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副词“永远”的时态逻辑刻画

2015-02-20 02:17
关键词:时点时态现代汉语

于 超

(延边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时间副词“永远”的时态逻辑刻画

于 超

(延边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为了有利于人们对时间副词“永远”进行语义理解、运用以及与相关时间副词的语义衍推,运用时态逻辑的分析方法,对时间副词“永远”进行逻辑语义分析,归纳出“永远”的4种时点集类型,从而推导出时间副词“永远”与其他时间副词在语言交际中的关系,揭示出时间副词“永远”在时态上的作用。

时态逻辑;时间副词;“永远”

现代汉语可凭借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时间助词以及短语形式来体现语句的时态,如时间名词“前天”“过去”等,时间副词“已经”“刚刚”等,时间助词“了”“过”等,短语形式“在那年”“康熙年间”等。从逻辑语义学的角度看“时态”一词可以将其解释为时间模态,而时间问题的研究是属于时态逻辑范畴的。对时间副词进行逻辑的描述,对于扩展时态逻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时间副词“永远”展开分析,运用可能世界的概念说明时态,归纳出若干个基本的时点集。并对时间副词“永远”做出逻辑的刻画,推导出“永远”与其他相关时间副词在言语交际中的关系,从而揭示时间副词“永远”在时态上所起的作用。

一、时态逻辑的基本原理

带有时间性表达的语句,实质上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做出断定,即命题;其二是通过时间性表达(时态算子)判定在什么时效内这个命题为真。例如:

(1)张三明年去美国留学。

(2)我以前是北京大学的老师。

例(1)判定“张三去美国留学”在说话时点之后的某时点为真。例(2)表示“我是北京大学的老师”在说话时点之前的某个时段内成立。同时应注意,例(1)中有时间起始点,即动作发生在明年,但是没有时间的终结点,即不知道张三什么时候去美国留学的动作结束。例(2)没有明确的时间起始点,我们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北京大学的老师,但是从句义可知现在“我”不是北京大学的老师了。

按这样的分析思路,一个含有时间性表达成分的语句可以解析为两个构成部分:一个是没有时间因素的判断,另一部分是判定在什么时点或时段上那个命题为真。我们把有上述特征的陈述性语句表达式称为时态命题。时态命题记为Pt,每个Pt都有其相应的一个没有时间构成成分的命题,记作P,如例(1)中“张三去美国留学”,例(2)中的“我是北京大学的老师”都是P。

一个语句在客观上总是存在一个确定的,由说话人说出该语句的时点,说话人是以说话时点为参照点来选择恰当的时间性词语入句的。记说话时点为t′,时间性词语表达的时间记作t,则事件行为本身所发生的时间就是t,相对于t′而言的时间,记作(t—t′)。可以对命题Pt的时态作如下定义:

命题Pt的时态就是P′在以t′为参照点的某个时限t(时点或时段)上为真。用公式表示为:

Pt = df P((t—t′)

读作:Pt定义为,在相对于t′的时限t,有P′为真。

P′在时间域中可真可假,取不同的t则有不同的真值,所以P′是t的真值函项。我们在以t′为原点画横坐标轴T,得到了整个时间域。则命题Pt的时态就是时间轴(域)T上的一些可能世界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P′是真命题,在这个集合的补集中,P′是假命题。

二、时间副词“永远”的逻辑语义分析

“永远”一词在一般的辞书中都被看作是时间副词。“永远”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中被解释为“表示时间长久,没有尽头”;在《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2]中被解释为“表示时间悠久,没有终止”;在《现代汉语虚词手册》[3]中被解释为“表示某种行为、状态或情况一直继续下去,没有终止”;在《现代汉语八百词》[4]中被解释为“表示时间悠久,没有终止。指将来”。从几本辞书的释义中可看出,“永远”的解释是基本一致的。《汉语逻辑概论》[5]指出:“‘永远’是一个表达时段的时间副词,只能是时间集不可能是一个点时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永远”进一步细分为以下4种类型。

(一)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直至将来的时段

时间副词“永远”可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直至将来的时间情况集。在这种大条件下又可区分为两种情况[6-9]:

1.无明确的时间起始点

没有明确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动作或状态从过去到现在直至将来一直存在、持续。时间轴T上的所有时点构成一个集合,即时点的全集,我们称为集合A。无时态命题P′在A里为真,其相应的时态命题Pt为:

Pt = ∀t P′ (t)

读作:Pt是这样的命题,对于所有的时点t,P′在t上均为真。如图1。

图1 从过去到现在无明确时间起始点的时间域A

如图1所示,动作或状态没有明确的时间起始点和终结点,在以t′为原点的时间域T上从过去到现在直至将来一直持续。例如:

