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培养应用型高校教师模式探究

2015-02-13 06:58贾长胜张爱珠阎满富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企事业唐山师范学院

贾长胜,张爱珠,阎满富

(1. 唐山师范学院 人事处,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3.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三位一体”培养应用型高校教师模式探究

贾长胜1,张爱珠2,阎满富3

(1. 唐山师范学院 人事处,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3.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在地方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适应转型发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唐山师范学院在总结以往教师培养的经验基础上,提出高校与地方政府、基础教育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培养适应转型需要的高校教师队伍的新模式,以解决高校教师不能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

三位一体;应用型;高校;教师

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2014年教育部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地方高等学校的转型,给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教师队伍应该如何建设,才能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地方院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只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行好的应用型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高校转型的需要。唐山师范学院立足学校的发展建设,积极探索高校与政府、基础教育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合作双赢、共同培养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新模式。

一、高校教师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实践领域脱节

无论高校还是基础教育领域的师资队伍,在职前培养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明确提出“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1]。近年来,高校教师的师资来源非常广泛,但是,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在实践领域工作和研究的经历。也正是如此,教师职前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要求教师教育进行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

(二)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与实践领域脱节

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很多高校教师,因为缺少对实践领域的了解,教学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缺少鲜活的案例。课堂教学中与实践脱节,致使讲课不生动,不能吸引学生,教学质量下滑。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科研工作是为了促进教学,也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但是,因为教师与实践领域的脱节,致使很多的教师都在做“职称科研”,课题的选择不接地气,研究的内容与实践相差甚远,研究的结果不能解决实践问题,研究成果很少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教学和科研与实践领域的脱节,是高校教学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也是地方高校转型中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教师的职后培养与实践领域脱节

地方高校要发展,必须重视对教师的职后教育。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的培养都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学历教育,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二是业务进修,如访问学者、短期进修,或者参加学术会议等;三是内部培训,如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等。这三方面的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但对于高校转型来讲,还远远不够。教师职后的培养出现与实践脱节的趋势。目前,在一些高职高专,都在派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对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挂职锻炼的还不是很多,更不要说与实践领域对接的其他培训方式了。所以,高校教师的职后培养与实践领域的严重脱节,是教师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个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地方高等学校的转型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才能建设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教师队伍。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和高校都在进行改革和探索。比如,东北师范大学采取了“U-G-S”教师教育模式[2]、山东省提出了“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3]。但是这些改革的重心,都集中在大学生的培养上,如何以更好的模式,培养高校教师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升高校教师素质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首都师范大学的傅树京研究了美国的PDS和我国的TDS模式,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但是无论PDS和TDS模式,基本上是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缺少政府的参与和指导[4]。

二、“三位一体”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三位一体”就是建立高校与政府、基础教育学校或企事业单位三方,密切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培养高校教师队伍的新模式。在“三位一体”协同培养高校教师的新机制中,三方各有自身的职责和角色。政府进行宏观指导与调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协调高校、基础教育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起教学和科研平台,设立联合攻关项目,探索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实质联系与合作。基础教育学校或企事业单位为高校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实践锻炼和协同创新的岗位,使高校教师能够到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高校组织教师到地方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搞好调查研究,探索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合作、教学合作、社会服务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机制。从而,在政府的协调领导下,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促进“三方”在教育及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得到锻炼,基础教育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和交流,参与高校教师培养全流程,合作共赢。

三、“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

(一)选派高校教师到基础教育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是应届毕业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对基础教育和实践领域的深入了解。所以,需要到基础教育学校或者所研究的领域去锻炼学习,了解实践领域的需要、改革动态、业务发展情况等,以丰富实践经验。目前,唐山师范学院已进行了三年多的实验,派了60多名教师到地方去挂职锻炼。每位教师在挂职中,都要完成“五项任务”,即:参与管理、从事业务、调查研究、科研合作、撰写报告。这些到基层去挂职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为此项工作的继续开展,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选聘优秀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到高校任课

高校聘请基础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优秀高级专家,来校做兼职教师,主讲一门课程,或者做专题报告。如基础教育学校的卓越校长和教师、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政府部门的领导、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等等,来校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讲教学法、管理学等,为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讲实践课程,他们的经验会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加强了高校教师与这些专家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相互学习,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选派优秀的中学教师到高师院校来挂职学习

高校是思想非常活跃的地方,也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选派优秀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到高师院校挂职,比如挂职系书记、主任助理,协助管理学生工作或者科研工作,可以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开阔视野,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同时,也可以密切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关系,为基础教育学校培养优秀的专业教师和管理人才。

(四)建立与基础教育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企事业单位合作,是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的需要,也是高校主动适应和引领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业务合作和技术革新上的协同发展。在调研中发现,一批基础教育学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工作中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和对科学新知的探索能力,经验难以升华为理论。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又难以突破现有水平。实践与理论脱节,已经成为制约很多学校发展的瓶颈。在基础教育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是解决双方需求的良好途径。这种对接需要市政府参与、支持和协调。市政府可以在高校设立专项科研资金,鼓励基础教育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与高校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咨询的前期调研工作,也可以委派高校牵头,协调有关单位,共同参与,拿出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使高校真正成为地方政府的“人才库”“思想库”和“智囊”,真正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支撑,促进“政学研产”一体化,推动双方的跨越式发展。

(五)顶岗实践

目前唐山师范学院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把高校教师到基础教育学校挂职锻炼工作与学生顶岗实习有效地结合起来。高师院校要派出“在岗导师”或者“巡回指导专家”到顶岗实习的学校去,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实习[5]。在这个过程中,高师院校教师能够密切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关系,了解基础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可与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进行科研合作,这也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效益

“三位一体”培养高校教师的模式,是探索校—政、校—企、校—校协同创新的模式,也是“政学研产”合作共赢的模式。

高校教师得到锻炼,理论与实际联系更为紧密,教学科研得到发展,不仅仅是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高校教师成为融入社会实践领域的学者和专家。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都会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会不断提高。

企事业单位和基础教育学校可以有效地从高校获得人才和科技支撑,加快解决自身面临的诸多发展难题。企事业单位与高校沟通,寻找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合作。高校还可以探索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开拓“定单式”培养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学校全程参与高校教师的培养,同时,积极利用高校智力支持和优质资源,促进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充分利用高校“智囊”的作用,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推进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

[1]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08/t20140819_174 307.html,2014-08-19.

[2] 刘益春,李广,高夯.“U-G-S”教师教育模式建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1):61-64.

[3] 李中国,辛丽春,赵家春.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3(12):144-148.

[4] 傅树京.PDS与TDS: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7-12.

[5] 袁丽,陈林.“顶岗实习”教师培养的政策分析及其争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6):61-68.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Discussions on Trinity Mode of Teacher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 Chang-sheng1, ZHANG Ai-zhu2, YAN Man-fu3
(1. Personnel Department,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2. School of Educat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3.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ransition, there emerges an unavoidable and important question. That is how to fit teacher training work to the facilitation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transi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teachers’inability to cope with the changes,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past experience, has come up with a trinity mode of teacher training that coordinates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al entities, enterprises, and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purpos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o cater to the need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ransition.

trinity mode; application orientatio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G659.21

A

1009-9115(2015)06-0144-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6.039

河北省教改项目(2015GJJG178),唐山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2013B01),唐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教改项目(JJ2014006)

2015-06-25

贾长胜(1970-),男,河北丰润人,硕士,正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企事业唐山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唐山香酥饹馇圈
洛阳师范学院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浅谈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