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比与定量统计的马来西亚华语形容词研究*

2015-02-14 22:09李计伟
关键词:马华变体华中

李计伟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0)

基于对比与定量统计的马来西亚华语形容词研究*

李计伟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0)

与较为成熟的世界英语变体的描写与研究相比,海外华语的研究方兴未艾。在海外华语变体的描写上,普-华对比与定量统计是基本方法。形容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语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具体成员、意义及搭配范围上存在诸多差异。精确的描写是进一步拓展海外华语研究空间的基础。

对比;定量统计;马来西亚华语;形容词

一、引 言

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语言,英语在世界各地的变体得到了非常全面的描写与研究。《世界英语手册(The handbook of world Englishes)》(Braj B Kachru etc.,2006)序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们这样问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又是一本材料型的书?’”这告诉我们,关于英语变体的描写性书籍已经多到了让人“审美疲劳”的地步。相形之下,我们对正在成为一种世界强势语言乃至全球性语言的汉语的海外变体的描写与研究成果却不多见。

近年来,海外华语正逐渐成为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①李计伟.“两个三角”理论与海外华语语法特点的发掘[J].汉语学报,2012,(3).过去一般把“华语”解释为“海外华人社会的共同语”,这是狭义的“华语”,是“小华语”。现在一般则认为,“华语”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华人共同语”,②郭熙.华语问题答旧金山华文电视台“八方论坛”主持人史东问[J].北华大学学报,2010,(1).“华语”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③④李宇明.全球华语词典·前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这是广义的“华语”,是“大华语”。相比“小华语”和汉语,“大华语”这个概念是超疆域的。随着“华语”概念的更新,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汉语都是华语的组成部分,是华语的地域变体。这些变体如何形成、有何特色、如何趋同与存异、不同变体有哪些变异共性等,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前的海外华语研究,首要任务就是要全面系统地描写其基本面貌。就现有的研究而言,一般采用普-华对比的方法,即把某个海外华语变体与汉语普通话进行对比,把海外华语有而汉语普通话所没有的特征加以描写,如陈重瑜(1986)⑤陈重瑜.新加坡华语语法特征[J].语言研究,1986,(1).和周清海(2002)。⑥周清海.新加坡华语变异概说[J].中国语文,2002,(6).但这样的对比有两点不足,以语法为例说明之:

第一,普-华对比一般只能鉴别特征之“有无”,而不能查其使用之“多寡”。如果某一语法特征在海外华语与汉语普通话中均存在,但是其使用频率不同,尤其是汉语普通话少用而海外华语变体多用者,也应该归为海外华语的语法特征。例如,形容词“熟络”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马来西亚华语(以下简称“马华”)中均有使用,但是在马华中,“熟络”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现代汉语,如“熟络”在暨南大学“东南亚华文媒体语料库”之“马来西亚部分”(记为HWMM,约1亿字次)有84条用例,而在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记为CCLX,约3亿字次)中,有21条用例;即现代汉语以三倍于马华的语料规模,但使用量仅为马华的四分之一。本文下面的定量统计即基于这两个语料库。①本文注明出处的例句主要来自《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和《马华文学大系·戏剧》(彩虹出版有限公司,2004)。

第二,由于海外华语独特的形成过程,②③周清海.新加坡华语变异概说[J].中国语文,2002,(6).使得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某个概念或某种意义。如要表达普通话的“晚/迟了X天/日/个月/年”,马华除了“晚/迟了X天/日/个月/年”以外,还使用“慢了X天/日/个月/年”。如果仅仅基于普-华对比,我们只需指出马华中有“慢了X天/日/个月/年”即可,但是这样还不够,因为我们无从知道这几种形式在使用频率上的差异,更无从推测其在竞争中的消长变化。社会语言学认为,多样性是变异的基础;秉持“以用为基观(a usage-based perspective)”的功能语言学对使用频率在语言变化中的作用异常重视,认为定量分布就是语法的一部分。④Joan Bybee.Language,Usage and Cogni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122.所以,如果想要达至对海外华语的全面深入之认识,进一步拓展海外华语研究的学术空间,比如在海外华语变体个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不同个体的对比或区域华语特征的概括,定量统计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拟基于普-华对比与定量统计对马华形容词进行较为全面的举例性描写,希望通过该研究,能为方兴未艾的海外华语语法研究在方法与描写框架上提供一些经验与参考。

