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慕课发展及武汉市属高校慕课建设研究

2015-02-17 09:02朱现平
江汉学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江汉大学课程

朱现平,冯 键,邹 黎

(1.江汉大学期刊社,武汉430056;2.江汉大学高尔夫学院,武汉430056)

国内外慕课发展及武汉市属高校慕课建设研究

朱现平1,冯键2,邹黎2

(1.江汉大学期刊社,武汉430056;2.江汉大学高尔夫学院,武汉430056)

摘要:慕课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建立了多个课程共享联盟,其中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发展较快,目前拥有成员单位74个,江汉大学(省市共建高校)是第一批试水的成员之一。以该校为代表的武汉市属高校在慕课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把握“慕课”契机,促进教育改革;加入“优课”联盟,创新教学新模式;加强慕课和微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慕课的研究和实践在院校中开展得极不均衡,慕课的制作、运用仍处于“私慕”阶段,慕课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还不够清晰等,这些都亟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扶持。

关键词:慕课;MOOCs;优课;UOOC;市属高校;地方高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52(2015)06-0074-08

本刊网址·在线期刊:http://qks. jhun. edu. cn/jhxs

一、国内外慕课(MOOCs)现状

(一)慕课(MOOCs)发展现状

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一门名叫《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由此孕育了目前的三大平台之一——Udacity;同年11月,另一重要平台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Coursera成立;12月,麻省理工学院启动了MITx项目,后来以此为基础,哈佛与MIT合作组建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线课程项目(edX),发布了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三大平台获得了数千万的投资支持,推出了近百门课程,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了多种形式的慕课实践中。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11月13日,美国教育理事会同意对Coursera上由顶尖大学提供的几门课程进行评估;2013年2月,Coursera宣布其中5门课程进入了ACE的学分推荐计划中,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学分可获得大学的承认。这一事件标志着慕课正式进入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1]。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华盛顿时间2013年5月 22日宣布加入edX平台,同时加入的还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6所亚洲高校。事实上,北京大学于2013年3月就已经发布《北京大学关于积极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意见》,致力于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2]。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是北京大学校长助理、计算机系教授李晓明。据介绍,北京大学计划5年内争取建设100门网络开放课程,在校生可获得与传统课堂教学等值的课程学分,其他学生则可以获得北京大学提供的学习证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入edX后,积极加快相关建设工作,到2013年11月,北京大学有《电子线路》《民俗学》等11门MOOCs课程上线,注册人数约有5万人(主要为外籍学习者)。

由于美国的edX慕课网站授课语言为英语,为了方便学习,国内其他重点高校也加快以中文为授课语言的慕课开发工作。2013年10月10日,由清华大学打造的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清华大学的《中国建筑史》《电路原理》等5门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的《电路原理》

课程以及北京大学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课程,作为首批上线课程对外开放选课[3]。而国内其他高校由于没有完备的课程及知识资料库系统,基本无法独立进行完整意义上的慕课开发工作,因此一般选择具有数据库资源的第三方予以开发。目前,国内具有此种资质的第三方单位,主要有清华教育技术研究所“清华教育在线”开发团队和北京超星尔雅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清华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支撑,北京超星尔雅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超星图书数据库支撑)。2013年11月底,两家单位分别在北京、上海召开发布会,推出自行研发的慕课平台系统。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已经与北京超星尔雅科技有限公司接洽,且初步达成订购开发协议。

(二)CNKI国内期刊文献发表情况

搜索2012—2014年间CNKI上主题为“MOOC”(含“MOOCs”)或者“慕课”的文献,共有2244条。其中,2012年7条、2013年358条、2014年1879条(见图1)。文献来源以教育技术类杂志为多(见图2);关键词以“MOOC”、“慕课时代”、“翻转课堂”、“高等教育”居多(见图3)。

总体来看,2012年为“慕课元年”,文献较少,以概念介绍为主;2013年为“慕课影响年”,文献多论及其对国内高等教育、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影响;2014年为“慕课研究探索年”,文献量猛增,并以构建联盟、搭建平台、引入学校课堂等探索为主;可以预见,2015年将是“慕课推广应用年”。由于数字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慕课的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