(3)他心里永远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4)对于球队来说,胜利永远是第一位的。

(5)大高个,挺胸叠肚,像现今的明星一样永远戴副墨镜,从没摘下来过,那是我有生以来见到过的头一副墨镜。

在集合A中的“永远”基本上都可以用“始终”替代,前后都没有明确的时间起始点和终结点,表示从头到尾的持续不变。并且“永远”构成的句子从表义上看,大多讲述人们所接受的道理、达成的共识或描述某些特征。又如:

(6)她的两腮多肉,永远阴郁地下垂,像两个装着什么毒气的口袋似的。(特征)

(7)女的呢,总是腰儿很细,手儿很小,动不动就晕过去,晕的时候还永远是倒在英雄的胳膊上。(共识)

(8)同经济效益相比,风景区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的。(道理)

2.有明确的时间起始点

这一时段表示在过去时段有一明确的时间起始点,但没有终结点,从这一起始点开始,经过去到现在直至将来一直存在,持续下去。时间集中的元素构成一个半开半闭的区间时段[t0,∞]且时间起始点t0在时间轴上说话时点t′的左边,即t0

Pt = t(t∈[t0, ∞]∧t0< t′→ P′(t))

读作:Pt是这样的命题,对于所有的t,如果t是半开半闭区间[t0,∞]上的一点,并且时间起始点t0在说话起始点t′之前,则P′在时点t上为真。如图2。

图2 从过去某时点到现在直至将来的时间域B

如图2所示,从过去时段某一起始点t0,经过去到现在直至将来动作或状态持续不断。例如:

(9)在“9.11”事件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52%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目前完全没有恢复正常,54%的受访者更是表示美国可能永远无法走出阴影。

(10)那件事成了女孩永远无法释怀的心结。

(11)全世界永远怀念她。(注:指戴安娜王妃)

例(9)中“9.11”事件发生是一个起始点,并且已发生在过去,它给美国人留下的阴影一直存在。例(10)中“那件事”早已发生在过去,但女孩一直无法忘记。例(11)中从戴安娜王妃的死开始,到现在直至将来,人们都在怀念她。

(二)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时段

这一时段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从过去发生持续直到现在中断,没有明确的时间起始点,但有清楚的时间终结点,即现在或某一参照点。时间集中的元素构成一个半开半闭的区间时段[-∞,t′],这个时段里的所有时点t都小于t′,则集合记作C。无时态命题P′在C里为真,其相应的时态命题Pt为:

Pt = ∀t(t < t′→ P′(t))

读作:Pt是这样的命题,对所有的t,如果t在区间[-∞,t′]上,即t

图3 从过去发生持续到说话时点终止的时间域C

如图3所示,行为状态发生在过去并一直持续到说话时点t′终结点为止。例如:

(12)胖太太说到这里,她的永远缩缩的脖子居然挺了起来。

(13)对老人们,她永远不肯顶撞;今天她好像有一股无可控制的怒气,使她忘了平日的规矩。

以上例子中的“永远”大致相当于“从来”。在“永远”之后的谓词一定是已经发生的动作。并且多与“永远+没(有)+V+过”这一句式套用,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从过去发生持续直到现在中断。

(14)他永远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偶尔有理由做出来也不能原谅自己。

(15)他永远没和外国人说过话,他不知道怎样说才最合适,所以说得特别不顺利。

这类句子所强调的是动作行为发生在从过去到现在或某个参照点这段时间之中,到目前为止突然地转变而造成了间断或停止。

(三)表示从现在到将来的时段

这一时段没有明确的时间终结点,但是时间的起始点明确,行为动作或状态从现在或某个参照点开始持续地进行或存在。

时间集中的元素构成一个半开半闭区间时段[t′,∞],这个时段里所有的时点t都大于t′,形成的集合记作D。无时态命题P′在D里为真,其相应的时态命题Pt为:

Pt =∀t(t﹥t′→P′(t))

读作:Pt是这样的命题,对所有的t,如果t在区间[t′,∞]上,即t﹥t′,则P′在t时点上是真的。如图4。

图4 从现在起一直持续到将来的时间域D

如图4所示,动作或状态从现在说话时间t′为起始点一直持续至将来。例如:

(16)当时我想:一定要和高晋和这儿哭的所有人永远做哥们儿。

(17)一口恶气吐出,祥子从此永远吸着新鲜的空气。

例(16)句中“当时我想”断定“和高晋和这儿哭的所有人”从现在到将来都要“做哥们儿”,至于以前是否是哥们儿,并不知道。例(17)中从“一口恶气吐出”这一刻开始到将来,祥子可吸到新鲜的空气了。

(四)从将来到将来的时段

动作或状态一般有明确的时间起始点,并且这个起始点发生在将来的时间段上。动作或状态从这个起始点向更远的将来推进,并持续进行。

时间集中的元素构成一个半开半闭区间时段[t1,∞],并且起始点t1在时间轴上说话时间点t′的右边,即t1>t′。在这个时段里的所有时点t构成的集合记作E。无时态命题P′在E里为真,其相应的时态命题Pt为:

Pt =∀t(t∈[t1,∞]∧t1﹥t′→ P′(t))

读作:Pt是这样的命题,对所有的t,如果t是区间[t1,∞]上的一点,并且时间的起始点t1在说话时间点t′之后,则P′在时点t上为真。如图5。

图5 从将来时间起到将来的时间域E

如图5所示,动作或状态从将来时间的某一点t1开始继续向后延续。例如:

(18)他想,在胜利以后,他应当永远住在乡下,要个乡下姑娘,生几个像小牛一般结实的娃娃。

(19)他含泪忍痛躺在被窝里悄悄发一个誓:如果将来我有了孩子,我永远不打他!