二、马来西亚华语形容词的描写

从意义上讲,形容词主要表示事物的性质与状态,所以形容词一般又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从功能上讲,汉语形容词主要做谓语、定语,不能带宾语,其中性质形容词一般能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从普-华对比的角度来看,功能上,马华的形容词与汉语普通话是一致的,主要做定语、谓语;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具体成员、意义及搭配等方面。

先说状态形容词。总体上看,马华的状态形容词与现代汉语大同小异,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汉语常用的状态形容词,除了“喷香”、“溜圆”、“汗津津”、“乱哄哄”等,其他的在马华中均有使用,其不同主要是“雪白”、“笔直”、“漆黑”等能够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不过用例较为少见,应该不是一种普遍用法。如:

1)之前传出黑幕重重的46亿令吉,经翁诗杰一公布,变得如此清清白白,倒像是大量用了“漂白粉”,洗得真雪白。

2)他说,根据他所得到的报告,肇祸地点公路结构良好,道路有斜坡部分只大约3巴仙,道路也很笔直。

3)该小径在夜间时因为非常漆黑和幽静,故很多人为了切身安全,皆不敢使用这条路。其次,马华有现代汉语普通话所没有的双音节状态形容词,如“絮乱”。“絮乱”义同“紊乱”、“杂乱”,“有条不紊”有时候也被说成“有条不絮”:

4)目前华小董事会的主权的地位不明确,导致学校食堂、贩卖部招标问题、学校支票的签署问题产生絮乱。

5)我们生长在逻辑絮乱、傻子变英雄、坏人成好人的堂吉诃德时代。

6)巫统四加亭区部副主席阿兹卡巴拉威则表示,有条不絮的权力转移计划非常重要,特别是需为第13届全国大选做出准备。

第三,状态形容词都先天地携有一定的程度量,所以具有“调量”功能的形容词重叠形式一般也归入状态形容词。在马华中,现代汉语常用的单音形容词AA式和双音节性质形容词AABB式重叠均广泛使用。但除此以外,马华还有与现汉意义不同的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如:

7)你自己对这件终身大事必须有个决定,免得你妈来这里闹多多事情。(云里风《亚娇》)

8)像我这种半残废的人,即使钱多多又怎样?(爱薇《两代亲酬》)

9)我才不管这么多,我儿子在南美园那边屋子大大间,我怕什么!(宋子衡《金贵婶的某个早晨》)

10)明天记得写上去啊,字体要大大个,观众才看得见。(孙彦庄《开麦拉》)

上述诸例中的“多多”、“大大”是形容词“多”、“大”的AA式重叠形式,重叠表示程度的加深,义为“很多”、“很大”;这与汉语普通话中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做定语和谓语表示生动化或轻微程度是不同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黑不溜丢”、“稀里糊涂”等性质形容词后加3个非重叠音节的状态形容词和“马里马虎”、“邋里邋遢”等具有贬义色彩的状态形容词在马华中极少使用。

再来看马华的性质形容词。总体来看,马华与现代汉语在性质形容词上的差异要更为丰富一些,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

首先,马华有一些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形容词(含形容词的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意义),如“夜”、“慢”、“浓”、“糟透”、“熟络”、“淡静”、“灵光”、“写意”、“标青”等。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夜”是名词,无形容词用法,但在马华中,“夜”除了名词用法,还有形容词用法,义为“(夜里的时间)晚”,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一用法来自粤语。如:

11)真对不起,这么夜还把你吵醒。(李忆莙《痴男》)

12)过去,她一个人在怡保那里,我们都非常的担忧,一直叮嘱她要特别小心,不要太夜打烊,不熟的顾客可以不要做,岂知,竟然还是会遭遇如此不幸!

