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之本在肾虚血瘀
——浅谈贺丰杰教授对崩漏病机的认识

2015-02-12 06:26竞,孙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肾阴肾阳肾精

蔡 竞,孙 康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妇科,陕西 咸阳 712000)



崩漏之本在肾虚血瘀
——浅谈贺丰杰教授对崩漏病机的认识

蔡 竞,孙 康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妇科,陕西 咸阳 712000)

通过分析肾与月经的关系、肾虚与血瘀的关系,阐明崩漏的基本病机——肾虚血瘀。基于崩漏的基本病机,简单介绍导师贺丰杰教授治疗崩漏的经验,为临床治疗崩漏提供有效治疗方法。

肾虚血瘀;崩漏;病机

崩漏是指经血排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贺丰杰教授是陕西中医学院二级教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从事医、教、研工作30余年,对于妇科疑难杂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崩漏,首次提出了崩漏“三位一体”诊断思路,即应用“B”型超声诊断子宫壁内病变,宫腔镜检查以诊断子宫腔内的病变,最后通过病理组织学予以确诊。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在其治疗崩漏时,始终将“补肾化瘀”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且临床疗效颇佳,现将其对崩漏病机的认识及治疗崩漏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肾为月经之本

仁渊曰:“夫经乃心血与肾阴相合而成,为天一之真水,故名天癸,按月而下,犹月魄之有盈虚,故名月信;不差时日,犹海水之有潮汐,故名月潮。夫月也,潮也,癸也,皆阴类也。然月魄不得日光丽照则不明,潮汐不得阳气鼓荡则不盛,其质虽阴,其用则阳。”肾藏五脏六腑之精而化生肾气,在生理上表现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心血与肾阴相合蕴育而成经血,经肾阳熏蒸鼓荡而出,即肾主固,司开阖。肾虚不能固藏,开而不阖,则或经多如泉或经乱无期,或血崩如潮或经漏淋漓,阖而不开则经少经迟经闭。

《内经·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以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即指出女子的生长发育、月经来潮与肾气盛衰有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指出:“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可见天癸决定了女子月经的潮与止。天癸微乎其微,视而无物,触而无形,故被历代医家称之为“元阴”“元气”,后代医家将其归纳为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它来源于肾阴,靠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成熟,此后又随着肾气的虚衰而截止。

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广聚脏腑之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阴。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冲脉广聚脏腑之血,任脉所司之精血生长旺盛,蓄积充沛,冲任二脉资生协调,使血海充盈满溢,定时藏泻,月事正常。奇经作为十二经脉外之经脉,惟正经精气满溢,方可流入奇经,也惟肾中精气充足,蒸动一身之气化,五脏六腑精气满溢,归养于肾,肾精充盛,滋生天癸,然后正经溢入奇经,任脉通,太冲脉盛,天癸下入冲任,表现出规律的月经,即叶天士所说谓“奇经隶于肝肾”及所谓“冲任不能独行经”之大意所在。

2 肾虚与血瘀息息相关

《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邪客》谓:“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即饮食于中焦腐熟,经过脾的升清、胃的降浊,气化成为营气,营气分泌其津液入心化赤而为血。肾为精之封藏处,可分化阴阳,薰蒸一身,故称之为一身之根本,肾精充足则蒸动三藏气化,血液生成有源,肾精失充或亏损则三藏气化功能有乖。可见血的生成是在肾之薰蒸下由心、肺、脾、胃的功能综合生成,由此组成“下焦肾—中焦脾胃—上焦心肺”的血液之源。《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可见血液生成后,经上焦心肺的布散入脉,脾裹肝藏,行于脉中,绕周一身,如环无端。然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赖气之推动作用,气推血行,血濡气生,相生相长,形成血液之流,源盈流畅,则血液绕身一周。肾精充足则蒸动心肺的布散,血流通畅,肾精失充或亏损则心肺布散功能减弱,血流不畅。

