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降服妖魔的大筑城(上)

2015-02-10 01:16吴鹰
江河文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坑道铁匠阵地

吴鹰

1952年的春夏之交,朝鲜战局趋于稳定。毛泽东决定论功行赏,即将召彭德怀回国主持军委工作。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15军奉命于芝浦里地区顽强地阻击了敌人北犯,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彭德怀司令员的信赖。所以彭德怀在回国前的话别会上,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决定,命令15军开赴平、金、淮地区接替26军的防务。

会后,彭德怀单独会面了15军军长秦基伟,并指着地图上的五圣山十分严肃地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则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秦基伟返回军部后,立即召开了团以上军政主官会议,传达了命令,并部署了决定:“积极防御,坚守阵地,歼灭与消耗敌人,保存与提高自己!”全体将士统一了战术思想,士气高涨。

45师于1952年4月6日-7日先后由遂川下柳洞地区出发,经过8天夜行军到达平、金、淮地区接替26军77师在“三八线”中线金化以北五圣山、忠贤山、甄峰一线的防务作战任务。135团接替77师231团阵地——五圣山及其所辖的上甘岭。

15军防区是朝鲜中部的交通枢纽,一旦失守,敌人的机械化部队便可长驱直入,再取平壤,进逼中朝界河鸭绿江,南北呼应,配合蒋介石乘机重返大陆,达到美国阴谋。

此时却传来了敌军的消息:美军第7师一部、伪2师大部,计4个步兵团2万余人,配有坦克300余辆,火炮300余门。

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我师贯彻“积极防御持久作战”的指导思想,“巩固阵地消灭敌人,保存与提高自己”的作战方针,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

4月的北国春暖花开,冻土溶化。15军正加紧全线构筑坑道工事,却因阵地内道路泥泞,运输机动困难。1952年2月,敌人察觉到我们的行动,便开始有计划地对阵地重炮轰击,空袭频频。“联合国军”已经在南朝鲜建立起了3个战略性防线,若遇敌大举进攻,火力威胁,必将给我军带来巨大伤亡。

1952年4月26日至5月1日,由陈赓代司令员主持召开了各兵团和各军参谋长参加的筑城会议,总结了杨德志副司令员根据65军开创先河而倡导的构建阵地坑道工事以来的情况,针对在此之前“志司”要求坑道建设必须做到能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防寒等7防及其相关方面的问题和认识。

135团各营连集中能工巧匠,把入伍前在家乡当过木匠、铁匠、石匠的人员组织起来,分别成立了木工组、铁工组、石工组。各组的任务分别是:木工组负责接受木料量裁对坑道装订搞被复支撑;铁工组负责接受战友们从被毁敌坦克上拆卸下的部件锻打凿坑挖壕工具;石工组负责指挥坑道掘进。大家架起了铁匠炉,巧用其配件,将炒面箱子改装成风箱,把破鞋内的废羊毛代替鸡毛固定在风箱内的拉杆上使用。炉灶立起,全面开始。

五圣山后70多度羊肠小道敌人炮火不及。135团各营办的大型铁匠炉均建在陡坡上。于是,以每个铁匠炉为一体,由各营、连组织铁匠和精干人员,一部分带上拆卸工具,在夜幕的掩护下,摸到敌人的区域内拆卸被击毁的坦克部件,拿回来锻打铁锤钢钎和其它工具。由各营为单位统一组织人员到后山划定的地盘伐树烧窑来提供铁匠炉消耗的木炭。除此之外,135团出渣用的工具由师部统一购置并下发。

为了解决炸药供应不及的问题,战友们冒着敌人炮火,把敌人投下的瞎火炸弹和炮弹搬回来,冒着生命危险拆卸,掏出炸药为坑道掘进应急之用。

为了加快坑道施工进度,全师300条坑道作业面日夜3班均需高挂马灯照明。然而战事紧迫,煤油短缺,接济困难。为了应急,战士们把山上有油质的松木或青刚木锯成1米长,劈成手指粗,风干晒干后用于照明。广大指战员冒着敌人炮火的轰击,攀崖走壁打炮眼,开山劈石闯险境,抱山腹,掬岭心,汗湿了衣衫,磨破了双手。

