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至湖湘贬谪诗略论

2015-02-20 14:34戴金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湖湘

戴金波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校长办公室,湖南 岳阳 414000)



贾至湖湘贬谪诗略论

戴金波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校长办公室,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贾至是唐代诗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文学史上主要是以其贬谪湖湘时期所作的贬谪诗而闻名的。这些贬谪诗从内容上看,主要有送别、寄赠诗,思归诗和山水诗三类;从艺术风格及艺术手法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诗风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体现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善用典故拓展诗歌艺术想象空间;对仗手法运用自如。

关键词:贾至;湖湘;贬谪诗

贾至(718—772),字幼邻,河南洛阳人,郡望长乐(今河北冀县),天宝元年(742)擢明经第,天宝初以校书郞为单父尉。天宝十五载(756)六月,贾至随玄宗赴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七月,太子李亨趁玄宗奔蜀之际,在灵武(今甘肃灵武)匆匆即位,“上皇遣至为传位册书。上皇览之叹曰:‘昔先帝逊位于朕,册文则卿之先父所为。今朕以神器大宝付储君,卿可当演诰。累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难矣!’”[1]贾至之父贾曾曾为唐睿宗传位给唐玄宗撰写传位诏书,四十多年后,贾至又为唐玄宗传位给唐肃宗撰写传位诏书,父子两代深为皇家器重,在唐代官场传为佳话。玄宗派韦见素、房琯、贾至等前往灵武。传位肃宗后,贾至就在肃宗朝任中书舍人、右补阙。他与房琯、杜甫、严武等关系较为密切,与杜甫、王维、岑参等皆有诗歌唱和。乾元元年(758),贾至受肃宗时党派斗争牵连,由中书舍人贬为汝州刺史。乾元二年(759)三月,大将郭子仪率唐军与史思明部叛军在相州(今河南安阳)激战,唐军溃败。“壬申,九节度之师溃于滏水。史思明杀安庆绪。东京留守崔园、河南尹苏震、汝州刺史贾至奔于襄、邓。”[1]崔园放弃东京,虽受到处分,但不久即召拜为济王傅,苏震后来也起用为济王府长史,而贾至却因此贬为岳州(今湖南岳阳)司马。宝应元年(762)四月,唐代宗继位,贾至被重新征召回朝,官复中书舍人。宝应二年,改授尚书左丞。广德二年(764)九月,授礼部侍郎。永泰元年(765)主东都贡举,加集贤院待制。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1]。大历七年(772),以右散骑常侍卒,享年64岁。

一、贾至贬谪湖湘期间的创作情况

贾至一家与湖湘和贬谪有很深的缘分。他的祖父贾忠言在高宗时,就曾经从吏部员外郞任上远贬湖湘,任邵州(今湖南邵阳)司马,甚至一度还被打入大牢,“下狱几死”[1]。八十多年后,贾至又被贬往湖湘任岳州司马。他的父亲贾曾也曾在玄宗时“坐事贬洋州刺史”[1]。贾至自乾元二年(759)秋至宝应元年(762)春,贬岳州历时三年之久。贬谪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与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也有许多诗歌唱和。

贾至存世的诗作较少,留存下来的还不到三成。《全唐诗》收其诗一卷,共计46首。其中,他在贬谪湖湘期间所创作的诗歌就有30首左右,约占其现存诗作的四分之三。他还亲自将在岳州期间所作的诗歌编辑成册,并定名为《巴陵诗集》,可惜该集早已失传。他在贬地所创作的这些诗歌,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体裁上看,其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律诗等。从内容上来看,其又可分为送别、寄赠诗,思归诗和山水诗三类。

(一)送别、寄赠诗

岳州在唐代为南北交通要冲,是迁客骚人的汇聚之地。贬谪在此的贾至经常要送往迎来,而其送往迎来的对象,又大多是像自己一样的失意贬谪之人,因此,穷途之人的互相慰藉,就显得更为珍贵。贾至的岳州贬谪诗中,属于这类送别、寄赠的诗作,据笔者统计,约在20首以上。这些诗作中,既有与著名诗人的唱和,又有与自己际遇相同的迁客的惜别,充满了嗟怨之情。因为有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他的这些诗作往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其在岳州期间所作的《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

