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肺散结化瘀汤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研究

2015-02-13 11:11金爱军裘霞敏范风雷
新中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症体征肺部

金爱军,裘霞敏,范风雷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上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4

泻肺散结化瘀汤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研究

金爱军,裘霞敏,范风雷

杭州市拱墅区大关上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4

目的:观察泻肺散结化瘀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肺炎患儿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泻肺散结化瘀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总疗程时间(6.25±1.78)天,短于对照组的(8.42±2.64)天(P<0.05)。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25%、97.50%,高于对照组的43.75%、8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肺散结化瘀汤辨证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小儿肺炎;泻肺散结化瘀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肺炎是婴幼儿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常见病,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已被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防治中的一个内容[1],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重症患儿可累及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而出现心力衰竭、缺氧中毒性脑病、缺氧中毒性肠麻痹等相应症状,导致死亡[2]。小儿肺炎临床治疗多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部分患儿疗效不佳,极易导致菌群失调、多重感染、抗生素滥用,进而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延长患儿的治疗时间,增加患儿的痛苦和家庭负担。小儿肺炎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多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而外感六淫之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致病,以风寒之邪袭肺多见,邪毒由表及里,痰热互结,壅阻气道,致肺气郁闭,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气虚寒而致气滞血瘀,生痰贮留于肺而致痰阻血瘀,肺气虚损,气虚无力而致气滞血瘀[3],治以“宣肺散结化瘀”,疗效较佳。笔者采用泻肺散结化瘀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4]中关于小儿肺炎的诊断,起病急骤,有发热、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如呻吟、鼻翼煽动、点头样呼吸、三凹征等)等临床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肺部X线片提示肺部斑片状阴影。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范教材《中医儿科学》[5]及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主症:发热、咳嗽、咯痰、喘促,次症: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食少纳呆、流涕、紫绀、口渴、出汗、便溏。主症按0、2、4、6分计,次症按0、1、2、3分计,舌象和脉象具体描述,不计分。

1.2 病例选择 纳入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和辨证分型者;年龄1~14岁者;患儿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者;依从性佳,遵医嘱用药者;临床资料齐全,便于疗效评价者。排除监护人在知情下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年龄<1岁,>14岁者;非感染性肺炎者,哮喘、支气管扩张及肺炎并发症者;先天性或者原发性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者;过敏体质,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依从性差,不能遵医嘱用药,配合治疗者;临床资料不齐,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者。

1.3 脱落标准 试验期间患儿监护人不愿继续接受该治疗,经主治医师同意后退出试验。试验期间发现影响疗效评价准确性的因素者。用药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儿不耐受,更改治疗方案者。患儿转院。

1.4 一般资料 纳入2011年2月—2014年3月就诊的160例确诊为肺炎的患儿,以就诊号单双数前瞻性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3月~6岁,平均(3.58±2.34)岁;病程2~16天,平均(4.85±2.16)天;体温37.5~40.2℃,平均(38.56±0.88)℃;病情评分3~9分,平均(6.58±2.46)分。治疗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3月~7岁,平均(3.62±2.26)岁;病程2~15天,平均(4.82±2.14)天;体温37.5~40.4℃,平均(38.64±0.86)℃;病情评分2~10分,平均(6.42±2.45)分。2组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体温及病情评分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临床常规镇咳、平喘、祛痰、解痉、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缺氧而呼吸不畅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15 mg、地塞米松5 g、头孢唑啉钠0.5 g,每天2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泻肺散结化瘀汤加减辨证治疗,处方:炙麻黄、苦杏仁、玄参、陈皮、当归、郁金、枳壳各10 g,葶苈子、黄芩、连翘各12 g,水蛭、瓜蒌、莪术各6 g,虎杖15 g。痰热重者加金荞麦、鱼腥草各15 g;痰湿重者加川椒目、苦参各12 g;喘剧者加地龙12 g,蜈蚣末3 g;夹食痰者加莱菔子、神曲各4 g;大便稀薄者加炒山药、炒扁豆各5 g,炒白术8 g;每天1剂,频服或分2~3次服。

7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热、咳、痰、喘四大主症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总疗程时间。

