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15-02-11 01:47王正军石际俊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危组甘油三酯脂蛋白

王正军,石际俊

1.苏州市甪直人民医院内科,江苏 苏州 215127;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4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王正军1,石际俊2

1.苏州市甪直人民医院内科,江苏 苏州 215127;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512例,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新发脑梗死事件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各组生化检查空腹血糖水平越高,LDL-C、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就越高;随访结束统计,空腹血糖水平越高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则越高;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14.9%,正常组发生率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关系密切,空腹血糖水平越高出现脑梗死事件率则越高。

糖尿病;空腹血糖;脑梗死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检测空腹血糖(GLU)水平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糖代谢异常,是诊断糖尿病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1]。糖尿病并发症可直接危害患者生命,尤其是糖尿病血管病变,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可导致脑梗死发生。为了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该研究对512例患者进行相关性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512例。按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GLU<6.1 mmol/L;一般组6.1 mmol/L≤GLU<7.0 mmol/L;中危组7.0 mmol/L≤GLU<9.0 mmol/L;高危组:GLU≥9.0 mmol/L。其中正常组120例,男70例,女50例,平均年龄(59.3±5.7)岁,病程(4.3±3.6)年;一般组98例,男56例,女42例,平均年龄(60.5±5.3)岁,病程(4.8±3.2)年;中危组160例,男10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7±6.1)岁,病程(3.6±2.5)年;高危组134例,男86例,女48例,平均年龄(58.5±5.9)岁,病程(3.1±2.3)年。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糖尿病,均给予降糖药物治疗。根据我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均无脑梗死疾病史,在随访期间可能会出现脑梗死事件。

1.2.2 排除标准排除有脑梗死病史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感染性疾病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或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及肿瘤、血液病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至少禁食禁水8 h以上。经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建立研究调查表。随访(36.1±2.7)月后进行数据分析。

1.4 观察指标

观察四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情况并比较不同血糖组别间发生脑梗死的事件率(若同一患者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的脑梗死事件统一记为1次,以最先发生脑梗的时间记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4组的生化指标

4组的生化指标见表1。观察四组间生化指标发现,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研究对象的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加,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四组间生化指标[(±s),mmol/L]

组别例数LDL-C HDL-C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正常组一般组中危组高危组120 98 160 134 2.1±0.7 2.3±0.6 2.6±0.8 2.7±0.9 1.6±0.5 1.6±0.4 1.5±0.3 1.5±0.1 4.6±1.2 4.9±1.4 5.2±1.6 5.4±1.8 1.5±1.3 1.8±1.4 2.3±1.6 2.6±2.1

2.2 不同血糖组在随访后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随访期间发生脑梗死患者共47例,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脑梗死发生率则越高。组间比较:正常组与一般组相比χ2=4.21,P=0.0421;一般组与中危组相比χ2=4.01,P=0.0463;中危组与高危组相比,χ2=8.35,P=0.0236。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身体内运送葡萄糖、维持血液中葡萄糖正常水平的胰岛素出现问题,导致血液中的血糖升高,引起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机体内的血糖含量会随着个体的活动、进食等情况而出现变化,而空腹血糖具有恒定性,常作为临床检验糖尿病的指标,当空腹血糖≥7.0 mmol/L则为糖尿病。糖尿病主要以药物和胰岛素控制血糖进行长期治疗[3]。该病是代谢紊乱性疾病,使机体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因此代谢甘油三酯的能力下降,加速胆固醇的形成,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血管更易出现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而出现脑梗死。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局部组织出现供血供氧不足,导致脑部出现病变坏死。脑梗死的主要病因首先是血管出现动脉硬化,继而脑血栓形成[4]。而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可与机体内蛋白结合,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当机体血糖恢复正常时,糖基化终末产物不会随着血糖恢复而正常。反之会继续聚集,导致血管结构改变,发生功能障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使血管腔狭窄、斑块和血栓形成。另外,当脑梗死出现时,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机体高血糖状态会增加乳酸,导致酸中毒,血脑屏障破坏而脑水肿加重,促进脑细胞死亡,加重脑梗死病情[5]。