从使用频率上讲,在HWMM中,“这么/很/太+夜”一共有7条,远低于相同意义的“这么/很/太+晚”。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慢”与“快”相对,表示“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但在马华中,“慢”还具有“晚”、“迟”的意思,与表示时段的名词性时间短语搭配,并且较为常用,如:

13)易言之,虽然少年安华出身学生运动,但论年龄却比纳吉慢了12年从政。

14)就是说黄梨厂吃不完黄梨,载去也无法下车,慢几天再砍。(马崘《黄梨成熟时》)

15)很多人说不要,较后再提呈申请,时间已慢了,录取机会就少了。

16)由于政府公布的工业生产指数往往会较实际状况慢上一两个月的时间,有关五月份数字或许还未完全反映出制造业受影响的实况。

在HWMM中,我们以“慢了”、“晚了”、“迟了”为检索单位,各选取92条用例(“晚了”只有92条),统计结果显示,三者与表示时段的名词性时间短语搭配的例子分别为7例、19例和24例。这表明,“慢”的这一用法不如“晚”、“迟”活跃。

“浓”是现代汉语很常用的一个形容词,它有3个意义,分别是:与“淡”相对、颜色“深”和“(程度)深”,而在马华中,除了这3个意义之外,还有一个新意义,即表示“(机会)大、高”;此外,“浓厚”偶尔也可以与“机会”搭配。如:

17)是的,听说我升级的机会很浓,但是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谁也不敢肯定。(朵拉《胜利者》)

18)消息说,三名副主席人选中,前三名候选人中选的机会最浓。

19)这是自2003年以来,第一次出现有如此浓厚的机会让亲学生阵线在校园级获胜。

20)槟州峇东埔补选在即,执政党劲敌安华依布拉欣重返国会的机会越加浓厚。

“糟透”在现代汉语中是动补结构的短语,常后跟语气词“了”组成“糟透了”出现于口语中。在CCLX中,“糟透”的绝大部分用例都是这种用法。在马华中,“糟透”除了现代汉语中的这一用法之外,还可以独立作定语、谓语,并受程度副词“真”、“更加”、“最”的修饰;类似的还有“坏透”。来看:

21)因为这个糟透例子证明了巫统国会议员的种族偏见意识依然根深蒂固。

22)他看得出吴夏种是一个很有风度很有修养的君子,绝不对有如人们所形容的那么糟透。(孟沙《退休》)

23)倘使年青人也有此种思想,确是可悲,希望这是有心人的煽动和策划使然,否则可真糟透。

24)股市这一轮急剧下跌的催化剂是Bear Stearns Cos首脑森莫琳拉罗的评论,他将这次信贷市场隐忧描述为22年以来最糟透的。

25)他表示,嫌犯当众殴打他人,此事显示社会的治安越来越坏透。

形容词“熟络”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使用,如在CCLX中就有21条用例,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并未收录。在HWMM中,“熟络”有84条用例,远远多于现代汉语。“熟络”义同“熟悉”,如:

26)这时刘先生就献计表示自己与移民厅内部人员非常熟络,并且愿意帮助小毛脱离牢狱之苦。

27)我不会看中文,但我与拉杭区甘榜遮档的居民都很熟络,那天去买东西,华裔阿嫂突然问我怎么会出现在报章上,而且还骂阿鲁姆甘,我觉得很奇怪。

形容词“灵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解释是:“〈方〉,好;效果好。”在现代汉语中,“灵光”多与“脑子”、“脑袋”搭配,而在马华中,“灵光”通常与“语言”搭配: 28)一名来自吉打州居林区的年老代表陈楚江,由于马来语不灵光,只能以生硬的马来语发言。29)当时阿尔丹杜雅独自进到警局说要报案,由于她的英文不灵光,于是要求另一名警员,慕哈末沙里协助。

