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经济的分析与研究

2015-02-12 15:41雷佳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2期
关键词:旧金山湾湾区粤港澳

雷佳

湾区经济是指依托世界级港口(群),发挥地理和生态环境优势,背靠广阔腹地,沿海湾开放创新、集聚发展,具有世界影响的区域经济。总结世界著名湾区经济特征,对比梳理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基础条件,对深圳聚焦湾区经济,抢抓机遇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湾区经济的代表

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是世界一流城市的显著特征。在世界经济版图上,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已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中心,是湾区经济形态的最佳代表。

(一)纽约湾区

纽约湾区,亦称纽约大都会区,地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西岸,以纽约市为中心,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康乃狄克州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的35个郡,主要有纽约、泽西、纽瓦克等城市。该地区总面积34952平方公里(海湾面积约3100平方公里),总人口数在2340万以上,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5273亿美元。纽约是世界经济的核心中枢,主要产业包含金融、国际贸易、传媒、旅游、生物和制造业,是国际湾区之首。其发展主要经验包括:1.制定并实施城市创新发展战略。纽约结合自身交通、教育、文化、金融等方面优势选择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及战略规划,并从整体上实施城市创新运动,尤其以金融创新和服务创新最为活跃。2.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推动产业转型。纽约曾面临制造业衰落的危机,但最终通过加大产业研发投入、抵减新兴产业应税收入、给予政府采购及信贷方面资助等方式实现了城市复兴。3.重视城市基础设施与产业的联结。纽约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交通网络,并颁布了《多式联运法》等诸多法案,同时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提升运行效率。4.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纽约的教育体系十分健全,制定了适应市场要求的教育培训政策,同时还修改了移民法,对学有专长的移民减少限制,增加人才供给。存在的问题有:在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地方政府机构重叠和权力分割严重,市民贫富差距过大。

(二)东京湾区

东京湾区,亦称东京都市圈或京滨叶大都市圈,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太平洋西岸,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琦玉县等“一都三县”,主要有东京、横滨、川崎、船桥、千叶等城市。该地区总面积约13585平方公里(海湾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总人口数在3560万以上,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7678亿美元。该区形成了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地区经济总量占日本GDP的30%。东京湾区是日本的能源基地、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其发展主要经验包括:1.依托港口建设,发展规模化的重化工业和海运物流业,建立了世界规模的产业中心。2.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实现了产业在大都市经济圈内的联动、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3.产业高度集中,不仅是日本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生产力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存在的问题有:填海面积达到240平方公里,导致水质恶化,海洋生物资源退化,90%以上湿地丧失,95%的海岸线变成人工岸线。

(三)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亦称湾区(Bay Area),地处加州北部、太平洋东岸,包含加州的12个郡,主要有旧金山、圣何塞、奥克兰、圣克拉拉等城市。该地区总面积26294平方公里(海湾面积约900平方公里),总人口数在840万以上,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6066亿美元。旧金山湾区并非美国传统的经济、政治中心,更多是以科技为主,依托新兴产业带动金融、旅游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举世闻名的“硅谷”也在区内。其发展主要经验包括:1.遵循可持续发展的“3E”原则,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保护、解决住房和交通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湾区成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活和工作区。2.建立了公有公营的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区域城市间实现公交化运营,中心城市积聚功能和核心作用更为显著,城市布局和城市分工趋于合理。3.建立区域内城市间的协调机制,政府组成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负责湾区的经济发展、环境、生态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低密度、盲目蔓延的对外扩展,造成城市土地低效利用。

二、粤港澳大湾区基本情况

湾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其对应的经济体是同一湾区中相互关联的多个城市,而非仅仅是某个中心城市。正如纽约市只是纽约湾区的一部分,东京都只是东京湾区的核心功能区一样,我们看待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视角也应当延伸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大环境中,并从中寻求深圳的目标及定位。从这个意义来说,聚焦湾区经济不仅仅是深圳的命题,更应当是珠三角城市及港澳地区的共同命题。