(20)要是你们短时间内破不了这个案,难道我还要永远在这儿奉陪下去吗?

例(18)句中,是在“胜利以后”的将来他要一直住在乡下。而这一动作不是发生在现在。例(19)句中,“我永远不打他”是在“将来有孩子”之后的行为动作并一直延续。例(20)句中因为“短时间内破不了案子”,我要奉陪的动作就发生在短时间之后的将来。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发现:表达将来的将来这一时间段的句子在“永远”之前一般都具有一个表示将来时间的标记。如:例(18)句中的“以后”,例(19)句中的“将来”等。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动作行为的持续才会发生在将来的将来这个E区间段上。其次,“永远”之后的谓词都是未然的。

三、时间副词“永远”与其他时间副词的关系

由以上对“永远”进行的4种类型5种情况的归纳,我们可以用时间一维性坐标来表示“永远”的不同辖域(图6)。

图6 时间副词“永远”的时间辖域图

由图6可知,这5种情况有以下关系:

A=C∪D ; E⊂D⊂B⊂A; C⊂A; B∩C=Ø

说明这5种情况之间存在交集﹑并集和包含关系,比较复杂。在一般的情况下,集合C中的“永远”可被“从来”替换,集合B中的“永远”可被“始终”替换。但细分起来,“永远”与“从来”,以及“永远”与“始终”不能等同。例如:

因为“永远”可以满足集合A这样的时间点全集,P′在A里为真,则可推出P′不仅在B、C、D、E上均为真,在其他时间集上也为真,例如:

X组 Y组

若X=>Y,且~Y=>~X,则X是Y的衍推。这说明“永远”与其他时间副词是包容衍推的关系,是包容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上这些推理都是从时间上判定较多的命题推出时间上断定较少的命题,其意义不仅揭示了各类时间副词在时态上所起判定作用的关系,而且也告诉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如果将这类推理逆向使用,就会造成推理错误。

四、结束语

本文围绕时间副词“永远”,从指谓性和交际性这两个方面,用逻辑形式描述了“永远”在时间域上的4种类型5种情况,并与其他时间副词作了类比。从更高的层次上看,时间副词“永远”是表示时间的久远和持续不变。我们之所以将其细分,是要指出“永远”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在与不同谓词、助词等相搭配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辖域理解。这些辖域有相交关系、包含关系等,极易混淆,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只有句子的时相,即自然语言所反映的事件行为本身的时间特性,以及语境才能决定“永远”的辖域、区别“永远”的类别、分化“永远”的义项。同时,有的“永远”表示时间点全集这个特点,使得时间副词“永远”组成的句子可以衍推其他的时间副词所组成的时间集。它们之间是一种包容性衍推关系。人们在交际中就可注意到这种关系,不至于发生思维推理上的错误。

[1]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曲阜师范大学编写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 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 陈宗明.汉语逻辑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霍书全.普莱尔早期的时态逻辑思想[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7):22-27.

[7] 方立.逻辑语义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8] 詹斯·奥尔伍德,拉斯·冈纳尔·安德森.语言学中的逻辑[M].王维贤,李先焜,蔡希杰,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9]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张佑法)

Depiction About Temporal Logic of Time Adverb “yongyuan(永远)”

YU Cha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2, China)

In order to help people get the semantic understanding, the usage and the semantic entailment to other relative time adverbs about “yongyuan”, using the analysis method of temporal logic, the article gave a logistic semantic analysis about the time adverb “yongyuan”. It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time point sets about “yongyuan”, and also go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ngyuan” and other time adverbs, and then deeply point out the tempus function of time adverb “yongyuan”.

temporal logic; time adverb; “yongyuan”

2015-02-04

于超(1979—),女,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学。

于超.时间副词“永远”的时态逻辑刻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5):11-15.

format:YU Chao.Depiction About Temporal Logic of Time Adverb “yongyuan(永远)”[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5):11-15.

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5.003

B81;H05-05

A

1674-8425(2015)05-0011-05

猜你喜欢
时点时态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O2O模式下我国网约车企业收入确认的探析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论“前后”的时间义
建造中船舶特定化属性分析
“一找二看三注意”,妙解动词时态题
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