135团决定抽调1营2连5班在五圣山主峰给团指挥所构筑一条坑道。设计长度为80米,高度按军部所定标准,外加两个猫耳洞架设电台和通往就近山后陡坡的厕所小通道。然而山上都是青钢石,钢钎消耗很快。翻山拿回营部打铁匠炉换修也难解燃眉之急。战士何大发自告奋勇要求到营部铁匠炉修钢钎。他利用休息时间,拿一根打秃的钢钎到炉子上烧,炭火不旺,他用嘴吹,吹得头昏眼花,才把钢钎烧红,可一离炉子,风一吹就变硬了。何大发不甘心,在排长的支持下,决心筹建打铁炉。他配套了风箱,捡来一个炮弹屁股倒扣在地上当钻子,把斧头当锤子,排长又帮他扛来一包木炭。何大发的铁匠炉叮当叮当地开张了。他连三赶四修了几把钢钎,没想到拿去一打,不是由于硬而断头,就是软的卷刀。

何大发急得直抓头。他想起参军在家乡看铁匠打镰刀的情形。镰刀片冷浸的时间越长越软,浸的时间短就硬。何大发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要领。他修的钢钎越来越过硬。到后来,一根钎能打4—5个炮眼,不光满足了本连的需要,还帮助兄弟连队修了很多钢钎,使筑城进度由原来的一天挖进3厘米,提高到日进1米左右。为加速五圣山防区的坑道掘进立下了汗马功劳。

青年团员中涌出了何世相。他第一天掌钎,腿上被钢锤砸得青肿,自己动手打锤,又砸伤了掌钎同志的手。下工时,他低着头,跛着脚,恼恨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班长看出他的心思,安慰地说:“不要难过,没有经验慢慢学。”以后两三天,除了上工和睡觉,谁也不见他。但见他吃饭时,总是汗流浃背,后来班长在一个山沟里发现他独自苦练打锤。胳膊酸了,他在山沟的溪水里泡泡;手磨破了,他在锤把上抹点肥皂;“虎口”震裂了,照练不停。由于他的苦练,终于成了连队里有名的打炮眼能手。

排长刘月荣正领着战士们打坑道,战士杨立喜跑来报告说:“炸药没了!”要是等着从祖国运来炸药再干,那可就误了大事。刘月荣忽然想起第130团5连拆卸敌人的瞎火炸弹,他心中一喜,对杨立喜扬扬下巴说:“去,你带上两个人,找几个瞎火炸弹回来,咱们也给它来个‘取之于敌。”

杨立喜带两个战士,他们头戴嫩绿松枝扎成的防空圈,朝敌机、敌炮经常轰炸的山沟人称“杜鲁门仓库”里走去。谁知,许多露在地面的瞎火炸弹都被友邻扛跑了。他们三人费了很大劲从一人多深的地下挖出一颗200磅的瞎火炸弹。

炸弹弄来了,但是没人会卸,怎么办?排长刘月荣思索片刻,指着一个精灵的战士说:“赵杰章,你跟我去。”赵杰章拿了几件工具,跟着排长朝山坡下走去。

走到那个齐腰高的瞎火炸弹前,排长挽起袖子,对赵杰章说:“你到那个山坡后面去,注意我的动作。如果我卸炸了,你就不要这样卸了。”刘月荣20多岁,高挑个,胆大心细。他围绕那个锈成红色的炸弹转了一圈,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撮毛烟,从另一个口袋里找出一片两指宽长的旧报纸,熟练地卷成一个喇叭状的烟卷擦燃火柴吸着,嘴里冒着烟气说:“要知道,这可不仅是关系着我们个人生命的问题,而是整个筑城的大事。如果不能很快把坑道打通,要粉碎敌人的进攻就缺乏保障,你明白吗?”

