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合剂治疗肠梗阻45例疗效观察

2015-02-13 11:10鲍芹仙
新中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合剂肠梗阻灌肠

鲍芹仙

开化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浙江 开化 324300

中药灌肠合剂治疗肠梗阻45例疗效观察

鲍芹仙

开化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浙江 开化 32430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合剂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对照组加用开塞露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合剂进行灌肠治疗,7天为1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7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肠梗阻;灌肠合剂;灌肠疗法;开塞露

肠梗阻是临床中较常见的疾患,病因较为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如未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治,将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出现死亡[1~2]。手术治疗肠梗阻为临床较常使用的方法,但存在创伤大、易感染,术后会再次出现肠梗阻等缺点,有必要进行效益和风险的评估[3]。临床中,笔者采用中药灌肠合剂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消化内科诊治的肠梗阻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3~76岁,平均(62.4±8.6)岁;病程0.5~14月,平均(6.9±2.1)月。治疗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52~77岁,平均(61.9±8.7)岁;病程0.6~15月,平均(7.1±1.9)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选病例均符合《黄家驷外科学》[4]关于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学》[5]有关肠热腑实证的辨证标准。临床表现:①腹痛腹胀、发热口渴、烦躁多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②腹部明显膨肿、轻压疼痛,肠鸣音清晰或消失等;③经X线检查及CT平扫确诊为肠梗阻;④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创伤或感染史。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者;②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③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痔疮、造血系统障碍等疾病者;④同意参加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对药物出现严重过敏者;②已使用支架植入进行治疗者;③合并有恶性肿瘤者;④有精神疾患而未配合临床治疗,无法判定临床疗效者;⑤近期已实施手术进行治疗者或对灌肠治疗难以耐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补液、抗感染、胃肠减压、补充营养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开塞露(江西普丽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用法用量:每次1支,每天1次,将容器顶端刺破或剪开,涂以油脂少许,缓慢插入肛门,然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

2.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合剂进行灌肠。灌肠合剂组成:枳实、白芍各30 g,红藤、败酱草、厚朴、玄参各15 g,炒槟榔、炒莱菔子各12 g,生大黄10 g,炙甘草6 g。每天1剂,加适量的水煎煮,浓缩至200 mL,分早、晚各保留灌肠1次,保留时间约30~60 min。

2组均以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严密监测2组患者肠鸣音,首次排便、排气时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变化;②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相关标准拟定。完全缓解:大便通畅,腹痛消除,肠梗阻消失,食欲恢复正常,经X线检查肠腔内液气平面消失;显效:大便已通,腹痛基本消失,能够进食,经X线检查肠腔内液气平面基本消失;有效:大便尚未全通,腹痛、呕吐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X线检查肠腔内仍存留部分液气平面;无效:临床症状未出现改善甚至加重。

4.2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KPS评分增加值在10分以上者(包括10分)为改善;KPS评分增加值在10分以内者为稳定;KPS评分减少值在10分以上者(包括10分)为恶化。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7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4 2组生活质量疗效比较 见表2。生活质量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生活质量疗效比较 例

4.5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5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部分患者可适用保守治疗,通过使用合适的药物等,使肠梗阻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健康。单纯采用西医保守治疗,如使用肠外营养液、调节机体电解质平衡、持续胃肠道减压等,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因其治疗周期较长、恢复缓慢等,促使临床工作者寻求其它方法用于治疗肠梗阻。

肠梗阻在中医学中归属于关格、肠结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肠道的生理特点主要为以通为用,泄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满,以通降下行为顺、滞涩上逆为病;肠道的正常蠕动与机体的正气关系极为密切,肠道通畅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若患者出现血气郁结、血运不够通畅,遇寒则出现凝滞,从而导致肠道气机闭塞,不通则痛,发为本病;故临床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腹满等症状。

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灌肠合剂治疗本病。方中枳实、炒槟榔、莱菔子理气破气,消积下气;厚朴行气消积,宽中除满;白芍解痉止痛;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红藤活血通络,败毒散瘀;败酱草清热解毒。诸药配伍,共奏通腑去实、活血止痛之效。使用中药合剂灌肠后,能够使患者的肠道功能逐步恢复正常,发挥其运化湿浊、排除秽浊之用。另外,灌肠给药可充分发挥局部给药的优势,药物能够在直肠部位快速吸收,避免了首过效应,减少了胃肠道各种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减少了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增加了患者的顺应性。观察结果表明,采用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1]罗学森.黄龙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12(10):122-123.

[2]Wadani HA,AlAwad NI,Hassan KA,et al.Role of water soluble contrast agents in assigning patients to a non-operative course in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Oman Med J,2011,26(6):454-456.

[3]王硕,王鸿雁.改良灌肠法在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8-69.

[4]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71-1072.

[5]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58-159.

[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冯天保)

R574.2

A

0256-7415(2015)05-0144-02

10.13457/j.cnki.jncm.2015.05.068

2014-11-03

鲍芹仙(1974-),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合剂肠梗阻灌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宣痹祛风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10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