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2015-02-13 06:58王庆波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集群效应区域

王庆波

(唐山师范学院 招生就业处,河北 唐山 063000)

大学生创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王庆波

(唐山师范学院 招生就业处,河北 唐山 063000)

按照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部署,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产业聚集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构建完善的创业实践体系以及拓展创业融资渠道是构建大学生创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创业集群;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

当今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愈加发挥其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职能[1]。目前,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日益突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校提供的智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集群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在空间上接近,在地域上集聚;集群具有系统性的特点,群内各要素间存在相互关联,并不是由若干单个要素的简单加总;集群也是一种动态现象,具有一定的区域集中与运动发展特征[2]。社会生态学理论强调生态集群组织生存发展的宏观特点和微观特点是“经济性、合作、竞争、与环境的互动”[3]。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创业集群是指在创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建立一种自主运营、自主管理、自主操作的虚拟公司群为学生提供一种实训创业平台的创业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社会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4]。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技术经济政策、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区域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综合性的地理概念[4]。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不单纯体现在经济数据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5]。因此,大学生创业集群已越来越频繁的与区域经济发生联系,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本文探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产业聚集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模式。

一、大学生创业集群的内涵及推广意义

1. 大学生创业集群的内涵

大学生创业集群是指依托专业、地区等领域所聚集起来的大学生创业群体,该群体大多具有共同的创业目标或相近的专业及地域背景,由传统的“单打独斗”式的个体创业模式转变为“集约化”的创业模式。创业集群既不等同于创新集群又不等同于产业集群,而是一种建立在创业型经济下的基于“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之上的最高集群形态。它是指以创业项目的相应产业链为核心,以创业精神激发和文化倡导为先,以创业教育为重,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创业活动等组成的创业生态链群体[6]。

大学生创业集群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培训结构等主体,集群内各个主体之间通过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全面打造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创业平台,为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与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基础。就大学生创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构建而言,主要体现在技能培训与成长力效应等方面[7]。

2. 推广大学生创业集群的意义

目前,大多数高校面临着招生、培养、就业压力,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和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虽然一些学生已经开始了人生的创业之路,但他们大多分散,业务范围狭小,同时受到资金、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形成规模。因此,大学生创业集群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创业平台,托起更多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大学生创业集群所产生的效应

1. 网络聚合效应

网络所产生的个体经济绩效远远高于个体绩效的延展,而网络要素中的相互作用对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创业能力发挥着重要影响。在大学生创业集群发展模式中,通过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能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一种潜在的联系力量,而这种联系力量会逐渐演化成学生获取新信息的途径。因此,对于一些原本不相关连的各类要素而言,这种联系力量往往能够带来一定的信息利益,这就是网络联结效应。集群网络之间的距离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握新机会的能力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网络中的信任与学习同时也是一个关键要素。一方面应注重学生所需新技术系统与支持平台等组织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应注重网络的构建,不仅能有效促进参与者信息的转化,还能及时为他们提供新的观点、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更好地发挥网络联结效应。

2. 竞争共赢效应

对于大学生创业集群而言,能表现出较强的资源获取、创新创业和市场竞争等优势。资源获取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吸引效应、资源素质提升效应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学习效应、文化氛围、服务体系、创业优势等因素的创新;市场优势则包括集群化成长与整体性扩张。当竞争不断加剧时,竞争者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相互合作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对于竞争而言,并非单一的割裂关系,也包含合作元素的存在,能促使竞争者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去获取共同的利益。

3. 示范引领效应

成功的大学生创业集群,在某一特定领域将会呈现出较好的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首先将会在学生群体中发挥作用,即形成“以点带面”的大学生创业新格局,在这种成功模式的引领下,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集群的行列中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种示范效应将会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机制。

4. 发散辐射效应

大学生创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影响将会辐射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能够推动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一方面这种辐射效应会为区域经济各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另一方面也会拉动配套设施与政策的建设与改革,并最终形成良性互动,这就在高校与社会经济之间构建起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平台,既为大学生提供了自身发展空间,也使得创业集群的内在优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

1.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构建完善的实践体系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与培养方向。为此,为了促进大学生集群创业模式的实现,社会各个组织机构应给予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套完善的服务与保障体系。同时,还应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扶持大学生开办与承包企业,在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政府而言,也应出台一系列的鼓励与奖励机制,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科研与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清除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降低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恐惧感。同时,还应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风气,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自主创业观念,为大学生实现集群创业提供强大的文化与社会氛围支撑。

创业实践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起丰富的创业经验,从而为今后的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为此,应加强创业大赛、科技服务等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同时,还应引入“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引导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集群企业进行实践,凭借他们自身的知识与技术优势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与规划过程中。通过这样的企业实践活动能为他们积累大量的经验,培养他们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一些处于集群环境中的高校而言,应定期邀请一些公司老总或企业高管到学校开展创业演讲,交流创业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技能与层次。

2. 拓展创业融资渠道,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大学生集群创业的特点决定了创业者对风险投资介入的高需求型。为此,应大力发展中小社区银行,完善创业投资机构、融资资本市场及众筹众创体系,拓展大学生集群创业的融资渠道。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积极组织和引导银行、社保等部门的有效参与,并创建相应的网络交流平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民营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投资网络。

对于不同的区域而言,应根据自身特点与资源优势,加强产业链的构建与产业的集聚,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从而推动经济联动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地区应采取不同的集群化手段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引导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龙头。

3. 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构建联动发展机制

加快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应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从而丰富市场结构层次,有效发挥出不同资源的自身优势,从而推动区域产业层次化方向的发展。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不同产业的经济功能,以呈现出不同的分工体系,使区域经济竞争力得到提升。

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不同主体间的功能区别,建立起完善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机制,从而在市场秩序、信用监管、资金投入等不同方面建立起公平公正的产业规划与运营规则,促进不同层次之间的协调联动,以实现区域经济联动的稳定协调发展。

综上,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大学生创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且这种关联性正在日益加深。在当前创新创业的新常态下,如果能够合理构建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同时形成模式创新,将给未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改革的新契机。

[1] 来朝旭.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养计划”的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2012(16):66.

[2] 南芳,雷益龙,孟艳玲.高校大学生创业集群效应分析[J].价值工程,2010(10):201-202.

[3] 龙静,刘海建.联盟,网络与竞争:产业集群创新分析[J].软科学,2009(2):34-37.

[4] 梅莉.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理论[J].经济问题,2009(1): 114-116.

[5] 刘国巨.乡镇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6] 高伟,谢峰,刘晓倩,等.大学生创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研究——以松江大学园区为例[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2(1):11-19.

[7] 唐丽艳,王光磊.产业集群中的“成长场”研究[J].价值工程, 2009(3):1-4.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A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Undergraduate Entrepreneurial 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ANG Qing-bo
(Department of Recruitment and Employment Offic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country has launched "the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 people innovation" and "leading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drive employment". Undergraduat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dustry, will promote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To create a good business environment, build a sound business practice system and expand the financing channel are effective ways to construct the undergraduate entrepreneurial 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ial cluster; regional economy; linkage development mode

F061.9

A

1009-9115(2015)06-0103-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6.028

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3140205b),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C14),唐山师范学院教改基金项目(2013001005)

2015-06-30

王庆波(1980-),男,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

猜你喜欢
集群效应区域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分割区域
懒马效应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区域发展篇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