今日相逢落叶前,洞庭秋水远连天。

共说京华旧游地,回看北斗欲潸然。

诗题中所提到的“李十二”就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李白获罪流放夜郞,乾元二年(759),途中又突然遇赦东归,路过岳州时,与贾至不期而遇,相约一起秋游洞庭。两位多年的故友异地重逢,自然感叹系之,特别是两人都是受贬之身,远谪他乡,有家难归,故忆京华旧事,充满着忧伤。李白在贾至贬谪之初,曾劝慰“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巴陵赠贾舍人》),但由于受性格和经历的拘囿,贾至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贾至成名较早,一直官场得意,没有李白那么洒脱,因而一旦遭贬,其所受的打击就更大。贾至贬谪岳州期间所作的一些送别、寄赠诗,往往格调都较为低沉,情感也较为悲凉。如其《长沙别李六侍御》:

月明湘水白,霜落洞庭干。

放逐长沙外,相逢路正难。

云归帝乡远,雁报朔方寒。

此别盈襟泪,雍门不假弹。

又如其《送李侍御》:

我年四十余,已叹前路短。

羁离洞庭上,安得不引满。

李侯忘情者,与我同疏懒。

孤帆泣潇淞,望远心欲断。

诗题中所指的李侍御,就是李白的族叔李晔。李晔因故从刑部侍郞任上贬谪岭南时,途经岳州,在滞留岳州期间,与贾至相会甚欢。贾至在送别李晔时借题发挥,大发嗟怨: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之人,但侍御你还“放逐长沙外”。李白不是也有“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之句吗?汉代贾谊也曾贬谪到了长沙,并写下了两篇千古名文——《吊屈原赋》和《鹏鸟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以屈原、鹏鸟自比,抒发英雄气短、怀才不遇的苦闷,悲叹自己的不幸遭遇,深为后人所敬仰和同情。因此之故,后世的一些迁客骚人在郁闷之时,也往往生发出“不遣到长沙”、“放逐长沙外”的人生感叹。

贾至以前在朝为官时结识的朋友王员外贬谪长沙从岳州路过时,贾至也尽地主之谊,携其泛舟洞庭,登临岳阳楼,饮酒赋诗,兴之所致,一口气创作了四首诗歌为之送别饯行。

其一,《送王员外赴长沙》:

携手登临处,巴陵天一隅。

春生云梦泽,水溢洞庭湖。

共叹虞翻枉,同悲阮籍途。

长沙旧卑湿,今古不应殊。

其二,《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

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

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

其三,《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其四,《岳阳楼重宴王八员外贬长沙》:

江路东连千里潮,青云北望紫微遥。

莫道巴陵湖水阔,长沙南畔更萧条。

第一、二首诗是五言律诗。贾至在这里分别用“巴陵天一隅”和“同为泽畔吟”,表明他和王员外同为被贬之人的身份,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格调。第一首中的第三联用典,暗示他们同遭贬谪都是异常冤屈的。虞翻是三国时吴国人,孙权时曾任骑都尉,多次犯颜直谏,为孙权所恶,贬丹阳泾县,后又徙交州十多年,郁郁而终。“阮籍途”最早源于《晋书·阮籍传》中的一则记载:“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贾至在这里暗示自己与王员外都处于穷途之哭的窘境。第二首的最后两句与《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诗中的最后两句“共说京华旧游处,回看北斗欲潸然”的意思非常相近,都是说,此时此刻还可以与昔日京城的朋友忆共处京华时的一些交游旧事,聊以打发寂寞的时光,一旦老友离去,自己将如何度过这孤寂的时光?后两首为七绝,写得形象生动,感情基调更为低沉。第三首以柳絮随风飞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无端遭贬,仓皇南奔的孤苦与无奈。梅花在此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自己与友人情谊的坚贞深厚。离别在即,涌上心头的是无可奈何的依依惜别之情。第四首写自己与友人同遭贬谪,友人甚至还比自己贬得更远更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殷殷关切之情。