图1 2012-2014年“MOOC”(含“MOOCs”)、或者“慕课”主题文献(CNKI)

图2 文献来源情况 

图3 与MOOC相关联的词语

(三)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发展现状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是由深圳大学发起并联合地方高校,通过正式协定(条约或合同),共同组建在一起的组织。简称“UOOC联盟”,或“优课联盟”。该组织通过联盟机制,汇集成员优势,遴选优秀教师,建设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为联盟高校学生及社会学员提供课程学习的选择和服务。

1.联盟成立及管理

2014年5月12日,由深圳大学积极倡导组建的“全国地方高校的UOOC联盟”正式成立,UOOC联盟网站与课程平台也同时启动。目前联盟成员由来自全国22个省、38个城市的74所高校组成。湖北地区有湖北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江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这5所高校入盟[4]。联盟合作内容有开展各类MOOC课程建设,运营互联互通的UOOC平台,实现UOOC联盟课程资源共享,研究建立UOOC联盟课程学分互认机制,通过UOOC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课程学习服务,促进MOOC发展及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其组织机构为:(1)联盟大会实行单位会员制,由全体联盟单位派代表组成

联盟大会;(2)联盟理事会由理事单位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议通过和修订联盟章程和联盟管理规章、审定联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审批新成员的加入以及决定联盟的其他重大事项;(3)理事单位由全体联盟单位组成,深圳大学作为发起单位是联盟理事长单位;(4)联盟秘书处为联盟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协调各联盟高校,管理联盟日常事务。秘书处设在深圳大学;(5)课程中心为联盟设立的专门机构,承担教师培训及课程制作、推广工作;(6)运行中心为联盟设立的专门机构,承担门户网站、UOOC平台的运行工作;(7)课程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规划UOOC联盟上线课程、制定课程学分互认办法、审核各联盟单位提供的课程是否符合UOOC联盟课程规范与质量标准、确定上线课程并对其实施跟踪管理。委员会委员由联盟理事单位推荐产生。

2.课程建设及使用

(1)课程知识产权归主讲教师团队、教师所在高校、UOOC联盟三方共有;未经三方同意,MOOC课程不得在联盟以外转让或使用。MOOC课程制作包括片花制作、教学视频拍摄、后期剪辑与加工等;各加盟高校完成本校的MOOC课程的脚本设计和教学视频等前期拍摄工作,由联盟负责筹资进行所有MOOC课程的后期加工。

(2)技术支持方面,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星公司”)负责提供软件平台和后续的更新升级,以及使用培训等;超星公司以云计算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部署MOOC教学平台,加盟高校可在本校部署镜像加速服务节点,超星公司提供热线电话和多种联系手段,进行技术支持和协助;超星公司负责MOOC教学平台的运维管理,加盟高校负责运维管理各自的镜像加速服务节点硬件平台,联盟负责管理MOOC教学平台的各项业务。

(3)联盟门户网站(uooc.org. cn)设UOOC新闻、课程推介、UOOC资讯、UOOC社区、证书验证等板块,由联盟运行中心负责信息更新和维护,是联盟宣传、信息汇聚与交流的平台。

(4)选课流程:每学期开学前,联盟公布本学期MOOC开课清单;加盟高校从开课清单中自主选课,制定本校MOOC课程修读指导或办法;加盟高校通知学生登录UOOC联盟教学平台试听课程,并在规定时间内在本校教务系统中进行选课;视听阶段结束后,联盟将选课学生名单以Excel表格形式发给各相关加盟高校;专业课选课人数少于15人、公选课少于50人的MOOC课程暂停开课。

(5)组织学习:MOOC课程提供完整的线上教学内容和环节,联盟不对线下教学组织进行统一安排,以发挥各个加盟高校的主观能动性,可视校情自行研究线下教学组织,如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