瘀者,《说文》谓:“同淤,积血也,从病,於声。”积者,《说文》谓:“聚也,从禾,责声。”瘀血者,血聚积而不能流动也,推而广之,丧失血本身功能的血也可谓之瘀血。《灵枢·五音五味》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由于女性生理的特殊性,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极易耗血,是血分易虚而易于涩滞成瘀。《景岳全书》称“肾乃精血之海。”肾中精气化生肾中阴阳,而肾中阴阳为气血之根,《冯氏锦囊秘录》中说:“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肾精充足则气血化生有源,气血和顺,血充气足则血脉流通,脏腑组织功能得以正常进行。肾精虚损则血液生成有乖,所以说肾精不惟是血液之源,而且血液的生成流动都需要肾阳的蒸动气化。肾精亏损则作强不能,不唯血虚血瘀,且血分易于感邪,进而机体虚弱,易于罹病。即《素问·五脏生成》中所说:“盛者气行则已,怯者著而成病”。精血同源,肾精亏损则血源充盈不足,血流后流不继,是血虚血行涩而成瘀。肾阳不足,气无以长,无力推动血行,是气虚血瘀;肾阳不足,气无以长,一有乖违则气滞不行,血行因而涩滞成瘀,是气滞血瘀;肾阳不足,血分得肾阳之温养不足,易于感寒则凝而成瘀。肾阴亏虚,则只血分得肾阴之濡养不足,则血分自燥而成瘀或易感燥热之邪而煎熬成瘀。另“离经之血即为瘀”,而女子月经为未能妊子之精微,是在天癸的作用下由肾中阴精濡养以生以长,在肾中阳气的蒸化下以纳以化,及其未能妊子,即化为离经之血,其溶解脱落同样需要阴濡阳蒸,肾精不足则阴不能濡而阳不能蒸,其溶解脱落过程不能正常进行则瘀浊阻塞更甚,是留一分瘀浊则阻一分新血之生。

肾精不足,元阴元阳馁弱不长;六淫七情失和则人体即著而成病;不惟血分易瘀。反过来,血瘀亦可致肾精不足,《素问·五脏生成》道:“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取。”《灵枢·决气》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强劲。”血瘀积而不行,脏腑不能收受继来之血,不惟肝不能视,足不能步,各脏腑组织功能均不能正常进行,久而五脏六腑精微不能化生,无以归养于肾,肾中先天之精无以生无以长,是精弱无以化生元阴元阳,无以熏蒸五脏六腑之气化,尤能加剧血瘀,环环相扣,愈瘀愈虚,愈虚愈瘀。

3 肾虚血瘀为崩漏之本

崩始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漏首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有漏下者,……胶艾汤主之”。前者指出崩漏的成因是因阴血不足,阳邪博之,血热不藏而妄行所致。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曰:“崩中之状,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络之海,若劳伤者,以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其经脉,故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也”,指出 “冲任二脉虚损,不能制约经血”为主要病机。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云:“瘀结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首次提出“血瘀致崩”的思想,认为血瘀为崩漏的主要病机。崩漏的病因变化多端,虚实错杂,但究其根本,肾虚血虚,血行涩而成瘀;肾阳不足,气无以长,无力推动血液,气虚成瘀;肾阳虚,血分得温阳不足,凝而成瘀;肾阴不足,血分自燥成瘀。故肾虚从各个方面均可导致血瘀,瘀血为肾虚的病理产物,为崩漏之标。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血不归经而妄行,发为崩漏。可见肾虚血瘀是崩漏本虚标实之表现。

4 治疗以补肾为要,化瘀贯穿始终

基于以上认识,贺教授在治疗崩漏时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治崩三法。在崩漏之急性期,除以补肾收涩治标之急为主,或补肾填精,或滋补肾阴,或温补肾阳,还常常加用活血化瘀之品,以涩为主,以通为辅,通涩相宜,旧血顺肾之开而去,新血自得归经;在崩漏之缓解期,则以补肾活血治本为主,补肾之余视瘀浊之轻重或佐以和血,或佐以活血祛瘀,或佐以逐瘀散结,使补而能行,深得叶天士治奇经当以通补兼施为宜之精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崩漏病程较长,易于反复,故崩漏的发生和发展常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因果相干,在治理过程中除补肾化瘀外,尚需综合考虑,如兼见血热征象者,需清热凉血或养阴清热;如因失血较多,气血虚弱者,需健脾益气养血;如兼见肝郁化火,破血妄行者,需疏肝解郁降火。在补肾化瘀的同时,时刻注意兼顾其他因素,标本兼治,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100 .

[2] 贺丰杰,张文婷. 子宫出血的“三位一体”诊断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3-4.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0-19

蔡竞(1977-),女,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调节女性生殖轴及治疗月经病。

R271.12

A

1673-2197(2015)03-0058-02

10.11954/ytctyy.201503023

猜你喜欢
肾阴肾阳肾精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
中医补肾与养生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