(二)思归诗

贾至到岳州贬所之后,心情一度十分低落,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虽然他也曾有过“我年四十岁,已叹前路短”之类的沮丧言语,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能早日北归,重返京城长安的,因为京城是其及第入仕之处,有过意气风发的往事,有众多的知交密友。他对京城的怀念,实际上就是对昔日美好生活及亲友的想念,也包含着对政治理想和权力的依恋与追求。因此,思归是他湖湘贬谪诗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他的思归诗有时也和赠别诗、山水诗结合在一起,如前述《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中的最后两句“共说京华旧游处,回看北斗欲潸然”,就很明显地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贾至在贬岳州后期所作的《重别南给事》一诗,也很典型地表达了这样一种心情:“谪宦三年尚未回,故人今日又重来。闻道崖州一千里,今朝须尽数千杯。”在岳州贬所的三年,贾至天天都在思念朝廷、君王,时刻盼望能北归回朝,就像一位痴情的妻子思念远行的丈夫一样,内心虽然苦痛,但非常执着。在这些诗中,贾至常常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将这样一种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得十分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再如其所作的《寓言二首》: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

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

玉砧调鸣杵,如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

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溥。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

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在岳州三年,贾至深受《楚辞》影响,故其用妇人思归,抒写自己对朝廷和君王的思念。“悠哉千里心”,“嗟君在万里”,表明自己已贬到遥远的南国,与君王天各一方;“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则是追忆昔日生活在京城,并经常陪伴在君王身边的美好时光;“佳人旷无期”,暗指自己贬谪南国,远离君王的日子已经很长很长了;“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则可能是诗人已经打听到了自己回京有望的小道消息。据这些诗句推测,该诗可能作于肃宗病亡代宗继位之时,因为从历史记载来看,代宗继位之后马上就召贾至回京复官了。这两首深有寄托的诗,格调都非常高雅洒脱,既写出了自己对未来的执着期待,又表达了士大夫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孤傲之情。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他所作的《长门怨》:

独坐思千里,春庭晓景长。

莺喧翡翠幕,柳覆郁金堂。

舞蝶萦愁绪,繁花对靓妆。

深情托瑶瑟,弦断不成章。

在本诗里,贾至借用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长门赋》的典故,及其特有的宫怨形式,十分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的思君、思归之情。“弦断不成章”,说明思归也许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自己苦苦等待,却没有丝毫得归的信息。据此,我们也可大致推断,本诗应作于《寓言二首》之前。

(三)湖湘山水诗

在贬谪湖湘期间,贾至还创作了一些山水诗,对洞庭秀丽山水和人文景观作过生动的描绘。当然,这些山水诗中也有一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山水诗,如前面提到的一些赠别诗中,也有许多有关山水景物的描写。这些诗作同样也可以纳入山水诗的范畴,只不过这些诗中有关山水景物的描写,仅仅只是为了抒发诗人心中的郁闷,因而,这些山水景物也就或多或少地带上了诗人鲜明的感情色彩。

贬谪岳州期间,贾至曾与遇赦归来的李白相遇。他们开怀畅饮,泛舟洞庭,饱览湖光山色,留下了一系列名篇佳作。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就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一次月夜游洞庭的情景: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远近,白云明月吊湘娥。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老友相逢,泛舟洞庭,应该是十分惬意的事,但是,贬谪的伤痛无时无刻不在诗人心头涌起,尽管洞庭景色十分壮美迷人,但依然不能使诗人忘却隐隐的心头之痛。湘山、明月、秋风、孤鸿、落叶、扁舟等意象,在李白的诗中,是那样的曼妙多情,美丽动人,可是到了贾至的第一首诗中,却显得那样的孤寂落寞,以致使人感到“不堪愁”。第二首诗则以湖边的落叶、湖中的秋波为主体,勾勒出了一幅迷人的洞庭晚秋图。这幅秀美的写意山水图,好像一下子把诗人迷住了。他荡舟疾行,游兴大发,纵情向洞庭深处游去,但是当他看到洞庭湖中的君山,想到在此投水而死的娥皇、女英时,他不禁悲从中来。于是,诗人只能遥望洞庭湖上的白云明月,在心底里默默地悼念她们。以上的第三首诗和第二首差距不大,只不过是在相同的洞庭美景中,增加了一些灿烂的菊花而已,最后的情调,也都笼罩着淡淡的忧伤。

贾至在岳州创作的七绝《西亭春望》,在其山水诗中比较有名: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杳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风和日丽,春满洞庭,充满着欢快的情感,但实际上,诗人是以乐景写哀。如果把一二联连起来看的话,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春心”二字里原来还大有文章,因为春天的大雁尚且都能如愿北归,而自己却只能待在这远离京城的南国蛮荒之地,天天面对着“楚水吴山道路难”(《送李侍御赴常州》),北归之期渺茫。这里所说的“春心”,不正是诗人贾至铭心刻骨的羁旅之愁吗?