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规划署)、澳门特别行政区运输工务司共同提出的《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研究》,“粤港澳湾区”有两层概念。第一层是大湾区概念,指的是临近珠江口各行政管辖区范围的总和,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九个市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大珠三角地域范围比较接近,陆地面积约55888平方公里,2012年底的常住人口共约6455万人;第二层是小湾区概念,指的是临近珠江口岸线滨海地带,包括了珠江出海口水域及周边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珠三角五市所管辖的19个区(如广州南沙、番禺和海珠,深圳南山、宝安和福田,珠海城区、唐家湾、横琴和万山群岛,东莞虎门和长安,中山横门和南蓢)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全境,陆地面积约689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8680平方公里,2012年底的常住人口共约2718万人。考虑到完整的湾区经济形态除了需要高端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在滨海地带以外,还要依托广阔的腹地作为产业有效延伸的承载地,因此当前一般讨论的重点是大湾区范围。

三、对比分析及研究启示

为更好对比分析世界著名湾区经济地区发展情况,总结其主要特征,探究湾区经济发展阶段和形态演变过程,我们尝试将纽约、东京、旧金山等著名湾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与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进行细致对比,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提炼各自经济形态特征,寻求深圳更高层级的城市发展之路。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带来以下三方面的认知和启示:

(一)成熟的湾区经济体需要具备超级体量

按照中位数计算(除非另外标注,均为2012年统计数据),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面积大约在20,000平方公里左右,总人口在2,0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学生在100万人左右),人口密度在1000人/平方公里左右,港口年吞吐量在1000万标准集装箱左右,GDP产出在10,000亿美元左右,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可归为高密度、高产出的超级发达地区。而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总人口(高校人口)、人口密度、港口年吞吐量上均超出或大幅超出上述中位数指标,GDP也达到10,682亿美元,应当说具备了湾区经济的基本体量。

(二)成熟的湾区经济体需要在特定领域具备超级影响力和超级集中度

纽约是世界经济、金融、文化和传媒中心,尤其在金融领域,其证券市场总市值高达25.4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证券市场40%,股票交易量(2014年1~9月)达到20.0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45%。东京则是亚洲经济中心以及日本的政治、金融、制造、物流和文化中心,其人口密度达到了全球最高的2600人/平方公里,GDP产出约占日本全国的30%,更是拥有全球最多的49家世界500强企业。旧金山湾区则是全球科技中心、创新中心和风险投资高地,拥有全美最高的人均GDP产出(71,624美元/人)、本科以上受教育人口比例(41%);而以旧金山湾区为总部的“超级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或入选《金融时报》全球市值500强的企业),如苹果、谷歌、英特尔、思科等,则拥有了最佳的盈利能力(10家入选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达12.11%)和市值表现(24家入选全球市值500强企业的平均市值达1163亿美元),两项指标高出其他湾区“超级企业”一半以上。而粤港澳大湾区在上述几乎被别人垄断的“专项”中也具备了不俗的表现,如香港和深圳证券市场总市值之和达5.06万亿美元、股票交易量达4.77万亿美元,超过了东京;地区GDP集中度(即占全国GDP比重)也达到12.52%,超过纽约和旧金山;“超级企业”数量(1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8家全球市值500强企业)与其他三大湾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并且不存在明显的短板(如旧金山没有证券市场),同时在航运物流领域更是将其他对手远远甩在身后(港口年吞吐量达6,100万标准集装箱,高于其他三大湾区总和的一倍以上),体现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成熟的湾区经济体需要依托核心城市的引领发展

