比较。现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33~59不等,平均年龄(39.15±4.81)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22年,平均病程为(16.65±4.62)年。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分别有50例患者,所有的患者都符合WHO所规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一般常规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基础性护理、检测生命体征等等。

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调控饮食。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暴饮暴食行为,合并糖尿病存在,此种现象更明显,所以要对患者的饮食做好护理工作。护理工作人员将饮食对血糖平衡的重要性向患者做出介绍,对患者的抵触情绪应细心说服,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并且将日常食物含糖排序给患者及家属使其掌握,指导患者忽略个人饮食喜好影响,尽量食用低糖的水果蔬菜[3]。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膳食的量和质,加强防护,减少患者血糖的波动。

及时的药物治疗。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是没有疾病的,对医师的医嘱往往不能听话的执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患者服药时要进行监督,服药完毕后要认真的检查患者的衣袋、药杯、手、口腔等,防止患者对药物进行私藏[4]。耐心劝导因精神症状导致的拒绝服药患者,取得患者的合作,特殊情况下采取强迫的治疗,顺利的执行医师的医嘱。精神病与糖尿病的同时存在,使得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在使用药物时要将剂量和用药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掌握,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持久的运动治疗。运动疗法作为物理降糖方法,是非药物类降糖效果最明显的措施[5]。鼓励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的参加劳动锻炼、体育活动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一些运动,其中多以步行为主。对运动降糖的原理、重要性对患者进行介绍,并根据患者自身体力素质制定个性化运动标准。鼓励患者每天积极运动并认真落实运动指标,同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6]。提示患者实时准备糖类物质,避免因运功量过大而出现低血糖现象。并且运动后必须及时的洗澡及更衣,要根据变化的气温对衣物进行加减,减少感冒的发生。

坚持血糖的检测。在床边使用快速血糖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掌握,根据血糖及精神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达到延长存活率的目标。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血糖监测仪使用方法的指导,提示家属在家期间经常为患者测量并详细记录变化水平,将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给医生,同时定期回医院复查[7]。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低,对医师的医嘱往往不能认真的执行,所以要对患者进行细心、耐心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糖尿病的知识,了解发病机制及病因,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8]。同时由于疾病合并的综合因素,大部分患者内心会产生消极因素,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应针对此问题,以亲切平和的态度,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一方面给予患者一个倾诉的平台,缓解部分患者心中的消极心理;另一方面,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例子以鼓励患者,给予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血糖平衡的维持。

护理患者临床行为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对其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面对患者情绪上的不稳定,如烦躁不安、缺乏耐心、容易出现兴奋或抑郁消极的状态,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表现合理实施护理方案。对待状态常表现为兴奋亢进趋势的患者,采取约束性护理,维持患者情绪的稳定与平稳[9]。对待状态表现为消极抑郁趋势的患者,采取鼓励性护理,适当予以安慰。为患者增加放松条件,可以在病房中读报纸给患者,减少患者消极情绪,也避免患者由于情绪而出现自我伤害行为。

1.3 观察指标[10]

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对护理前后两组血糖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BPRS中测评中,分别记录各因子分,统计总分,最后计算平均值。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统计,根据患者家属主观对护理工作做出评分,最后得出满意度(百分比)。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组间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χ2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通过对观察组和治疗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FBG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护理后FBG、餐后2 h血糖(单位均为:mmol/L)分别为(6.49±1.34)、(9.43±1.69);对照组同等指标为(8.23± 2.22)、(11.46±2.1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 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BPRS各项分值均明显下降,与护理之前分值差异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经患者家属评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差异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的一种,近年的研究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能对疾病进行暂时的控制,但不能将疾病进行根除,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都是终生性疾病,不能进行根除治疗,因此,对患者的良好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使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并且BPRS各项评分显示对于精神方面表现状态明显好转。因此,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显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11]。应在此种患者中,积极的应用运动、饮食、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护理。通过对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方面的护理,使患者通过膳食物理疗法,达到降糖的效果。保证了营养的均衡摄取,同时维持了血糖的平衡。通过对药物治疗及监测指导,对患者的精神症状给予良好的控制,对血糖水平实施合理调控作用[12]。同时,通过教育指导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良好调整,有效缓解内心不良情绪。也有利于患者的精神状态的稳定,避免了异常行为的发生情况,增加了患者对待治疗、对待服药方面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认知能力及保健能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改善了患者血糖水平,有效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 王绍卿.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565-566.

[2] 刘建军,邓仁奎,彭红艳.应用循证护理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探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5(6):116-118.

[3] 陆艳.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0):6496-6497

[4] 汤玉妹,沈静静.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 2) :118-119

[5] 万雪英,全夏菲,易元平.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依从性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 12) :1178-1180

[6] 蔡颖莲,苏敬华,刘国雄,等.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 9) :12-13

[7] 顾红瑛.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 :1374-1375.

[8] 田爽.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的诱因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13-15.

[9] Harred JF,Knight AR,McIntyre JS. Inventors.Dow chemical campany, assigneee Xpo Xidation process.USP atent3.2012,3(17).1927-1904.

[10] 刘晓云,杨涛.201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4):9-14.

[11] 高式兰.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疾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5.

[12] 高式兰.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疾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5.

R473.74

A

1672-4062 (2015)04(b)-0158-02

2015-01-18)

刘淑欣(1970-),女,黑龙江省肇州县人,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