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IPDT)在急诊和ICU的应用

2015-02-10 08:42
医疗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经皮气管出血量

赵 波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江苏昆山215300)

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IPDT)在急诊和ICU的应用

赵 波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江苏昆山215300)

目的:分析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IPDT)在急诊和ICU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IPDT)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行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患者60例设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少于常规组 (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危重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简单,应作为临床优先采用的治疗方案。

气管切开术;急诊;应用

本文旨在探究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IPDT)在急诊和ICU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IPDT)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行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患者60例设为常规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46.7±5.9)岁;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3∶27,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73岁,平均年龄(45.6±5.2)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常规组: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头部进行固定,消毒、铺巾,行局部麻醉,手术切口为直切口,切口方向为患者甲状软骨下缘直到接近胸骨上窝部位,后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对气管前组织进行分离,分离时用力应均匀,使得手术视野保持在中线[1,2]。当气管确定好后,用尖刀片挑开2个气管环,并将部分软骨环切除。后将气管套管置入,吸净分泌物后仔细检查出血状况。观察组:行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垫高肩部,选择环甲膜下1.5cm左右的部位作为手术穿刺点,消毒、铺巾,将气管进行固定,行局部麻醉后作一长度为1.5~2.0cm[3]的手术切口,并切开患者皮肤与皮下组织。后给予利多卡因进行进针处理,若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突破感且涌出大量的气泡则表示针尖到达了患者的气管内部,可滴入一定量的利多卡因,并在胸骨上窝倾斜处进针,动作应轻柔,将导丝鞘管推入后拔除管芯,将长度大于10cm的导丝沿着鞘管置入,并拔出鞘管。后置入一扩张器对患者气管前壁进行扩张,使得气管套管外直径小于气管前壁创口,并将导丝与套管内芯拔出,吸净患者气管内的血液和痰,后注入一定量的气体于气囊内部,将套管固定好,根据患者需要拔出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1.4 数据分析: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与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与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2±1.5)mm,(9.6± 2.6)min,(3.5±1.2)d,(11.3±3.4)mL;常规组:上述指标数据分别为(41.3±2.3)mm,(26.7±4.5)min,(8.2±2.3)d,(29.5±3.1)mL。说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值均短于或小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术后并发症分析:观察组:2例皮下气肿,发生率为3.33%(2/60);常规组:3例皮下气肿,3例切口出血,2例心脏骤停,1例气管食管瘘,发生率为15.0%(9/60)。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急诊和ICU患者病情均较危急,应及时进行处理,以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传统气管切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人工气道[4],但该治疗方案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手术完成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上关注的重点内容。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逐渐受到临床上的关注与认可,该手术治疗方式操作简单,可明显改善通气状态。通常情况下,急诊和ICU患者需要及时进行通气,但是许多患者由于对自身气道的保护能力较差,需进行长时间的通气治疗[5],这就要求行手术治疗时保持患者通气的顺畅。本次研究表明,对该类疾病患者行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后,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少于常规组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切实可行,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意义重大。

[1]郜杨,刘洋,唐荣,等.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2):106-109.

[2]陈莲芳.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J].中华全科医学,2011,09(4):654-656.

[3]邹其银,刘洪,张国培,等.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效果比较 [J].当代医学,2010,16(32):79-80.

[4]钟映玉,肖百芳,罗伟文,等.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ICU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2):37-38.

[5]彭宁安,贾军峰,梁建业,等.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0):927-927.

R605

B

1002-2376(2015)09-0102-02

2015-07-26

猜你喜欢
经皮气管出血量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