湾区经济虽然作为区域经济形态,十分倚重周边广阔腹地的承载扩充功能,但其核心城市在引领整个湾区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资源向优势地区和领域集中,是充分竞争形成的结果。比如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呈现出明显的“单核”区域特征,其中纽约市(New York City)占据了纽约湾区85%的人口和89%的GDP,东京都(Tokyo-To)占据了东京湾区37%的人口和57%的GDP;而旧金山湾区则是“双核”驱动的代表,其中旧金山市(San Francisco)作为商业和文化中心,占据了旧金山湾区55%的人口和59%的GDP,圣何塞市(San Jose)作为科技和创新中心,占据了23%的人口和29%的GDP。相比之下,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环珠江口地区则显现出“多极”的均衡化态势,广州、深圳、香港各自占据了重要分量,但又不过分突出:比如广州占据了粤港澳大湾区20%的人口和20%的GDP,深圳占据了16%的人口和19%的GDP,香港占据了11%的人口和24%的GDP。三座城市中,没有一座城市的单项指标超过了25%的份额,互相之间差距又不大,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聚合力相对较弱的现实,也从侧面说明了该地区尚未演化到成熟湾区经济体的阶段特性。因此,如何整合广州、深圳、香港乃至其他城市的优势资源,做到进一步的区域协同和集聚发展,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要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四、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路径选择

深圳拥有比邻香港金融贸易中心、背靠珠三角制造物流中心的地缘特征,产业发展高端,公共服务完善,依托自身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先进制度,培育和汇聚了大批知名企业及创新资源,加之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令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条件相对成熟。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目前全球三大湾区里,纽约湾区是美国最核心的经济金融中心,东京湾区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可能都难以与之比拟,但与旧金山湾区则有许多相似之处:深圳与旧金山都不是传统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两地均以科技型产业为主,拥有大批研发机构和科技资源;同时,依托科技产业带动了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发展,风险资本密集度、创新思维活跃度等等都在各自国家首屈一指。从某种程度来说,旧金山湾区作为“湾区(Bay Area)”这一名词的默认指代者,其本身才是“湾区经济”的终极形态示范者和最佳代言人。因此,深圳更多应当以旧金山湾区为模版,整合现有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驱动力,提升投资、贸易、科教、文化、旅游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水准形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真正打造一个开放健康、公平有序、科技引领、低碳宜居的湾区之城。

五、促进湾区经济建设措施建议

加快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经济,努力建成世界一流滨海城市,是决定深圳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结合湾区经济本质要求和深圳现实条件,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抢抓历史机遇,以国家战略推动湾区经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支点,离不开深圳的港口、资金、技术、产品和服务优势。建议争取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加强与东盟、非洲、南太平洋国家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将深圳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带动湾区经济加快发展,努力在新一轮国家对外开放中赢得发展先机。

(二)突出创新驱动,以世界创新中心引领湾区经济发展

创新引领是湾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深圳的城市主导战略。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一战略,充分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形成强大湾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全面提升湾区自主创新整体效能,构建一流湾区自主创新生态体系,将高端技术研发产业打造成为最具优势的湾区经济产业形态。

(三)重塑产业布局,以核心区域带动湾区经济发展

湾区经济格局包括核心区域和经济腹地。世界著名湾区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其影响力的深度和远度取决于湾区核心区域的高度以及经济腹地的广度。发展湾区经济,不仅要强化提升核心区域功能,还要做好经济腹地支撑。建议以湾区经济理念重新修订城市发展规划,整合区位资源优势构建“三湾一带”经济走廊,同时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态空间,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和年轻移民者,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四)建立开放格局,以国际标准引导湾区经济发展

湾区是最具现代化国际化特征的城市形态,可充分利用湾区概念引领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建议继续推进深圳对外开放战略,丰富国际友城建设内涵,强化与世界著名湾区城市合作,探索成立湾区城市联盟,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湾区经济国际影响力。

(五)注重合作共赢,以外溢功能撬动湾区经济发展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枢纽城市,更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合与协作,增强其聚集与辐射功能,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特大城市群。建议推动粤港澳共建世界一流湾区,强化海空信息港多港联动支撑功能,打造服务全国的公铁枢纽,形成内外畅达、衔接高效的高标准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拓展战略纵深形成协同发展大格局。

[1]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规划署,澳门特别行政区运输工务司.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研究(汇总报告)[R].广州,2014-1.

[2]吴思康.发展湾区经济服务国家战略[N].深圳特区报,2014-4-23.

猜你喜欢
旧金山湾湾区粤港澳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Uber内客服通话功能正在旧金山湾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