贾至在岳州贬所还真的作有两首《春思》诗,特别是其中的第一首,在写作技巧上更有独特之处,主题与情调都与《西亭春望》基本相同,读来脍炙人口,应该是贾至湖湘贬谪诗中的精品: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中,诗人也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方法。诗人所要表达的愁和恨,不是一般的愁和恨,而是难以承受的深愁苦恨。这种深愁苦恨又不能在作品中直白表达,因此,诗人巧妙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即以前两句的乐反衬后两句的哀。前两句诗所描绘的,都是只有在春天里才能见到的生机蓬勃的景象。一般情况下,在如此良辰美景面前,任何愁应该都会消除,任何恨都会忘却。贾至之所以把洞庭的春天写得如此充满生机,如此令人赏心悦目,其用意可能是想从反面衬托出与这美妙春景形成强烈反差的贬谪诗人所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因此,诗人在这里既怨东风,又怨春日:怨可恨的东风为何不把自己心中的愁带走,怨烦人的春日为何偏要无端惹恨长。看似怨得很没道理,但立意新奇,遣词巧妙,能给读者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二、贾至湖湘贬谪诗的特色

贾至贬谪湖湘三年,仕途虽遇挫折,但新的环境,新的视野和新的人生体验,却使他进入了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如果说贾至在中国诗歌史上还产生过一些影响的话,那这也主要得益于他在贬谪岳州后的一些诗歌创作。正是这些湖湘贬谪诗,才使得贾至由一代公文大师,最终成长为一位在诗歌史上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并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占有重要的地位。贾至的湖湘贬谪诗,总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贾至父子都曾官至知制诰,并曾相继为二位君主写传位诏书,可见他们都深得当朝君王信任。他们一家与李唐王朝的感情应该是比较深厚的。从其在朝时所作的《早朝》诗,可以清楚地看到君王对其的赏识及其对君王的感激:“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因此,贾至骨子里始终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长期接受儒家传统教育,长期在朝为官,也养成了他沉着、稳重、锋芒不轻易外露的性格。况且,贾至并不是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只不过是因为与旧朝高官房琯、严武交往较深,被怀疑结为了朋党而已。因此,贾至始终坚信自己是清白的,也相信自己一定能重回京城,再度得到君王的信任与重用。文如其人,贾至的人品决定了他的文品。他在湖湘所作的贬谪诗,虽有哀怨、伤感、愁恨,但并没有愤怒、指责、仇恨。如前所述的《寓言二首》、《长门怨》等思归之作,都是通过象征手法,借用宫怨形式,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被贬的哀怨,以及对朝廷、君王绵延不绝的思念。实际上,他也是以诗明志,让朝廷、君王甚至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同情自己,以便自己能早日脱离谪籍,北归回朝。

岳州由于是屈原贬谪时的行吟之地,南贬至此的迁客骚人,都想追寻屈原的足迹,以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贾至贬谪岳州却是一个例外。考察他贬谪岳州期间所作的30多首诗歌,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他没有像大多数贬谪岳州的诗人一样,以悼祭屈原来抒写自己的满腹悲愤。贾至的岳州贬谪诗中,几乎没有一句提到过屈原,即使写哀怨,也与别人不同,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气度与人格操守,如“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西亭春望》)、“共叹虞翻枉,同悲阮籍途”(《送五员外赴长沙》)、“万里莺花不相见,登高一望泪沾巾”(《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春心将别恨,万里共悠悠”(《送陆协律赴端州》)等诗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贾至曾在其所撰的《工部侍郞李公集序》中说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于是仲尼删《诗》、述《易》、作《春秋》,而叙帝王之书,三代文章炳然可观。……而公当颓靡之中,振洋洋之声,可谓深见尧舜之道,宣尼之旨,鲜哉希矣。观作者之意,得《易》之变,知《书》之达,究《诗》之微,极《春秋》之褒贬,可谓孔门之弟,洙泗之徒。”实际上,这正是他文学观的典型表述。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文学观显然属于文以载道的儒家范畴。他的湖湘贬谪诗,正是在这一文学观和儒家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影响下创作的。

