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与BNP的相关性探讨

2015-02-11 01:47赵洪影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高血糖心肌梗死心功能

赵洪影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与BNP的相关性探讨

赵洪影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糖水平与BN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根据OGTT实验结果,将患者分为DM组、IGT组与NGT组,每组25例,入院后测定心肌梗死后12 h、16 h及24 h血浆BNP水平,探讨餐后血糖水平与BNP峰值关系。结果GT组血糖(5.1±1.3)mmol/L、BNP浓度(198.5±39.8)pg/mL,IGT组血糖(9.6±2.1)mmol/L、BNP浓度(286.5±59.9)pg/mL,DM组血糖水平(15.6±3.3)mmol/L、BNP浓度(406.9±102.3)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糖水平升高,BNP浓度增加,两者为明显的正相关(r=0.6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浆BNP浓度与血糖水平为正相关关系,应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危险性。

心肌梗死;血糖水平;BNP;相关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饮食习惯的改变,AMI成为临床常见病,而溶栓及心血管介入方法的有效干预使其死亡率明显下降。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发病急、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上,以介入治疗、溶栓治疗为主,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控制血糖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1]。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后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肌坏死,动脉硬化斑块内炎性负荷的增加是导致纤维帽破损的关键,并且AMI后机体过度的炎性反应也是导致梗死预后恶化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对炎性细胞[2],尤其对T细胞活性有诱导加强作用,可扩增炎性因子的表达,而非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有血糖的升高。而高血糖被认为是心血管并发症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害受到人们的重视。该研究纳入该院收治的75例患者,探讨血糖与BNP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60.3±3.5)岁。根据OGTT实验结果,分为糖尿病(DM)组、血糖正常(NGT)组与糖耐量异常(IGT)组,每组25例,3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用药史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和病变定位;③年龄在35~75岁;④患者及家属知情自愿同意。

1.2.2 排除标准①外周栓子脱落引起的AMI;②患者出现或既往患有心力衰竭、心肌炎、风心病、肺栓塞、活动期结核等疾病;③患有其他系统重大疾病而影响临床观察者。

1.3 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OGTT实验,用75 g无水葡萄糖测定OGTT2 h血糖值。空腹血糖规定≥6.l mmol/L为血糖高,<6.l mmol/L为血糖正常其中,糖尿病组记过≥11.1 mmol/L、糖耐量异常组为7.8~11.1 mmol/L、血糖正常组为7.8 mmol/L。发生心肌梗死后,用床旁跨苏检测仪测定病人12 h、16 h及24 h血浆BNP浓度,并分析BNP浓度峰值[2]。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用Spearman分析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NGT组血糖(5.1±1.3)mmol/L、BNP浓度(198.5± 39.8)pg/mL,IGT组血糖(9.6±2.1)mmol/L、BNP浓度(286.5±59.9)pg/mL,DM组血糖水平(15.6±3.3)mmol/L、BNP浓度(406.9±102.3)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糖水平升高,BNP浓度增加,两者为明显的正相关(r=0.67)。具体见表1。

表1 3组患者血糖与BNP浓度比较(±s)

组别例数血糖水平(mmol/L)BNP浓度(pg/mL)NGT组IGT组DM组25 25 25 5.1±1.3 9.6±2.1 15.6±3.3 198.5±39.8 286.5±59.9 406.9±102.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于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比较严重的类型之一,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病死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类型之一。当前,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上,方法主要为再灌注心肌,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以及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治疗方法。与此同时,抗血小板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及休息等常规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患有AMI的非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糖升高,被认为是心肌梗死时高度的应激反应导致的结果,在起初并未得到重视。但近几年来,根据多中心、大样本试验,结果显示AMI后血糖升高,无论患者有无糖尿病病史,其近、远期病死率都升高。AMI血糖的监测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3],如:慢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均与AMI后升高的血糖有联系。

