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14年工作进展

2015-02-22 15:13江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蚕桑茶叶通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江西省

(江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

为了进一步增强江西省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江西茶业综合效益,2014年初,江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简称省茶叶体系)建设试点作为首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一年来,省茶叶体系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在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导下,经过全体体系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2014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以下进展。

1 及时开展调研,明确体系任务

江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启动后,省茶叶体系组织岗位专家,通过实地调研、发放调研表、电话交流等形式,了解全省茶产业基本信息、采集企业和茶农的技术需求,综合调研和反馈信息,于2月8日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召开体系任务讨论会。会议就拟定的体系任务书初稿进行了认真讨论,确定了2014 ~2015年度茶体系任务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了任务落实,并就各岗位与综合试验推广站对接问题进行了讨论。

2 “三品”茶叶生产技术研究稳步推进

省茶叶体系启动后,各岗位专家和站长共同围绕“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简称三品)”生产技术,在南昌、婺源、浮梁、修水、靖安、上犹等县确定了14 个试验基地茶园,开展各项试验研究,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吸收,取得了“三品”茶叶生产的田间资料,完善了“三品”茶园生态建设、茶园养分优化管理技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加工等各项技术参数,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组织编写了“三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初稿。

3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效显著

在婺源、上饶、浮梁、遂川、靖安等县选择代表性茶园开展了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特点调查,了解江西茶园病虫害发生的基本特点、规律和防治现状。结果显示,低海拔和长期使用农药管理的茶园,茶尺蠖、叶蝉等害虫存在一定危害,而且用药也缺乏科学性,基本以化学防治为主,存在使用禁用农药的风险。

病虫害防治岗位从南丰蜜桔、大蒜、葱、洋葱中提炼出内生菌,并对其进行分离,进行各菌株的抑菌活性实验,发现YC1(洋葱)、NJ2、NJ1(南丰蜜桔)对茶炭疽病有拮抗作用,初步验证了3 个菌株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应,目前3 个菌株正在组织培养扩繁。在各试验推广站的配合下,实施了以假眼小绿叶蝉为主的色诱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优选了用于防治叶蝉的色板,并在修水、婺源、浮梁、南昌县开展了黄板诱杀示范应用,示范面积200hm2。

赣南综合试验推广站在试验茶园开展了性引诱素和杀虫灯防治茶尺蠖,色板防治叶蝉和蓟马试验,以及生物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试验、假眼小绿叶蝉、蓟马、刺蛾等试验示范,形成了一套适合丘陵茶园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模式。技术模式实施后,试验茶园生产的茶叶产品,经国家茶叶质检中心、省质检中心和湛江三个部门的检测,3 份检测报告的农药残留均未检出,产品已达到国家有机产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标志着丘陵茶园的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站已在上犹县落实技术模式的示范。

4 茶树品种筛选与新品种培育

4.1 引进种质资源,优选适种品种

良种与繁育岗位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从福建、浙江、四川、湖南等省引种了新品种天台黄、浙农902、马边绿、川茶3 号、川茶2 号、玉笋、湘波绿2 号7 个新品种,并引种了省级良种九曲783,落实了幼龄期管理工作,目前各品种种植成活率均在95%以上。在浮梁、婺源、遂川、上犹、萍乡等地采集有性种子和穗条进行繁育,为全省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新品种选育准备材料。

4.2 探索幼龄茶园优化管理模式

良好的树冠是茶树持续优质、高产和高效的基础和前提,不当的幼龄茶园管理模式会导致茶叶低产、低质、低效,而且会缩短经济年限。从全省新建茶园的管理看,普遍存在只种不管或管理不科学的问题,新建茶园管理粗放,不仅成园慢,而且成园后产量难以提升,茶树未老先衰。针对这一现状,良种与繁育岗位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新建茶园幼龄期管理模式和树冠管理模式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应用的方式,开展新建茶园优化管理模式探索,目前已初步获得了优化模式的技术要点和参数,并在生产上开始应用,完善各项技术要点和参数。

4.3 分析江西茶叶品质特色

2014年采制了不同产茶县的茶树品种生化成分分析样50 份,分析了主要生化成分。收集全省红绿茶样品65 个,筛选后送29 个样(红茶3 个,绿茶26 个)到检测中心进行内质和感官品质分析。

5 红壤茶园茶叶品质提升栽培技术研究

5.1 分析了全省茶园土壤养分状况

土壤与肥料岗位先后在婺源、浮梁、修水、遂川等县选择代表性茶园取土110 余份,同时还采摘了茶树鲜叶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和鲜叶生化成分分析,检测项目包括土壤有机质、N、P、K 等常规项目以及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以及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

5.2 开展了红壤茶园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

为了解红壤坡耕地茶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探讨土壤有机质达到并保持适宜茶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肥用量,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和改良土壤,土壤与肥料岗位开展了红壤坡耕地茶园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目前试验工作正在进行中。

5.3 开展了高山有机茶栽培模式集成研究

土壤与肥料岗位在崇义县上堡乡海拔1 200m茶园开展高山有机茶栽培技术研究,选取了赤水仙茶场有机茶生产基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高山有机茶园自然环境跟踪监测研究、有机茶园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研究、茶园覆盖与间种绿肥研究、茶树群体蓄养技术研究、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研究,旨在集成适宜江西省高山有机茶栽培模式1 ~2 套,为有机茶生产、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6 茶叶加工新技术与新产品研究

机械与加工岗团队在赣南站的协助下,开展了花香型绿茶加工试验,初试结果表明,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能明显改善夏秋茶的苦涩味,并带天然花香,对夏秋茶的品质提升效果明显。

赣南综合试验推广站在红茶加工新技术研究方面,以夏秋鲜叶为原料,通过工艺和思维创新,将苹果元素附加于茶产品中,以苹果中的营养及有效成分为载体,研究了一种集苹果香味、茶香味为一体的新型红茶生产方法,并取得了“苹果红茶的制作方法”授权发明专利。

7 根据产业需求,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

与省科协、基层科协、技术推广总站、农函大等部门联合,省茶叶体系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赴修水、永修、赣南、遂川、靖安、浮梁等地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共培训技术骨干和茶农1 000 余人,发放了《茶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技术》等技术资料1 800 余册。

赣东北综合试验推广站根据“婺源县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工作要求,派出技术骨干深入全县各乡镇,就有机茶加工示范厂建设、有机茶良种茶苗繁育、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全年共开展多种形式茶叶技术培训9 期,培训500余人次。

8 编写了产业发展报告与培训教材

对江西省婺源县、浮梁县、修水县、遂川县、上犹县的主要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茶厂、合作社及茶农进行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完成了修水、婺源、浮梁县产业经济调研简报各1 份,茶叶消费调研简报1 份,茶叶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和江西省茶树种植轻简技术集成与应用经济研究报告各1 份。年底首席专家、产业经济岗位、赣南站站长共同编写了2014年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借助江西茶叶绿色、安全、有机“金字招牌”,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略,瞄准农业科技前沿,整理、筛选、推广适合江西茶产业发展的新技术,使新型茶业从业者掌握绿色有机茶叶生产技术,共同支撑茶业经营主体的升级,是广大茶业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省茶叶体系的专家团队在江西省农业厅的组织引导下,在引进试验、消化吸收目前茶产业最新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着手编写《绿色有机茶生产实用技术》一书,目前该书已出版。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江西省
模拟成真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园飘香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湄潭茶园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