(二)善用典故拓展想象空间

从贾至现存的30多首湖湘贬谪诗来看,贾至是比较喜欢也十分善于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典故的。他的湖湘贬谪诗中的用典,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艺术手法灵活多变,或正用或反用,或明用或暗用,甚至几种手法同时使用。这些用典,对突出诗歌主题,增强诗歌内涵,拓展诗歌艺术想象空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贾至《送王员外赴长沙》中的“共叹虞翻枉,同悲阮籍途”一联,就是正面引用虞翻、阮籍含冤被逐而郁郁不得志的典故,说明自己与朋友也像虞翻、阮籍一样,无端被贬,含冤被逐。而其《长沙别李六侍郞》中的“此别盈襟泪,雍门不假弹”一联,却是反用雍门子周鼓琴让孟尝君悲泪盈眶的典故,意思是说好友李六侍御“放逐长沙外,相逢路正难”的遭遇,不能不使自己为之洒下伤心之泪,所以根本用不着雍门鼓琴,自己早已是泪水盈襟了。反用典故通过两相对比和适当的反衬,起到了很好的抒情作用。

贾至湖湘贬谪诗中,绝大多数的用典都是明用典故。如其《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中的“帝子去永久,楚词尚悲秋”两句,所用的就是娥皇、女英及宋玉悲秋典,以渲染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而“耿耿云阳台,迢迢王粲楼”两句所用的,又是宋玉《高唐赋》、王粲《登楼赋》之典,说明贬地与京都相距之遥远,与朝廷、君王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其《寓言二首》其一中的“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两句,所用的却是商山四皓之典,表明自己想效法商山四皓,隐居深山,远离尘世的烦恼。《送王员外赴长沙》中的“长沙旧卑湿,今古不应殊”,则用汉代贾谊贬长沙王太傅之典,援古证今,说明友人王员外的贬谪之途,同样会像自己一样充满艰辛和困苦。

贾谊湖湘贬谪诗中,暗用典故也十分出色。如其《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二中的“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一联,就是暗用屈原《九歌·湘夫人》一诗中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意,突出了落叶、秋波等意象,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洞庭晚秋图。其《春思二首》其一中的“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一联,也是暗用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之典。《春思二首》其二中的“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醾”,同样是暗用东汉辛延年《羽林郞》中“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之典。贾至湖湘贬谪诗中的这类暗用典故,使人很难觉察到诗人是在用典,但是了解这些典故出处者,则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贾至的诗情之美,运用之妙。正如袁枚所言:“用典要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2]

(三)对仗手法运用自如

贾至湖湘贬谪诗中,特别是一些近体诗中,对仗手法的运用是十分娴熟的。其有时以时空相对,有时以地名相对,有时以人名、人称相对,有时以数目词相对,灵活而多变。如贾至《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中的“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长沙别李六侍御》中的“云归帝乡远,雁报朔方寒”等诗句,都是时空相对,要么是上句写时间,下句写空间,要么是上句写空间,下句写时间,均使诗歌的意境显得特别高远,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如贾至《送王员外赴长沙》中的“春生云梦泽,水溢洞庭湖”,《巴陵夜别王八员外》中的“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至三湘”等诗句,则又是用地名相对。《送王员外赴长沙》中的“共叹虞翻枉,同悲阮籍途”,《寓言二首》其二中的“嗟君在万里,倚妾衣带宽”等诗句,则是以人名、人称相对。《送王道士还京》中的“一片仙云入帝乡,数声秋雁至衡阳”,《重别南给事》中的“闻道崖州一千里,今朝须尽数千杯”等诗句,则是以数目词相对。这些对仗,句式工整,在诗歌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岳州贬所所作的一些贬谪诗中,贾至还使用了流水对、借对、当句对、隔句对等一系列比较特殊的对仗形式。胡震亨对流水对做过明确界定:“谓两句一意也,盖流水对耳。”[3]也就是说,从内容上来看,流水对就是指诗歌的上下两句诗意相连贯,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从语法意义上来看,流水对就是指构成对仗的上下相连的两句诗,或者是一个单句,或者是一个复句。在构成流水对的诗句中,上下两句诗由于意脉相连,情感相通,因而极富流动感,能避免普通对仗的凝滞。贾至在湖湘贬谪诗中大量使用流水对,并且各种各样的流水对都熟练运用自如,譬如其运用单句形式的流水对,就有《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中的“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送陆协律赴端州》中的“岭峤同仙客,京华即旧游”等诗句。在其运用复句形式的流水对中,表明上下两句是顺承关系的就有《对酒曲二首》其二中的“一酌千忧散,三杯万事空”,《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中的“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等诗句,表明上下两句是递进关系的就有《春思二首》其一中的“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巴陵夜别王员外》中的“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等诗句。正因为贾至在贬谪诗中大量使用流水对,故其诗歌充满着流动跳跃之感。