30)当时,里曼的华语还不灵光,所以,开始阶段,我们是用马来语来沟通的。

“淡静”义近“平静”,该词在CCLX中也有24条用例,从其用例的具体内容及出处来看,大多与港澳有关,表明该词或许源自粤语。而在HWMM中,“淡静”有320例之多,表明该词在马华中非常常用。来看具体的例子:

31)巫统党选话题一度淡静下来,最近却因妇女组署理主席宣布挑战老树盘根的现任主席拉菲达而再次成为媒体热话。

32)大马股市今早开市在淡静的交投下呈上扬趋势,市场焦点落在特定建筑股项。

形容词“写意”,《现代汉语词典》曾如此提及:xiéyì,〈方〉舒适。但并未举例。形容词“写意”来自粤语,在马华中使用频繁,义为“舒适”、“轻松”如:

33)婚后,我们的生活过得神仙一般写意。(马汉《无言之歌》)

34)我国羽球首号男单李宗伟以两局21比13、21比14轻取新加坡选手林羽峰,写意晋级第三圈。

同样来自粤语的还有“标青”,义为“出色”、“出类拔萃”。在马华中,用例较多,来看:

35)虽然他们有些学生的成绩不是很标青,但他们有自己的专长。

36)就读淡小的贫穷学生所考获的成绩,远比就读国小的学生成绩更标青。

其次,有些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与马华中均常用,且意义基本相同,但是其搭配范围却不同,如“优越”、“优异”、“丰盛”、“圆满”、“严峻”等。

“优越”,《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优胜”、“优良”,马华也是此义。在现代汉语中,“优越”多与“条件”、“性能”、“地位”、“地理环境”等名词搭配。但是“优越”在马华中还有很多搭配是现代汉语没有的。根据其所搭配的名词,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A类:成绩类名词,包含“成绩”、“业绩”、“战绩”、“成就”、“成果”等。

37)汉达和利道安从中一到中三都由于成绩优越而被编在同一班上课。(碧澄《牵》)

38)惠普公布优越的业绩减轻了投资者对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的担忧。

39)郭洙镇以本身子在全国大选中战绩优越,多数票往往高居党内国会议员之上,来反驳林敬益说他不受基层欢迎的指责。

40)马大百年历史的良好声誉,并不应该因为如今已获得优越的成就,而终止了马大以后的一切努力与发展。

41)值得注意的是,本时期在维护民族教育及独中建设上取得了优越成果,也对改制华文中学起了牵引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优越”极少与“成绩”类名词搭配。例如在CCLX中,“成绩优越”仅有2条用例,且1条出自张爱玲的作品,只有1例来自当代,而在HWMM中,“成绩优越”有16例,“优越(的)成绩”有20例,远超现代汉语。“成绩优越的学生”那就是“优越生”,而汉语中,通常用“优异生”。其余搭配在汉语普通话中均没有用例。

B类:表现类名词。“表现”虽为动词,但是却有大量的充当名词短语核心的功能,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就有大量的“优异(的)表现”这样的搭配,故本文把它与“盈利”、“财报”放在一起,称之为“表现类名词”。

