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满山路

2015-02-10 13:01马学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甬道苏堤西湖

马学生

不经意爱上了秋天的杭州,准确地说,是喜欢我们学校身后的秋天。

当初义无反顾背井离乡选择这所学校,就是被它的绝佳环境所诱惑。学校依山而建,南毗西湖。学校背后的挂牌、宝石二山,是我现在上下班途中的必经之地。从黄龙洞入山门,过一段平直的甬道,经“缘”字碑,过民俗园,沿一条小路,历579级台阶而上,顺498级而下,到曙光三弄而止,中间过顶峰,在“快哉亭”驻足10分钟,南望西湖浩渺,苏堤蜿蜒。通常,湖静若西子,薄薄的晨雾如轻纱笼着她甜甜的梦。红日初升,她缓启双眼,那一瞬的风采,令我心摇神荡。而每次看到苏堤,我眼前总是出现这样一个场景:苏大学士酒酣墨饱,在邹缬湖练上,任意挥洒。这一笔,凝成了柔美西湖的一道虬筋。

每天就这样的在山上翻来爬去,从日出到月升,从春花到冬雪,犹如一个孩童,在父亲的脊背胸脯上爬行,岁月渐行,而我竟从未觉察。走在山间,身旁是杂树繁花老藤,脚下是久经磨砺的石级,耳中是细细的泉水渗出声以及鸟儿自在的鸣叫声,它们常常让我不期而然地回归到“赤子”的感觉。

山,是一本书,不仅可以读,还可以续写。每次往返其间,都是一次全新的阅读,而流下来滴在石土上的每一滴汗,都会化成一个个字符,伴着野花小草在我心间跃动。虽然,山的四季风情各异,晴雨也自有高格,但我最迷恋的还是其秋日的满山落叶。挂牌山或宝石山上杂树丛生,而桂樟槭居多,竹子又为山林添了另一番景致。这些叶,构成了秋山的基调。

昨日上山较早,黄龙洞的百米甬道一夜之间被落叶铺满,几乎不露石面。行道树是高大的法桐,夏日如伞的巨冠撑着蓊郁的枝叶在空中交错,将这条甬道变成了绿色长廊,即便上面烈日如火,下面的行人依旧春风满面。而今,就在一夜之间,虽然未闻秋风“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但阔大的法桐叶,却赴约一般地空降,我未能目睹“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盛景,但就这个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场面,已足够让我震撼了。法桐脚下是成墩连片远望绿涛似的麦冬,如今都顶上褐黄的盖头,害怕又害羞般地半遮着脸,又时不时地掀开一道缝,张望外面的世界。我在北方长大,习惯了界限分明的四季。秋天,如果没有黄叶飘零,就如同冬天不见飞雪一样的空洞,夏天没有绿叶一样的荒凉,春天没有鲜花一样的寂寞。总以为,杭州的季节无法观赏,只能用来感受。四季简化成冬夏,非冷即热,无缓冲余地。而今,这满地的落叶,怎不令我赞叹惊奇?我常想,如果说杭州是一位盛装而冷漠的娇艳美人,而今她正脱去浓妆素颜见客。于是,忍不住抬头,看到交错杈桠间曦微天光中指向苍穹的密密的指尖样的枝条,也似乎有脱去了绿色手套的轻松写意,恣意地张散开、放松着,潇洒地指挥着秋风,令其顺向而行。

盘曲而上的山路,更是满目斑驳,远远望去,落叶砌满的台阶,活脱脱就是一个童话阶陛。叶子大大小小,参差错叠,颜色深深浅浅,绿黄枯褐。我都懒得分辨,那绿的是桂叶还是冬青,那黄的是来自毛竹还是龙槐。曾经,它们都在各自的枝头隔空凝望,而今在这个金色的季节,它们如顽皮的仙子一样,齐刷刷飞落在这石径上,举行一场盛大的郊野舞会。不知道它们如何看待我这个不速之客,我是否搅扰了它们的雅兴?然而转念一想,它们也许根本就不可能理会我的存在,这是它们拿生命博取的最后的辉煌,没有悲壮,只有热烈,没有喧嚣,只有深沉,哪怕一星半点儿的浪费,都要追悔莫及的。看看它们面朝大地飞身扑吻的姿态,我不禁怦然心动。它们曾经青春洋溢,面承阳光雨露,也曾簇花拥果,得无名之誉,但现在,它们又以这种惊人的姿态归于泥石,挺着并非坚实的脊背,让别人踏上去……

一路走过,步履不再沉重。

一路走过,听枯叶窸窣,闻轻风歌吟。

一路走过,一路沉思……endprint

猜你喜欢
甬道苏堤西湖
西湖
从刘邦对“甬道”的学习解读其学习特点
抗拒
雪后西湖 暖阳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苏堤和白堤(短篇小说)
苏堤清明即事
贪官转世
西湖雪意
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