“明白!”赵杰章回答。

刘月荣见赵杰章也非常用心,挥了一下手,“好,你去吧!”

待赵杰章进入指定位置,刘月荣连帽子带防空圈往地下一甩,吐掉嘴里的烟头,开始行动。

他右手拿着斧头,左手拿一根二三十厘米长的尖尖的钢钎,弯着腰,勾着头,又围着那个凶恶的瞎火炸弹,上下打量着。这个从美运来的杀人武器,一头像60炮弹的弹尾,有4个龟尾形的翅膀,这大概是掌握方向的;另一头突出一个尖尖,类似炮弹的引信部分。刘月荣没干过工兵,也没当过炮手,凭着他的军事常识,他判断这是个最灵敏的部位,里头有雷管、引信,这家伙没有爆炸,可能就是这里面出了问题,决定从这个突出部下手。他用斧头和钢钎连敲带刮,剥去红锈,露出螺丝口。刘排长左扭右扭,先把那个突出部卸下来;下头有个弹簧,弹簧下边压着一个“铁蛋”。刘排长用衣袖擦把汗,屏住呼吸,轻轻地拿出“铁蛋”,又是一个弹簧,再下边,一个黄灿灿的细长引信露出来了。这个炸弹会不会爆炸?刘月荣既无经验,又无工具,他有些紧张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但他决心已定,紧张的心情顿时平静下来。他用衣袖擦把汗,随手把早已汗湿的衣袖卷到肘上。仔细瞅着那个黄灿灿的小东西,心想,既然你美国人能装上去,我就能拆下来!他不知这个螺丝是往那个方向扭,左手执钎,右手执锤,从侧面轻轻试打,选找出方向。尔后,一圈圈地敲。这个劲可真不好使呀!重了怕震炸,轻了转不动,真是比大姑娘绣花还难啊!刘月荣不知用了多长时间,终于把它弄下来了。再下边,夹在黑白炸药中,还有两个雷管。捣松炸药,取出雷管,里边的黄色炸药就看清楚了。

“同志们,成功了!”刘排长高兴地跳起来。赵杰章跑过来,把早已准备好的雨布铺在地下,然后,把那个瞎火炸弹扛在肩上,欢乐地摇动着往外倒。远近施工的战士们闻声跑过来,大家看着那像包谷粉子一样的黄色炸药倒出一大堆,他们丢下手中的工具,把刘排长抬起来,抛到空中,欢呼起来!

45师拆卸敌人的瞎火炸弹和炮弹而获取的炸药共3706公斤,仅构筑五圣山防区坑道阵地的135团就占有75%之多。

因我方守卫的北峰低于敌人占领的南峰,故敌人的火力对我威胁很大!我1连在开始挖交通沟和堑壤时,因为人员不集中,每夜只能挖5—60公尺,而且白天就被敌人坦克炮摧毁了。

师作战科长宋新安跑到1连阵地,见到已修起的野战工事又被敌人炮火摧毁,就用淮海战役小张庄战斗中夜间突出迫近作业的事例启发1连。第二天黄昏,连长王二同志带干部们观察了地形,划了一道交通沟和堑壤的标志。接着组织全连所有能抽出的人员准备好工具,经过一夜的突击作业,就在离敌人不到200米的阵地上构起了一道深浅不等约400米的环形堑壤。拂晓时,敌人大吃一惊!白天拼命打炮,黑夜盲目射击。但这样就分散了敌人的火力,第二天晚上,1连的同志在另一处安全地挖了300多米长的交通沟,已把两个阵地的堑壤和交通沟连接起来了,终于把全连编号的9个阵地连结成一体,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与掘开式野战工事为支撑点有机地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我军攀崖走壁,开山劈岭。敌军为了阻我之建,对我们报复性轰击的炮火日益加剧和频繁。为了加强坑道工事抗击能力,五圣山防区所需2、3万根园木全靠29师86团2营担当砍伐和向五圣山防区运送的任务。

