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君药刍议

2015-02-22 20:50吴鑫鑫朱垚朱金
新中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阳和汤腠理熟地黄

吴鑫鑫,朱垚,朱金

1.东海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3002.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周仲瑛工作室,江苏 南京 210029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94.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阳和汤君药刍议

吴鑫鑫1,朱垚2,3,朱金4

1.东海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300
2.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周仲瑛工作室,江苏 南京 210029
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9
4.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阳和汤;君药;麻黄;熟地黄;方剂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治阴疽第一方,后世医家临床之用屡见奇效,被誉为“阴疽活命丹”。王洪绪所制此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当,临床上,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阴寒证。后世医家对阳和汤做过许多分析,各有所得。虽整体的方药分析,可使后人从中一窥其精妙,然对其君药的议论,却并无定见。目前存在有关阳和汤君药的三种看法,不尽相同。现结合各家观点,就阳和汤的君药略作探讨。

1 熟地黄为君

张秉成是认为熟地黄为君的代表人物,在《成方便读》中其解析阳和汤云:“夫阴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矣,然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病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黄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黄、鹿角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黄、鹿角胶之滞;甘草不特以协和诸药,且赖为九土之精英,百毒遇土则化耳”。张秉成云“病因于血分”,即言病位在阴分,病因是寒凝痰结,后者是血分本身的障碍,所以张秉成认为“当从血分求之”。根据他的意思阳和汤当为养血育阴,温散寒痰之剂。《内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复其常度则可矣。夫营者主血,循行分肉之间,得寒则凝涩,行之不及,乃失其常。”既然其病因是由于血分受寒凝涩所致,应以大剂量之熟地黄以补气血,通血脉[1],故熟地黄是为阳和汤的君药,后世注解阳和汤多从其说。

2 熟地黄、鹿角胶共为君药

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治宜温阳补血,化痰通络。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腠理,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予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以“阳和”名之[2]。现今方剂学教材多从此观点。

3 麻黄、肉桂、炮姜共为君药

孙世发[3]认为,原方为治阴疽而创,阴疽由阳虚寒凝痰结而成,治疗必须温阳散寒化痰,根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理论,应把温阳散寒作为重点。如以任何一种单味药为君都不够理想,因此,就应用药物的相须、相使的作用原理,创造出一个效价更高,更适应主证的君药。此处君药不是一味,而是多味有协同作用的药物的有机结合。对于阳和汤的君药,王洪绪曾阐述;“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这也可以从他的阳和丸(麻黄、肉桂、干姜三药组成)得到佐证[4]。

温散寒凝是王洪绪治疗阴证疮疡大法,故方以温散药作为君药较为符合其立方本旨。其从阴疽病机上分析,认为“阳虚寒凝”乃从疾病局部症状而言,是病变局部因寒凝痰滞、血不充盈所致,与全身或某脏腑的阴血虚证不能等同,实质上是阳虚不能温运阴血所致,治当温通。

4 君药探讨

然而不少医家学者却忽略了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汤之后的点睛一笔:“麻黄得熟地不发表,熟地得麻黄不凝滞,神用在此”。(槐荫山房本、校经山房本)。受此启发,认为阳和汤之君药应为麻黄、熟地黄之对。

阳和汤所系营血亏虚,“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非味厚滋腻峻补阴血之熟地黄难以奏效,故需重用,以补气血。又因寒邪凝滞,以致腠理闭塞,非发散之品,则邪无出路。故用少量麻黄以宣通经脉,散寒开腠以祛邪外出。“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隔,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两药一补一散,补血而不滞邪,温散而不伤阴。《王氏医存》云“麻黄少同熟地多,但开腠理而不滞不汗”。谢观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亦提到:“且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隔;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用治诸疽内陷,如日光一照,使寒凝悉解,故有阳和之名”,此话与王洪绪的批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4.1阳和之意何为阳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十九年,始皇东游……登之,刻石,其辞曰: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之气方和起。”中春,即仲春二月,阳和即为春天之暖气,见于寒水冬月、冰封地冻之后,是生气复发之侯。《素问·五常政大论篇》亦谓:“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故此,可见阳和之意,医理之中当为温和阳气、阳气平和之意。