(6)组织考试:MOOC课程主要采用线上考试,各加盟高校可视校情选择线下考试,或线上、线下混合考试;采用线上考试方式的加盟高校应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组织验证学生身份,在机房进行考试;采用线下考试方式的加盟高校可组织本校同类教师出试卷,在教室统一进行考试;采用混合考试方式的加盟高校,自行确定线上和线下考试所占总成绩的比例。

(7)学分认可:UOOC联盟所有课程均有建议学分,各加盟高校视校情来确定本校学生选修MOOC课程的学分值。

(8)证书颁发:联盟颁发课程证书,证书上有主讲教师的签名和联盟的印章。证书上有编号,可以在UOOC网站上查询它的真实性。课程证书以电子形式发到学生邮箱,学生可自行打印。

(9)教师遴选及其培训:联盟课程主讲教师需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依据MOOC教学特点将知识碎片化并重新编排。遴选上镜经验丰富、幽默、充满激情、身体语言丰富的主讲教师;优先遴选在业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学术地位的主讲教师。

(10)具体操作要求由各成员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本校的选课办法。教务部门从上线课程中确认本校承认学分的课程,并在本校选课系统中做好相关准备。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程辅导教师、组建课程团队、安排教室等教务工作;通知本校学生在本校教务系统选课,并在联盟平台上注册与学习。选课确定后,联盟将学生选课信息以Ex⁃cel表格形式发给成员高校;各校组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或翻转课堂教学。各校组织本校承认学分课程的线下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UOOC联盟平台给予每门课程建议学分,成员高校可依据自身情况自行规定课程学分,具体认可学分以成员高校选课系统为准。UOOC联盟成立以来,先后有两批上线课程(见表1、2)。

表1 2014年9月18日UOOC联盟首批上线课程

3.培训及辅助活动

不定期举办“MOOC课程开发与制作”的教师培训活动;加盟高校可视校情,开展校内教师培训活动;加盟高校教师也可通过UOOC联盟门户网站,在线学习“MOOC课程开发与制作”的网上课程。

2014年7月4日至6日,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首批教师培训在深圳大学举办。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哈尔滨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济南大学、江汉大学、青岛大学、三峡大学等16所高校的64名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主要来自各加盟高校的主管教学领导、MOOC课程建设教师、信息中心技术专家。培训的内容丰富充实、形式多样:宏观层面,分析了MOOC的发展趋势及对大学教学的冲击;微观层面,分享了MOOC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流程及方法;实操层面,讲解了教学平台和录屏软件的使用技巧和拍摄视频的注意事项,并且设计了录屏与试镜体验环节。

表2 2015年3月20日UOOC联盟第二批课程上线课程

2014年7月11日至13日,第二期UOOC联盟教师培训也在深圳大学如期举办。来自长春大学、成都学院、广东医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嘉应学院、江汉大学、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济南大学、宁波大学、韶关学院、三峡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苏州大学、五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共20所高校的61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宏观与微观相互渗透,理论与实操相互结合。宏观层面,深圳大学MOOC办主任孙忠梅和信息中心傅霖分别作主题报告。孙忠梅围绕“MOOC及其影响、MOOC与大学教学、UOOC联盟简介”三个问题展开论述;傅霖则重点介绍了MOOC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微观层面,信息中心吴燕玲围绕“如何制作一门优秀的MOOC课程”,讲解了MOOC

课程设计、教学视频制作流程与规范;MOOC办刘锐就MOOC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实操层面,信息中心薛英忠主要介绍了录屏教材如何制作,并讲解了录屏软件的使用方法。超星公司陈鑫淼分享了镜头前完美授课的经验和技巧。信息中心杨秀波和超星公司尚景伟讲解了UOOC联盟教学平台使用方法。与会教师推荐出十几位代表参加了演播室试镜体验。下午,则是全体与会成员观摩试镜展示,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在最后一个环节——经验分享与交流总结中,与会教师们就这两天的学习心得与疑惑展开交流与总结。教师普遍反映,本次培训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操上均收获良多,录屏软件的使用和镜头感的体验都很有意义。

