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X)+1”模式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5-02-20 09:03杨伟吉吴杨辰子齐嘉阳周文俊
关键词:理论课研究生思政

杨伟吉 吴杨辰子 齐嘉阳 周文俊 杨 华

(1.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对造就研究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积极作用。201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1](教社科[2010]2 号),对研究生思政课程进行了调整。目前针对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如何进一步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仍是当前许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就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如下探讨。

一、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以及广大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高等院校思政课程在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仍存一些问题。

1.学校不够重视,学生缺乏认识

部分高校对教学存在“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现状,随意压缩课时来节约师资,使得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不能够进行系统学习;研究生缺乏对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对思政课持“无用论”的学习态度,随意应付了事。

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中宣部、教育部对目前的思政课发布了新教学大纲,但思政课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且与现实脱节,缺少和当代社会紧密联系的、能让研究生有切身体会的实践指导内容。尤其是并未根据研究生特殊的年龄层次,以及心理需求,设计一些适应时代背景的鲜活话题,却仅是重复他们早已学过很多遍的基础知识。此外,思政教学方法单一,往往采取“填鸭式”教育,教师只管讲,忽略了研究生对于知识的接收和理解,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沟通交流,教学流于形式,研究生满意度较差。

3.实践缺乏规范,学习兴趣受挫

目前高校思政课虽然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践环节的组织和安排上,缺乏规范性。现有的实践环节多为课堂讨论、课后自学等形式,种类少、没新意,由于时间限制,能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发言的研究生仅是少数,师生间互动性不够,而课后自学的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常常出现研究生根本不参加活动,通过网上搜索、抄袭写出一篇学习心得的情况,教学实践环节徒有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意义。

4.缺乏保障机制,失去教学热情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相关思政制度管理,教师自我地位评价较低,导致对教学失去热情,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到教学上。在教学评价方面,评价方式单一,多采用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得出的成绩来衡量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造成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学校层面。各高校对思政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管理虽然有了一些探索,但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轻视思政课现象;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对思政课程成绩判定、课时规划、工作量统计、经费使用等没有具体的规定,执行起来缺乏明确的标准。第二,教师层面。思政课属于全校性的公共课,不管医学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教学任务都很繁重,而担任思政课教学的师资不足,精力有限,无法顾及备课、授课、批作业改试卷和组织实践方方面面的工作;部分教师本身教学和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组织能力有限,开展实践教学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再加上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第三,学生层面。研究生对思政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学习带有一定功利学习目的。再加上有些思政课理论性较强,听起来略显枯燥,更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3+X)+1”教学模式构建

为解决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存在的普遍困扰,在调研和借鉴以往经验和其它高校优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3+X)+1”的思政课创新教学模式。

1.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3+X)+1”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研究生为本、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目标是加深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理论、规律和方法的认识、理解与把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研究生运用相关理论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强理论水平,培养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2.基本框架和具体做法

“(3+X)+1”教学模式,即“3/4课时为理论授课,X为1/4课时的实践环节,1为论文写作”。从形式上来看,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交流的弊端。在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指引下,学校协同人文社科学院,专门制定《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试行)》,对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保障体系及评价体系做了明确规定。

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3/4的理论课采取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大讲坛形式开展,要求所有思政课教老师必须副高以上职称,必须每人至少轮流一次专题大讲座,在一定程度上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备课,仔细考虑教学内容、方式、步骤、节奏、学生满意度等各个环节,要求紧密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新形势,同时邀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为研究生作相关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浙江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现代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将社会主义理论与浙江、乃至中国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了研究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同时开展1/4的实践教学X,X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亦可放在课堂之外,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研究生实际,选择性地采取社会实践、观看纪录片、师生讨论、参观调查实践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调动研究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培育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本次改革,课堂教学贯穿了师生大讨论、观看《大国的崛起》系列纪录片、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课堂之外还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并结合我校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到周边社区完成相关社会服务,开展送医下乡、送医进社区等活动,大大增加了研究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使得实践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见习或参观的粗浅层面上。论文写作则引入学术不端检测机制,同时增加优秀论文评选,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促使研究生以更为认真的态度对待思政课成果展示,避免因研究生重视度不够而出现论文东拼西凑的情况。

保障机制规定了工作量和津贴发放计算标准,确保了教师的高投入与教学效果与课酬成正比,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激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评价来反映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这既是验证思政课教学模式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与监督的重要方式。

三、“(3+X)+1”教学模式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思政课改革试点工作,学校随机召开了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座谈会,通过座谈会,发现“(3+X)+1”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运行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积极性高,利于教学相长

理论教学一改传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的授课模式,引入校内外名师大家的高水平讲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时代发展相结合,开拓了研究生视野,使研究生在思政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既能接受正确理论的教育,又能扩展知识面,有助于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师生互动性较前增强,改变了老师强制灌输、研究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突了出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制定保障机制确保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使教师能投入更多精力从事教学。

2.实践形式新颖,理论内容深化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将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内化,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研究生发挥自主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思维灵活性,提高综合素质。

3.实践操作性强,模式易于移植

高校思政课“(3+X)+1”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引导与研究生自主研究相结合,可给予研究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丰富了教学形式,拓宽了实践渠道。各种实践教学方式难度不大,所需花费的经费也不多,可操作性强,易于在各高校间移植和推广。

四、展望

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模式所作出的创新改革,实施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应当知道,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效果是一个长期渗透、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显现出来的。故在人力、财力、精力等各方面允许的情况下,当对每一届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情况调查,以观测研究生群体思想变化的综合动态规律和教育效果的变化趋势。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9/xxgk_108814.html,2010 -08 -06.

[2] 陈正良,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宁波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研[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7-12.

[3] 康强.教学模式改革:“两课”改革的“主攻点”[J].高等理科教育,2004(1):123 -126.

[4] 李春梅,等.新体系视野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J].学习月刊,2008(12):101 -102.

[5] 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62 -67.

[6] 罗肖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4(5):65-68.

[7] 庞作霞.关于“两课”教育教学环节问题的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2007(14):56-57.

[8] 宋成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9] 孙万国,等.关于两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6):744 -746,750.

[10] 解根法,等.构建“两课”“3+1+1”教学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02(4):40-41.

猜你喜欢
理论课研究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