42)另一方面,一名来自吉打州的马来考生在所报考的22项科目中,竟然考获20科1A及2科2A的全A佳绩,优越表现创下历年之冠。

43)连续三年外资每年45亿,槟城的经济表现也非常优越,我们的失业率低於2.1%,乃全国最低。

44)在回顾刚结束的上年度业绩时,吴志权指出该公司取得优越盈利,是因收入增至2千440万令吉,比之前只有6百万令吉的收入增加很多。

45)分析师称,大马良好的经济基础,企业财报优越,以及马币将进一步升值的期望,鼓舞本地和海外投资者买入蓝筹股,是帮助本地股市攀高的原因。

在CCLX中,“表现优越”没有用例,“优越(的)表现”仅有2条用例,而在HWMM中,“表现优越”有24例,“优越(的)表现”有13例。

C类:教育类名词,包括“教育”、“大学”、“学府”、“中心”、“学术”等;在现代汉语中,“优越”极少与“教育”搭配,不能与其他名词搭配,但在马华中却可以。

46)沙菲说,为了把大马打造成为教育优越的国家,政府将会在马来西亚第9计划下,在吉兰丹,丁加奴及雪兰莪各设立1间工艺学院。

47)将高教学府提升成为卓越中心的措施已经被鉴定为一个建立优越研究大学的重要课题和需求。

48)尤其是具有传统历史,且被国人视为国内最优越的高等学府的马大,其排位的跌幅甚至已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49)我也知道布城医院拥有专为乳癌及内分泌乳腺疾病医治的优越中心。

50)他说,政府曾经批准公民权给一些聪明及拥有优越学术的申请者,但是,却导致他们为外国公司服务如制造药物。

D类:素质类名词,包括“素质”、“潜质”等。

51)以公正原则为基础,继续推动学生斗争议程,加强学生的优越素质和团结力量,谋取学生权力和为社会贡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和公正的校园。

52)正如西蒙所言,卡莉有着优越的潜质,需要的只是一首足以表现的歌。

E类:人才类名词,包括“人才”、“人力”等;此类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不能与“优越”组合,而多与“优秀”组合。而在马华中,“优越”与此类名词的组合却很常见。

53)为了打造一个拥有国际地位的高等学府,更为国家培育更多优越的人才,朝野政党应该携手合作,一起商讨对策来回应高教部将在九月国会会期提呈的修订案。

54)不过仍然无法招回身处在外的人才,也没有办法吸引优越的外国公民前来我国工作。

55)通过这样子的见面会,副首相和政府领袖可以向大学生表达要建立优越人力资源的努力。

56)安华作为一个优越的演说家,将会站到道德高原上,对巫统和国阵的腐败滥权课题大加挞伐。

F类:计划类名词,包括“计划”、“政策”、“策划”、“纲领”等;此类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不能与“优越”组合。

57)为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投资气候,以及缩小各州之间的贫富差距,玻璃市将与沙巴砂拉越同样享有比较优越的所得税扣除计划。

58)用更优越的政策压倒国阵,民心自然归顺,一举两得,这不是比“幽灵议员”、“916执政”更务实更可靠吗?

59)民联正在摸索和塑造比国阵更优越的施政大纲,人民相信前者比后者更胜一筹。

60)这证明了优越的工作策划与执行可以带来可观的回收,以及巩固关税局的形象。G类:管理类名词,包括“管理”、“模式”、“服务”等。

61)它将继续看好拥有优势和长期经验、良好记录、优越管理以及健康资产负债表的承包商。

62)必须确保上市公司有优越经营模式及有效的管理方针,并加强上市公司收益。

63)首相是在国内安全部秘书长丹斯里阿都阿兹尤索夫在这里出席部门的优越服务颁奖礼上,提到有关婚礼的进行时间时,纠正了他的说法。

再来看“优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优异”的解释是“(成绩、表现等)优秀,出色”,在马华中,“优异”有如下搭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其中大部分也是“优越”所具有的搭配,这表明在马华中,“优越”与“优异”有混同的趋势。