2营的指战员要从数公里以外的后山砍伐,每人肩负百斤、10米以上的大树,冒雨摸黑经五圣山背后敌人第一道封锁线,从千米多深的五圣山后谷底(獐谷)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艰难地往上扛。我团在半山腰设了茶水站和救护所,以供战士们解渴和应急。到五圣山顶峰后,战士们飞闯过敌人更加严密的第二道封锁线,送到指定的前沿阵地。他们磨破了肩,脚打了泡,压坏了腰,毫无怨言。谢家礼、王泽明等15名同志先后负伤,都坚持不下火线,战士郭玉成被敌炮削去了一个手指头,包扎了一下,扛着大树又继续前进。

党奎生在越过第2道封锁线时不幸被炮弹炸断双腿,当带队的指导员带着卫生员跑过来抢救他时,他推着指导员说:“别管我,赶快把树扛走,前沿打好的坑道急需木料支撑,不要误了筑城……”指挥所看到这一情况,电话速告派人协助救护,因错过了急救的第一时间,好青年党奎生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

坚守597.9高地2号阵地并肩负筑城任务的是我135团3营7连2排。被党奎生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颗大树恰好送到了排长孙占元坚守的2号阵地构建坑道的现场。孙占元从在本连蹲点的团政治处青年干事胡敬昌嘴里得知原由后,立即召开全排讨论,如何向英雄党奎生学习?大家决心以党奎生为榜样,日夜不停的加快工程进程,并将这颗血染的大松树和随同送来的另两颗树被复在醒目的洞口处:两颗左右竖立,血染的这颗横架其上,在胡敬昌干事的参谋下,孙占元用刺刀刻上了一付对联:上联是:“英雄运来英雄树”;下联是:“英雄镇守英雄洞”;横批是:“阵地之家”。刻好后,叫全排同志轮流到洞口看看,并叮嘱今后不管谁进出这个洞,都要想想:“我怎样向党奎生学习!”事过不到半年,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也成为闻名全国的一级战斗英雄!不幸,与我们永别了。

因五圣山的战略地位而确定为筑城重点后,上级首长不断前来视察。15军筑城会议之后6月上旬的一天,军长秦基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等首长在45师师长崔建功、政委聂济峰和作战科长宋新安等的陪同下,来到五圣山防区视察筑城进展情况。军师首长看望了在这就近而正在顺利掘进的我团五圣山指挥所坑道里作业的我团1营2连5班的战士。

秦基伟军长一行此次对五圣山防区的视察,无疑地将进一步掀起筑城竞赛的高潮。

筑城竞赛在五圣山防区,搞得热火朝天,敌人不断地派飞机炸,大炮轰,地面部队搞进攻,妄图阻我停建。在整个筑城进程中,敌机轰炸,敌炮兵则每天发射600余发炮弹,毁我坑道500余次、掩蔽部71个、观察所73个,各种掩体254个、交通壤5400余米。尤其是我多数前沿阵地呈暴露状态,敌常以密集火力给我方造成巨大的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

我15军防区部队,一面顽强筑城,一面需英勇作战,不断地击退敌人中、小型进攻。与敌对阵的15军45师133团和我135团两个团在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的头6个月中,用冷枪歼敌高达5046人,用冷炮歼敌2861人,击毁击伤坦克18辆,汽车88辆,各种炮4门,各种机枪24挺,地堡170个,步行机两部,电话机两部,电线6000多米。而我方仅伤4人,亡5人。

猜你喜欢
坑道铁匠阵地
铁匠教子
无限追踪(二)
按图索骥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
战时指挥所
铁匠
科学游戏孩子交往的新阵地
舔一舔
锤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