3.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主症积分减少≥90%,X线片提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主症积分减少67%~89%,X线片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主症积分减少33%~66%,X线片提示肺部病灶不同程度吸收;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主症积分减少<33%。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2 2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总疗程时间(6.25±1.78)天,短于对照组的(8.42±2.64)天(P<0.05)。

表1 2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比较(±s) 天

表1 2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比较(±s) 天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n 80 80 t值 P值发热2.25±1.64 1.42±0.56 4.2838 0.0000咳嗽7.42±2.64 5.25±1.78 6.0958 0.0000痰鸣6.05±2.53 4.98±1.36 3.331 9 0.001 1喘促4.62±1.85 3.25±1.26 5.4745 0.0000湿啰音6.48±1.86 5.05±1.28 5.6648 0.0000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25%、97.50%,高于对照组的43.75%、8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患儿试验期间无脱落,无转院。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无皮肤过敏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小儿肺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体温升高以及呼吸困难等,发病率高,如未彻底治愈则极易复发,尤其对于先天不足、体质较差患儿常引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致死亡。现代医学治疗多局限于抗生素,疗效不尽人意,另外,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同时延长患儿的治疗时间,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故学者和专家逐渐重视中医药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中医学注重整体辨证施治,强调治病求本,在缩短疗程的基础上促进机体的恢复,固本以减少复发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小儿肺炎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小儿生理上具有“脏腑之气软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等特征,形体娇嫩,行气未充是为稚阳稚阴之体,肌腠疏薄,体质和功能脆弱,内易被饮食所伤,外易为六淫外邪所侵而致病,化火化热,火热灼烁肺金,炼液成痰,痰热闭肺,肺失宣降,进而出现热、咳、痰、喘、煽等。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肺气郁闭,郁久气滞而致血瘀;肺主治节、通调水道,肺宣肃失常,治节无权,津液则聚而生痰,痰阻气道,上逆而致喘咳;另外,邪犯肺经,损肺气,子盗母气而影响及脾,脾失运化,水谷难化精微,化源匮乏,母难养子,终致脾肺两虚,肺不伤不咳、脾不虚不久咳[8]。

中医学在治疗过程中要理肺化痰、通络化瘀以祛邪,培土生金以扶正。采用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的泻肺散结化瘀汤治疗小儿肺炎,疗效颇佳。方中麻黄、苦杏仁宣肺开闭、宣通肺气,《本草正义》记载“麻黄轻清上浮,专舒肺郁,宣泄气机”,《本草求真》中记载“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便,温则宣滞行痰”。葶苈子泻肺利水,如《本草经百种录》所载“葶苈滑润而香,专泻肺气”。宣肺和泻肺药配合能有效恢复肺的开合功能,进而提高肺泡的张力,恢复肺主宣降的功能。黄芩、玄参、连翘清泻肺热,清热解毒,消散热结,黄芩长于清肺热,现代药理学证实其有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松弛平滑肌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功效,对肺炎球菌、葡萄双球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功能,痰湿重者加鱼腥草和金荞麦清热解毒、排脓消痈、清肺经热。瓜蒌、陈皮宣肺消痰降逆,味甘苦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具化痰、散结、滑肠之功。当归、莪术、水蛭活血通络,解除患儿毛细血管痉挛,降低其通透性,减少渗出,预防血小板聚集,减少白细胞栓塞,改善肺微循环。诸药合用,共奏清肺热、散痰浊、降逆气、通脉络之功。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肺炎起效快,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治疗组患儿接受泻肺散结化瘀汤治疗,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达97.50%,提示中医辨证施治,从整体出发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综上所述,采用泻肺散结化瘀汤辨证治疗小儿肺炎,能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予以推广和应用。

[1]段捷华.国内小儿支气管肺炎辅助治疗的临床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3):3997-4000.

[2]黄云鹤.南宁市小儿肺炎初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

[3]李天星,李新民,孙丹,等.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影响因素[J].吉林中医药,2013,33(10):982-984.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7.

[5]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68-75.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2,392.

[8]蔡军.综合治疗小儿肺炎62例[J].河南中医,2013,33 (12):2176-2177.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563.1

A

0256-7415(2015)05-0207-03

10.13457/j.cnki.jncm.2015.05.098

2014-12-03

金爱军(1973-),女,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儿科。

猜你喜欢
主症体征肺部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