4.2阳和之理王洪绪论述到开腠理和补气血的重要性:“红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白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二者俱以开腠理为要。腠理开,红痈解,毒即消;白疽解,寒立愈”“血虚不能化毒者,尤宜温补排脓,故当溃脓毒气未尽之时,通其腠理之药,仍不可缓。一容一纵,毒即逗留;一解一逐,毒即消散。开腠而不兼温补,气血虚寒,何以成脓?犹无米之炊也。滋补而不兼开腠,仅可补气虚弱,则寒凝之毒,何能觅路行消?且毒盛者反受其助,犹车粟以助盗粮矣”。对于实热之邪所致的痈痒和阴寒之邪所凝的白疽无论是血热血寒,都需以开腠理为要。对于血虚不能驱邪外出之阴疽尤其需要温补气血鼓舞正气以排毒,即使在脓溃而邪毒未出的时候,开通腠理之药仍是重中之重,否则,腠理不开,毒邪不逐,恋着在内,无法消散。然若只开通腠理而不兼顾温补气血,因其气血虚寒,如何托毒成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只知滋补气血却不兼开通腠理,那么寒凝之邪,从何而出?如此,反助邪之势,由此可见,开通腠理和温补气血在治疗寒凝阴疽上缺一不可。

4.3阳和之治王洪绪认为:“诸阴疽白陷者,乃气血虚寒凝滞所致,其初起毒陷阴分,非阳和通腠,何能解其寒凝?已溃而阴血干枯,非滋阴和畅,何能厚其脓浆?盖气以成形,血以华色,故诸疽平塌,不能逐毒者,阳和一转,则阴分凝结之毒,自能化解。”阴疽未溃见创面漫肿下陷色白者,是气血亏虚,寒邪凝滞血脉而致。初期的症状寒毒之邪客于阴分,此时,需以温阳和血通腠理之法以解其寒凝;若阴疽创面已经破溃气血已伤则需滋阴补血和血才能扶正敛疮;气以成形,血以华色,所以他主张当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为治疗阴疽的基本原则。

4.4阳和方解熟地黄,温补气血,滋阴和畅。麻黄,开腠理,透毛窍,温通宣畅。大量熟地黄配伍少量麻黄二者共为君药,补气血,开腠理,使陷于阴血之寒凝得解,阴疽已溃之疮得敛。且熟地黄得麻黄,补血而不腻隔;麻黄得熟地黄,通络而不发表。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助熟地黄补气血、生精髓。肉桂、炮姜性温,入血分,温阳散寒,温通血脉。三药共为臣药。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为佐药。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综观本方,温补气血与开通腠理并用,使腠理开,白疽解,寒立愈。阳和一转,则阴分凝结之毒,自能化解。

4.5阳和之用国医大师周仲瑛用少量麻黄配伍大量熟地黄则能治下虚上盛之喘,开肺气而麻黄不汗,补肾元而熟地黄不滞。浙江平湖名医邵子雨在《外科辑要·阳和汤》中评阳和汤,谓之“前托里消毒但能治气血不足之症。若真阴疽,恐未必有效。虽古方颇多,回阳温经诸法,皆刚燥之药,于气血虚弱者不宜。唯王洪绪立此方,真能从至阴之处透至阳份,转重为轻,允称良剂”。后又补上一言“以麻桂开通腠理”。其“麻桂开通腠理”一语,似欠轻重主次的区别,肉桂至多为助其阳气之升,而真正开通腠理的,全在麻黄。尤怡在《医学读书记》有云:“麻黄是阳经卫药也。开腠理,使阳气申泄”。所以阳和汤中的麻黄,利用其解肌宣泄发散作用来开畅腠理,一方面逐邪外出有路,一方面通阳散结,化阴成阳。此等妙用,非工于医者则难以领悟。干祖望[5]曾于临床上一遇僵化的久病顽症,就想到了半首阳和汤(除去肉桂、炮姜、鹿角胶),出现阴证者全方录用,实获良效。

5 学方之法

以上乃为抛砖之论,撰做此文,并非为了否定前人对阳和汤之君的观点,亦不想究其对错是非。中医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成就中医的繁荣锦绣。如今,现代医学文化的冲击令中医学逐渐失其根。对中医经典反复研读和揣摩,是中医学者回归本源,重拾中医精华的门径。而中医方剂的学习,也应在教材学习的同时,反复深入阅读古籍原著,探求制方者的本意,方能体悟中医经典方剂中的精妙细微之处。

[1]南京中医学院.中医方剂学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2]段富津.方剂学[M].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孙世发.阳和汤剖析[J].河南中医,1986(6):25.

[4]李飞.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4.

[5]干祖望.我最喜欢的四位药—麻黄[J].中医药通报,2002,8(1):4.

(责任编辑:骆欢欢)

R289.1

B

0256-7415(2015)03-0291-03

10.13457/j.cnki.jncm.2015.03.138

2014-10-29

吴鑫鑫(1990-),女,住院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

朱垚,E-mail:zhongyiyaochuanren@126.com。

猜你喜欢
阳和汤腠理熟地黄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阳和汤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阳和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临床观察
腠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