对于AMI后高血糖反应,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AMI后应激反应,肾上腺激素及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致使血糖升高,而这些升糖激素扩大了胰岛素抵抗作用,相对的胰岛素缺陷和激素分泌过多,降低了缺血心肌的糖摄取利用,并且增加了循环中游离脂肪酸(FFA),FFA阻止了糖氧化,对缺血心肌有毒性作用,结果增加了心肌细胞膜的破坏,节律失常和收缩力降低[4];一种则认为AMI后血糖升高,对心肌梗死发生存在的炎性反应的扩大增强,致使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从而使得心肌功能减退[5]。作为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的高血糖,血糖对炎症有诱导加强作用。血糖可加强血栓的形成,可诱导单核细胞中MMP-2表达的增加和血浆中MMP-2,MMP-9浓度的增高,从而溶解胶原和其他基质蛋白,致使炎症细胞的扩大,介导粥样斑块的破裂。相关报道显示[6],约为5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了高血糖,而在发病前,存在糖尿病的患者约占20.0%~30.0%。急性冠脉综合症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形成动脉内血栓,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在此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性中断或减少而出现的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通常于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 min由于供血心肌细胞发生坏死,1~2 h内心肌梗死发生凝固性坏死,因此本病具有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的特点[7]。但是随着介入治疗、溶栓治疗的应用,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由于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特别是血管水平的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重要。

BNP是由心室肌内膜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种稳定性高的多肽类激素,在发生室壁张力增大、心室负荷增加以及血管炎所引起的血管损伤时,可释放入血,其与心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BNP主要分布在心脏中,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近来研究证明其在心脏结构发生变化时表达迅速[8],通过生理介导具有减少心肌纤维化、舒张平滑肌、抑制醛固酮分泌等作用。在AMI时也与梗死的范围、面积、心肌重构呈正相关。其相对hs-CRP特异性更强,两者可以很好的进行互补,对AMI评价更为准确。脑钠尿肽(BNP)也是反映患者心功能的可靠指标之一,研究认为[9],其可良好反映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从而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状态。大量研究显示[10],首发急性期AMI患者,其血清BNP升高与左室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且21 h内可上升到峰值,而升高的程度与心梗面积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判断AMI后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较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称为预测心力衰竭的独立因子之一。

该研究显示,NGT组血糖(5.1±1.3)mmol/L、BNP浓度(198.5±39.8)pg/mL,IGT组血糖(9.6±2.1)mmol/L、BNP浓度(286.5±59.9)pg/mL,DM组血糖水平(15.6±3.3)mmol/L、BNP浓度(406.9±102.3)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血糖水平升高,BNP浓度增加,两者为明显的正相关(r=0.67),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BNP浓度明显相关,提示血糖水平不断升高条件下,患者血清BNP浓度也会持续升高。高血糖症状,对患者心脏损害会加重,影响患者临床症状。特别是非糖尿病患者在AMI时出现明显应激性升高者。因AMI的梗死面积越大、范围越广,心肌缺血缺氧愈加严重,无氧酵解加速,导致乳酸堆积血糖应激升高也愈加明显。造成酸中毒,增加血管通透性,加速血小板聚集及炎性因子释放,而机体对此种应激反应未有效抑制,形成恶性损坏,故此类患者预后不佳。为了降低疾病发生率,应行血糖水平监测,减少高血糖对病人心功能的损害。

综上所述,随着血糖水平的增加,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害也加重,重视患者血糖水平监测,并稳定患者血糖,对于患者心肌功能恢复与改善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应引起临床诊治的重视。

[1]Lazzeri C,Sori A,Chiostri M,et al.Prognostic role of insulin resistance as assessed by 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index in the acute phas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submitted to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EJA), 2009,26(10):856-862.

[2]胡朝晖,李雪芳,王一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Tei指数的变化与BNP的关系[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40(3):185-188.

[3]Bhadriraju S,Ray K K,DeFranco A C,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blood glucose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the OPUS-TIMI 16 tria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6,97(11):1573-1577.

[4]赵立轩,陈浩,楚若鹏,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与炎性标志物和心功能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0,32(12): 1566-1566.

[5]Pinto D S,Skolnick A H,Kirtane A J,et al.U-shaped relationship of blood glucose with adverse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5,46(1): 178-180.

[6]付强,白洁,魏鹏,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B型尿肽和应激血糖水平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21(5):6251-6252.

[7]Iwakura K,Ito H,Ikushima 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yperglycemia and the no-reflow phenomenon in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3,41(1):1-7.

[8]魏鹏,付强,白洁,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B型钠尿肽和应激血糖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1):6251-6255.

[9]Lazzeri C,Valente S,Chiostri M,et al.Acute glucose dysmetabolism in the early phase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age response[J].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2010,7(2):131-137.

[10]刘宇捷,马利平,于希果,等.根据BNP值且在严密监测下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及时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79-81.

R446

2015-06-01)

赵洪影(1978.7-),女,黑龙江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专业。

猜你喜欢
高血糖心肌梗死心功能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