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自2014年5月12日成立以来,加盟高校不断扩大,为加强成员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MOOC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推动UOOC联盟资源和机制建设,UOOC联盟秘书长等人于2014年12月到2015年1月赴苏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宁波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等成员高校交流巡访。探讨了UOOC联盟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还就MOOC与本科教学改革、MOOC课程建设质量保障、MOOC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UOOC联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UOOC联盟平台建设、UOOC联盟课程建设、学分互认、助教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二、武汉市属高校慕课研究和实施情况

(一)武汉市属高校发表“慕课(MOOCs)”研究文献情况

本文的武汉市属高等学校是指武汉地区由武汉市政府建设和管理(或人财物管理)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包括省属(省市共建)、市属(市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两种体制,统称“市属高校”。主要有省属(省市共建)的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市属(市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以及依托江汉大学的民办高校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从CNKI(2012—2014年)检索的文献来看,“作者单位”是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电视大学)、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等高校的文献(见表3)总体较少。作者单位中尚未有武汉商学院(原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文献收录。

(二)2014年武汉市属高校“慕课(MOOC)”教研立项情况

“2014年武汉市属高校教研课题”[5]中有关慕课(MOOC)研究的项目(见表4),在全部218个项目中有16个,资助经费占总经费(70. 7万元)的11. 9%(8. 4万元);而在其中43个重点项目的仅有2个,资助经费占重点项目总经费(49. 3万元)的5. 5%(2. 7万元)。江汉大学占立项项目的54%、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占立项项目的40%、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占立项项目的6%,武汉商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为零。

表3 2012—2014年武汉市属高校发表慕课文献情况(CNKI)

(三)江汉大学“慕课(MOOC)”建设发展进程

武汉市属高校中,江汉大学重视“慕课”建设,慕课建设是最早的,也是UOOC联盟的成员。

1.把握“慕课”契机,促进教育改革

2013年12月12日,江汉大学召开“慕课”及其教育改革座谈会。会议认为,“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它的兴起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大学和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在线课程

模式引发的“学习革命”,学校应该积极参与,使之与学校提出的“三性”(创新性、应用性、国际性)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座谈会上,校长杨卫东认为,慕课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就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面对慕课的快速发展,全校教职工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它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以及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学校要以“慕课”兴起为契机,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加快教学和管理的改革,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要求教师要切实将教学方案和育人方案相结合,让学生在校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培养其自学与创新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借鉴慕课平台,加强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研究,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测验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把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在课堂教学中[6]。副校长桑建平就学校如何应对慕课的问题进行了工作部署,由于微课程是慕课建设的要素和核心之一,学校做出了要在2014年完成二十余门微课程建设的决定。

2014年7月,校党委书记谭仁杰在学校暑期工作会议上曾谈到“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问题。他强调内涵发展首要是坚持“人”的教育,包括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两个层面。“慕课”的引入,无疑在通识教育、兴趣发展和专业培养上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程选择,拓宽了他们的眼界和知识面,可以促进其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推动“慕课”建设和微课程建设,并以此逐步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2.加入“优课”联盟,体验教学新模式

2014年5月深圳大学牵头发起成立全国地方高校优课(UOOC)联盟,希望集各地方大学之所长,“众筹”一批“慕课”时,江汉大学立刻响应并加入其中,成为第一批试水的成员之一。对于网络课程和“慕课”建设,校领导明确提出了“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推进发展”的方针。学校教务处早在2013年就购进了十余门在线课程作为网络公选课,仅两个学期,选修的学生便从最初的一千三百余人次激增至六千余人次。

表4 “2014年武汉市属高校教研课题”中有关慕课(MOOC)研究的项目

2014年初,学校又选派优秀教师到深圳大学进行学习和考察,同时邀请华师大、深大和超星技术公司的学者、专家来校,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慕课”理念和技术的培训。为鼓励将现代教育技