64)从东马各族和谐相处的情况看来,大多数马来西亚人都性格宽容且没有种族优异感。

65)自国家独立以来,华淡小在统一的课程纲要底下,为国家培育了无数的优异人才。

66)可是就我目前所知,我们已经向雪州内的木屋居民提供非常优异的条件。

67)他今日出席财政部优异职员颁奖仪式后向记者透露,国内的银行现在必需清楚了解,政府立法管制那些提供信贷情报服务的机构已是势在必行。

68)如萨基姆、微软、HP和RIM建立策略伙伴关系,让客户能够获得更全面,而且属于全球性的优异服务。

69)私人界必须和政府共同承担发展国家经济特区的重任,确保其为国家带来更优异的经济成长。

70)林冠英也表示,行动-公正党政府将会推行亲外资的政策,从而确保槟州能够继续成为优异的工业和生产中心。

71)马来西亚将会每年提供高教奖学金给15名外国学术优异的学生,作为发展我国成为区域高教中心的其中一项努力。

72)他指出,地理位置优异、劳力和基建成本低、丰富天然资源、良好政府服务,以及政策性优惠等都是该区所拥有的利好因素,能够减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73)由超过百位大马平面及电子媒体票选出来的20位优异歌手横跨20年,也见证了这20年来大马中文乐坛的转变。

74)中国人在一夕之间丢失了自己五千年文化,可是马来人还保有自己的文化,说明马来文化比较优异,我们应该引以为荣。

75)他表示,联邦、州政府和私人界的合作将确保经济特区存在较为优异的专业机制,让它在投资者眼中更具吸引力。

76)大马是没有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情况下得以重振经济的优异国家。

“丰盛”,义为“丰富”,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搭配“物产”、“饭菜”等,但在马华中,有一些特殊的搭配,来看:

77)各族人民都将因为学好华文而受惠,让华文教育发展的结果为国家带来丰盛的经济效益。

78)新山单轨火车比槟城单轨火车工程更庞大、获利更丰盛。

79)一旦回教党身上的羽毛丰盛后,他们就会带来很大的祸害。

80)1952年2月4日,槟城中路突然传来枪声,陈充恩校长丰盛的生命,骤然停止,仿佛一棵巍巍大树,徐徐倒下,滚滚尘烟扬起。

形容词“圆满”主要做定语、状语和谓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搭配是“圆满的答复”、“圆满地解决”、“圆满结束”、“解决圆满”,表示“没有欠缺,让人满意”,而在马华中,这些搭配均有使用,除此以外,“圆满”还可以直接修饰表示时段的时间短语,如:

81)前副首相安华被革职圆满六年的那一天,终于赢回了个人的人身自由与尊严。

82)目前距离第2000天只剩下175天,“慈祥、中庸、温和”的阿都拉上台圆满两年两个月,他为什么连重开一所校舍结构稳固、设备齐全的白小都那么困难?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严峻”的解释,一是“严厉”、“严肃”,常见的搭配是“严峻的考验”、“严峻的神情”等,二是“严重”,常见的搭配是“严峻的形势”、“严峻的挑战”等。这样的搭配在马华中也广泛使用,但在马华中,“严峻”还大量与“法令”、“法规”、“法律”搭配使用,而这在普通话中是极其罕见的:

83)阿都拉如果逆道而行,制订原来已经严峻的媒体法规,只能反映他的政治愚昧。

84)多年以来,强人首相马哈迪通过各种手段建构本身的“文化霸权”,即动用国家机关如严峻的法令,也有封建政治文化的相应配合,政治地位方才固若金汤。

85)不应该令人感到,在当今社会,我们的严峻法律只是用来对付穷困者、逆來顺受的人,和不幸的人士。

第三,受粤语影响,马华中谓词性的“形+名”组合广泛存在。根据彭小川(2011),①彭小川.论广州话谓词性的“形+名”组合[J].暨南学报,2011,(5).广州话中存在一部分谓词性的“形+名”组合,其主要功能是做谓语,也可以做定语和补语,它不具有形容词的重叠功能,不具有类推性,在程度量级上有趋大的倾向。受粤语影响,在马华中,存在为数不少这样的“形+名”组合,常见的有“勤力”、“好命”等:

“勤力”义为“勤奋”、“努力”,可以做定语、谓语和状语,如:

86)他受《马新社》联络上时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勤力及能干的领袖。”

87)除非你很勤力,不然是很难啦。

88)但是即使我没被选为候选人,我也会勤力工作,以确保国阵胜选。“好命”也较为常用,常作定语和谓语,如:

