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随心

2015-02-21 08:56雷紫翰
花卉 2015年2期
关键词:瑶台国色天香天香

雷紫翰

天香随心

雷紫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生性放达的诗仙李白,曾经挥毫写下《清平调》三首,妙笔点化国色天香之大美与其激发爱美之心的引力。

试想,瓣瓣一尘不染,超然如山间琼玉;朵朵如瑶台仙月,让人沉醉如梦。更有一枝特写,“红艳露凝香”,“解释春风”无限意。人生在寰宇,花开在人间,爱恨兴衰耐思量,激起诗仙心波几许?

后来,明代出了个诗、文、书、画俱佳的徐渭,艺术见解颇为独到。他超脱牡丹的浓香与绚丽,特意绘制《水墨牡丹》,题款曰:“墨染娇姿成淡匀,画中也足赏青春。”这位大写意花鸟画家,透过众人追捧的繁华,感悟到了牡丹轻易不展露的平常心──韶华易逝当淡匀!喧闹是短暂的,宁静中蕴涵?炽热的希冀,虽属布衣心态,却饱含值得反思的哲理。

请问,“国色天香”的桂冠,是谁授予牡丹?每逢牡丹花季,游人相邀观赏,犹如朝圣,赛过狂欢,究竟为何如斯?最凝练的答案,散藏于历代赞赏牡丹并感叹牡丹花会盛况的著名诗句中: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唐·皮日休)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唐·白居易)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游花冠盖日相望……一城之人皆若狂。”(唐·白居易)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宋·邵雍)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明·冯琦)

古人历来将牡丹视为花魁。享有“百花之王”美誉的牡丹,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国花”。

养殖牡丹,鉴赏牡丹,描绘牡丹,研究利用牡丹资源,既是文化传统,也是朝阳产业。描绘牡丹,则堪称是一种心灵作业,唐宋以来历代都有以画牡丹闻名的丹青高手和佳作。

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甘肃省通渭县,以最具中国艺术特色的书法和山水、花鸟等国画创作而闻名。夏秋之交,在该县文化广场西边饮马巷的一幢小楼画室里,我们见到了一位特立独行的民间国画家——老斌。年逾花甲的他,山水、花鸟皆能为之,擅长梅兰竹菊等花鸟画,“国色天香”的牡丹是其代表作。

为了汲取养分,老斌几乎遍览历代大师的牡丹佳构。徐渭力求神似的淡匀,吴昌硕的酣色饱墨,齐白石的红花墨叶……心读手写,逐一浸润于胸。他说,刘海粟的一幅小品牡丹,尤其令人神往——墨色斑斓的繁叶,簇拥着一朵红艳欲滴的妩媚,娇憨富态,彷佛是一位盛装出阁、微笑含羞的待嫁新娘率性而作,点化巧妙,给牡丹赋予了充满诗意的生机。

牡丹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栽培史,西部是牡丹的原产地。但愿像老斌这样的民间画家能够立足民俗,放手创新,用画笔传承积淀深厚的中华牡丹文化,使其在丝绸之路上继续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瑶台国色天香天香
《雾润天香》黄 伟
湖南省天香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限风光追不尽,只惊信马到瑶台
国色天香
深秋到新加坡
国色天香一“线”牵——牡丹名家曹明冉
绘画作品欣赏
氤氲瑶台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Reduplicated Words in Chinese Poems
有一个产业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