术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学校还专门投入五十余万元建成自动录播教室,方便教师们制作网络课程和微课程。2014年,微课程建设在全校展开,上半年立项并制作完成的微课程达29门,涉及所有学院。同年9月至11月,学校组织专家对这些微课程进行了观摩和研讨,从质量到制作的技术、手段做出全面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于“优课联盟”试水的两门“慕课”,教务处除了和上课的师生们座谈,组织教学督导团的专家们听课、评估以外,还与“优课联盟”进一步统计学校六十余名学生的学习数据,对学习情况、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总结,为学校进一步完善微课程建设,开发自己的“慕课”做准备。预计2015年,学校首批通过验收的微课程将会上线与师生们见面,作为试点投入到具体课堂教学中去。

3.加强慕课和微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4年可以称作是江汉大学的“慕课”元年。2014年9月,引入“优课联盟”网络平台第一批上线的7门“慕课”课程中的《古典文学的城市书写》《积极心理学》作为选修课,成为地方高校探索“慕课”教学模式的第一批试水者之一。同年,江汉大学基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满足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慕课”平台,推出符合本土学生的“慕课”课程,完成了29门微课程的录制工作。

为鼓励学生尝试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务处对选修《古典文学的城市书写》和《积极心理学》这两门“慕课”的学生不收取任何费用,只要完成全部学习并通过考试,就可以取得2个学分。虽然有在线答疑和讨论区,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并学习课程,教务处专门给每门课配备了一到两名辅导老师,组织“翻转课堂”的线下讨论和答疑。2015年1 月8日下午,教育学院201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肖文典完成了《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线下考试。与大多数学生不同,他所上的这门课既没有固定教室,也没有规定的上课时间,连主讲老师都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圳,他和六十余名同学一起,成为学校首批尝鲜“慕课”的学生。

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赵箬萧和杜柳谈到上“慕课”的经历,显得很兴奋:“我们只需登录‘优课联盟’的平台,注册一个帐号,就可以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课程的老师来自不同高校,像我学的《古典文学的城市书写》,主讲老师杨旭辉就是苏州大学的。”“选课的同学也来自各地高校,同学们有时会一起在线讨论,杨老师也会在线回答问题。”“视频制作得古色古香,老师不坐在教室里,而是在一间茶室,穿着唐装,桌上放着紫砂壶,配上古筝的旋律,古典文学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比在教室里上课视觉上好多了。”与网络公开课不同,“慕课”是涵盖在线互动交流、答疑、作业批改、测试、翻转课堂和考试等教学全过程于一体的新型在线教育模式。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徐同学说:“这种形式很有创意。我选修的是《积极心理学》,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5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完成这一小节的任务才能继续下一小节。我觉得这种把知识碎片化后,反复加深理解的过程,效果比课堂灌输要好。”

2015年3月27日江汉大学第十二次“校长午餐会”,8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代表与校长及有关领导在南区诗香苑三楼共进午餐。此次午餐会的主题——微课与慕课。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微课与慕课的认识、意见和建议。有同学认为,学校有必要对慕课做一定的宣传和推广,这样才能对江大未来建设慕课平台有益,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任何优秀的课程形式都会失去意义。

2014年学校已经开始建设微课和慕课,试点选用全国地方高校慕课联盟课程,立项有60门在线课程的建设任务,针对在校学生建设私有慕课。同时,也将引进各大高校以及国外的优秀资源。学校将会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根据学生的反馈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推进。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学校将引进更多优质课程和校内教学缺失的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合理建议,做进一步的改进和探索,做到线上线下结合,考核机制也会更加健全。

三、有待改进的问题

慕课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大众化教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名校就读,而通过慕课,每个人都可以聆听到名校教授授课。但是,随着慕课在武汉市属高校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渐渐凸显。

(一)武汉市属高校对“慕课”的研究和实践不多

2012—2014年以“慕课(MOOC)”为主题的CNKI文献中,搜索“作者单位”来源于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原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

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仅有9篇,文献较少;而且极不均衡,仅江汉大学和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有文章发表,部分高校为零。而同一时间,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发表“慕课”研究和实践的文章均超过9篇。