89)她红着眼眶,强忍着泪水表示,希望下辈子盈瀛是个好命人,不用再遭受如此的苦难。

90)你真好命啊,嫁得个好老公,连汽车都这么大辆和新款。(马汉《清明时节》)其他的还有:

91)“我的蛋糕这样小块啊!”一个小孩子嚷了起来。(马汉《祝你生日快乐》)

92)家婆偏又是一个很急性的人。(云里风《亚娇》)

93)放屁!你简直是吃里扒外,如果你这么好心,把你那份给她。(戴小华《沙城》)

94)“哗!婆婆,从这么久远的年代写起,不是很长篇?”(曾沛《人到老年》)

95)楼上电视机里播出一串很长很纯腔的英语,但听不清楚是说些什么。(李忆莙《痴男》)

上面我们基于有限的材料,对马华的形容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由此可窥马华形容词面貌之一斑。通过描写,我们也认识到,海外华语由于生存环境独特,其使用群体多为操汉语南方方言者,使得华语中保存大量闽、粤等方言成分,同时又受大陆普通话、台湾“国语”及所在地语言之影响,这使得海外华语在大量的词汇、语法项目上存在来源不同的多种表现形式,而每种形式的适用人群、使用范围、使用频率或许是不同的,但限于目前的研究条件,面对海外华语词汇语法的多样性,针对不同形式的定量统计或许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结论及余论

与较为成熟的英语世界变体的描写与研究相比,我们对海外华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从我们中国学者的角度而言,在海外华语变体的描写上,普—华对比是一个基本的方法,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基于大型语料库,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用于汉语普通话与海外华语变体共有之特征的定量分析,一方面可以用于海外华语变体中共存的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义形式之间的定量对比。普-华对比与定量统计相结合,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汉语普通话和海外华语变体之间语言特征的“有无”,也可以了解某一个特征在汉语普通话和海外华语变体中的“粗细”,即其使用频率与稳固度,从而对其竞争能力与发展变化有所预测,并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华语研究的学术空间做好描写方面的准备。①李计伟.基于对比与定量统计的马来西亚华语动词研究[J].汉语学报,2014,(4).

本文对马来西亚华语形容词的描写是基本的,初步的,意在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说明方法、问题以及海外华语语法研究的巨大学术空间。要做好描写工作,尤其是基于定量的描写,大规模精确语料库必不可少。但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比如本文所使用的暨南大学“东南亚华文媒体语料库”,仅限于新闻媒体语言,语料的语体多样性略显单一。在描写的基础上,海外华语研究同样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分析这些特征的来源、对比不同华语变体的异同、概括区域华语语法特征等。就海外华语语法研究而言,如果我们要实现邢福义、汪国胜(2012)②邢福义,汪国胜.全球华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提出的“全球华语语法研究”构想,达到“摸清语情,生发理论,谋划对策,促进发展”的预期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国别化、多语体类型的大规模精确语料库是目前亟须完成的工作。

A contrastive and statistical study of the adjectives of Malaysia Chinese

Ll Ji-wei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10,China)

Compared with the study of world Englishes,the study of Overseas Chinese has just begun to gain momentum.The comparison of Modern Chinese and Overseas Chinese and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are the basic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varieties of Overseas Chinese.Malaysia Chinese is different from Modern Chinese in terms of usages,meanings and collocations,whose study will promote the study of Overseas Chinese.

comparison;quantitative statistics;Malaysia Chinese;adjective

H146

A

1000-5110(2015)01-0042-08

[责任编辑: 杨 恬]

李计伟,男,河南西华人,暨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历史语言学、汉语语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11&ZD128)子项目“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研究”;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海外华语使用情况调查”(WT125~2);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创新平台”项目“东南亚华语区语法特征的计算分析”(CXPTYB201318)。

猜你喜欢
马华变体华中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华中要塞:义阳三关
华中建筑2021年总目录
新四军华中抗战
明年或激增40%?华中3万多吨加州鲈市场谁能笑到最后?
基于字词联合的变体词规范化研究①
防不胜防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