借对有借音与借义之别,所谓借音,就是通过谐音造成诗中词语对仗,而借义则是通过词义多变来造成诗中词语对仗。也就是说,诗人在诗句中表意可能用的只是词语的一层意思,但他可能又用词语的另外一层意思,来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构成对仗。如贾至《送陆协律赴端州》中的“越井人南去,湘川水北流”一联,就是通过下句中“流”与“留”的谐音,借以用来与上句中的“去”形成工对。而其《长门怨》“莺喧翡翠幕,柳覆郁金堂”一联中,下句的“郁金”本是指郁金香花,“郁金堂”在古代则是指那些用郁金香花和泥涂壁的漂亮房子,但在诗中,贾至又借“金”可表色彩的另外一层意思,与诗中上句表色彩的“翠”字形成色彩类的对仗,从而巧妙地形成了工对。贾至湖湘贬谪诗所运用的这类借对,不论是借音还是借义,都达到了精巧自然的艺术效果。

贾至的湖湘贬谪诗中,也还经常运用到当句对和隔句对等一些特殊的对仗形式。当句对严格地说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当句对,就是指在上下对仗的两句诗歌里,每句都有两个语法结构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词或词组来形成对偶,如贾至《长门怨》中的“舞蝶萦愁绪,繁花对靓妆”,《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中的“耿耿云阳台,迢迢王粲楼”等诗句,就属于广义的当句对;而其《别裴九弟》中的“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春思二首》其一中的“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等诗句,则是运用得较为巧妙的狭义当句对。隔句对又称扇对,严羽说过:“有扇对,又谓之隔句对……盖以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4]贾至《寓言二首》其二中的“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溥”,与其《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中的“江南春草初幕幕,愁杀江南独愁客。秦中杨柳也应新,转忆秦中相忆人”等诗句,是隔句相对的扇对。这些隔句对的巧妙运用,使诗意跌宕起伏,对仗工整,又充满着委婉流转之美。

参考文献:

[1]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胡震亨.唐音癸签[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 韩玺吾E-mail:shekeban@163.com

On Jia Zhi’s Relegation Poetry of Hu-xiang Region

Dai Jinbo

(HunanVocationalCollegeofNationalities,Yueyang414000)

Abstract:Jia Zhi,as one of the Tang Dynasty poetr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haracters.His main achievement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re famous for his relegation Poetry of Hu-xiang region.From the content,these relegation poetry mainly conclude three types,such as farewell poems,valedictory poems,homesick poems and landscape poems;from artistic point of view,it has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 first,the style of resentment but no anger,the mournful but not distressing,reflects the poetry teaching tradition of Confucian placid;second,Be good at using of allusion to expand the artistic imagination of poetry;third,using antithesis gimmick with ease.

Key words:Jia Zhi;Hu-xiang;relegation poetry

作者简介:王先科(1981—),女,福建福清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语语言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B13287S)

收稿日期:2015-10-10

文献标识码:分类号:I207.22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5)12-0011-06

猜你喜欢
湖湘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银装素裹 大美湖湘
新媒体平台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特点和形式研究
我是湖湘儿女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
源可寻而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