(二)武汉市属高校“慕课”研究课题立项偏少

“2014年武汉市属高校教研课题”中有关慕课(MOOC)研究的项目,在全部218个中有16个,资助经费占总经费(70. 7万元)的11. 9%(8. 4万元);而在其中的43个重点项目仅有2个,资助经费占重点项目总经费(49. 3万元)的5. 5%(2. 7万元)。江汉大学占立项项目的54%、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占立项项目的40%、武汉城市职业学院6%,武汉商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为零。尽管有关“慕课”研究课题立项偏少,但也存在院校间极不均衡的问题,说明有些高校还未引起重视。

(三)江汉大学的“慕课”研究、运用和制作工作开展较早,但目前尚未有课程在UOOC联盟中上线

2013年3月江汉大学就“慕课”的使用和建设进行了研讨;同年12月召开“慕课”及其教育改革座谈会。2014年下发《关于开展微课建设申报的通知》《校级微课建设项目》《江汉大学微课建设实施方案(试行)》。2014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优课(UOOC)联盟成立,江汉大学成为第一批试水的成员之一。2014年9月,江汉大学引入“优课联盟”网络平台第一批上线的7门“慕课”课程,下发《江汉大学关于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首批上线课程试点修读的通知》。预计2015年,江汉大学首批通过验收的微课程将会上线与师生们见面,作为试点投入到具体课堂教学中去。但目前尚未有课程在UOOC联盟中上线,其真正教学水平还未展示出来。

(四)武汉市属高校“慕课”制作仍处于“私慕”阶段,亟需武汉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进一步扶持

UOOC联盟成立以来,稳步推进、快速发展,目前加盟成员高校已达74所。为整合全国地方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形成优质课程共享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化发展,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经过各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紧张的工作,UOOC联盟先后有两批上线课程,共计有25门课。先后有深圳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沈阳大学、成都学院、宁波大学、青岛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南大学、东华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11所高校有课程上线,江汉大学尚无课程上线,武汉商学院也还未加入此联盟。因此,作为地方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武汉市政府还应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促进“慕课”的建设。

(五)武汉市属高校调动教师制作慕课的积极性还不够,课程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还不够清晰

评价是促进发展最好的手段,每一个慕课平台都应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形式可以是学习者留言或者填写调查问卷等。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学习者对网站的评价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学习者对网站的评价应该大致包括对网站学习环境的评价、网站学习资源的评价以及网站学习过程的辅助性评价;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应该包括学习者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视频的评价、对课程系统结构设计的评价等方面。可以将学习者评价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部分,以促进教师开发高质量课程。

参考文献:

[1]资讯.“慕课”已正式进入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J].高校教育管理,2013(5).

[2]三川.清华北大加入全球“网络公开课”平台edX[J].中国远程教育,2013(6).

[3]吕中华.“慕课”(MOOC)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和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2).

[4]邓小群.深大牵头建地方高校优课联盟——首批56所高校加入[EB/OL].(2014-05-13)[2015-03-02]. http:// www. szsq. net/news564351. html.

[5]武汉市教育局.关于2014年市属高校产学研及教学研究项目评审结果的通知[EB/OL].(2014- 10- 29)[2015-02-26]. http://www. whjyj. gov. cn/news/20141029/ n29543327. html.

[6]瞿振元.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理论先行[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

责任编辑:夏莹

(Email:silvermania@ qq. com)

作者简介:朱现平,男,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期刊社研究员,地方高校发展与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键,女,重庆人,江汉大学高尔夫学院高级工程师;邹黎,女,湖北仙桃人,江汉大学高尔夫学院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武汉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武汉市属高校慕课(MOOCs)建设研究”(JHOXWYY20141105)

收稿日期:2015 - 09 - 01

DOI:10.16388/j.cnki.cn42-1843/c.2015.06.

猜你喜欢
江汉大学课程
江汉英美术作品
“留白”是个大学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江汉英美术作品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望江汉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