经过研究发现,不同组别间的各生化指标的反应不同,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研究对象的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逐渐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则差异不明显。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在人体内需要被能溶于水的磷脂和蛋白质包裹才能存在于血液中,并参与血液循环。当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及蛋白质组合一起,会形成溶于水的复合物为脂蛋白[6],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其中甘油三酯主要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可以释放大量的能量供机体活动所需,而体内提供了过多的能量后,可通过甘油三酯的形式进行储存,以备能量不足所用。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合成某些激素、维生素D及胆酸的重要原料。胆固醇是从食物中获取的,同时体内也可自己合成,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和代谢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机体生理功能正常。但是当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超过人体的所需量后,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壁内,使管壁变粗糙、增厚甚至变硬,最终形成血栓,使血管腔狭窄导致脑梗死[7]。甘油三酯的功能与胆固醇不同,但过多的甘油三酯会使血液成乳白色,使脂肪供能改变,血粘增加,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LDL-C中的胆固醇含量占其总重量的一半以上,因此LDL-C升高的同时胆固醇的含量也会增高。LDL-C浓度较高,易沉积在动脉的管壁,引起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独特的脂蛋白,具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输送到肝脏进行代谢。由此可见体内LDL-C、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越高,发生脑梗死的几率则越大。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越高,引起LDL-C、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也越高,间接地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表2的研究结果数据分析则证实了该观点。

该组研究中,通过表2数据分析发现,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脑梗死发生率则越高。正常组,空腹血糖水平正常,脑梗死的发病率为5%,而高危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最高,在四组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也最高,为14.9%,符合上述观点。

人体内甘油三酯大部分储存于腹部、皮下和肌肉间的脂肪组织中,表现为“将军肚”,当机体出现饥饿状态时,甘油三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产生人体所需的能量,满足正常的身体代谢。胆固醇遍布全身,是所有组织和器官的细胞组成成分,正常代谢的情况下,过多的胆固醇经肝脏以胆汁酸的形式排至肠道,随二便排出体外。这些物质主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饮食中获取也有一部自身合成,甘油三酯主要来源于淀粉,其次是动物肉类、煎炸食物等。胆固醇水平与食物关系密切,动物食品中含胆固醇较高,植物食品则不含胆固醇,因此经常食用动物制品的人群更易导致胆固醇升高。为了自身的健康,应合理饮食,控制好体重和血糖,据有关研究报道[8],肥胖的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另外,饮食中注意营养均衡,防止血液粘稠、血糖升高,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该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按照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观察和比较,发现空腹血糖水平越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LDL-C的含量也随之增高,HDL-C的变化不明显。经过长期的随访,空腹血糖水平高的组发生新发脑梗死的事件率则高。总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影响新发脑梗死事件,空腹血糖水平越高出现脑梗死事件率则越高,二者相关性强。

[1]张津华,马丽丽,李江坤,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67-69.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12(7):559.

[3]许亚丽.糖尿病30例辨证施治[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 (16):563-564.

[4]李新雯.灯盏花素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1):79-80.

[5]殷雁,尹琳,辛世萌.血糖对部分前循环梗死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1):1178-1180.

[6]张颖,刘亚平,马金霞,等.T2MD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缺血脑卒中的关系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7-10.

[7]黄清,杨杰,刘春梅,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4,12(4):241-244.

[8]陈一梅,窦京涛,闫文华,等.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5):502-5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the New Cerebral Infarc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WANG Zheng-jun1,SHI Ji-jun2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Luzhi people's Hospital,Suzhou,Jiangsu Province,215127 China;2.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Province,215004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the new cerebral infarc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Methods512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from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a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regularly,recording the incident of new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making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In each biochemical examination,the higher the level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was,the higher the LDL-C,the total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were higher;In the end of follow-up,the higher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the higher incidence of new cerebral infarction;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high risk group was 14.9%,and the normal group occurrence rate was 5%,the differences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the new cerebral infarction events in diabetic patients is closely related,the higher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the higher the rat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Diabetes;Fasting blood glucose;Cerebral infarction

R587.1;R743.3

2015-06-07)

王正军(1979.2-),男,江苏宝应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大内科临床诊治工作。

猜你喜欢
危组甘油三酯脂蛋白
高甘油三酯血症
超声心动图用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危险分层
ING4在结肠和直肠的胃肠间质瘤表达的研究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