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医患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5-02-23 00:17石宗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6期
关键词:医患舆论医生

石宗兰

(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400060)

新媒体环境下医患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石宗兰

(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400060)

新媒体的高速崛起在促进人际交流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医患关系作为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在网络空间传播愈演愈烈。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该文从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出发,尝试分析当前医患关系的状况及产生原因,从媒体与医患关系的交集中寻求医患矛盾的解决办法,并提出新媒体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呼吁在制度、媒体、医生及患者的共同努力下,破除目前不良的医患关系,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医患环境。

医生病人关系;社会学;大众媒体

近几年,恶性伤医事件频频发生,仅2015年5~6月份的短短20多天内,全国共发生12起伤医案,引发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反映出如今医患关系的尴尬状况。在媒介环境理论中,媒介与社会有着共生互动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1]。因此,正确处理当今所处的新媒体环境,对于变革医患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1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

据调查,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约为73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6%,出院人数约为1.91亿,比上年增长了7.3%[2]。全年可统计的医疗纠纷事件约7万件。数据显示,2013年前8个月,全国伤医事件达2 240件,比2012年全年的1 865件多20%。人民日报发布的信息显示,近十年间,医患暴力冲突已呈井喷式爆发[3]。此外,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资料表明,三级医院是暴力伤医的重灾区,73.33%的三甲医院有暴力伤医事件发生,59.63%的医院院长受到围攻或者威胁,61.48%的医院发生过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恶性现象[4-6]。2013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进行的一项252 283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7.0%的受访者直言现在的医患关系较差,66.8%的受访者表示对医生做出的专业诊疗并不信任。如果看病效果不理想,86.5%的被访者坦言会怀疑或埋怨医生,公众对医生多持有怀疑的态度[7]。某纸媒搜索系统显示,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全国报纸共有35 511篇相关新闻报道和评论,网站新闻报道量达16万多条次。医患冲突事件次数大体呈上升态势,且近三年报道次数明显增多。有报道称,当前医患关系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以药养医”凸显公益性不足;二是医患双方信任缺失,患者往往期待值过高;三是信息不对称,患者了解度不够;四是监管不到位,缺乏科学引导[8]。

2 新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后果

随着4G时代来临,移动互联成为推动信息交流的巨大引擎。在点对点构成的“强关系”下,信息的传播更具私密性和准确性,而这种“小众化”传播加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在现代媒体环境下,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在多个方面已经获得网络群体成员的支持和认可,并且,应用软件把这种关系复制到网络空间当中,一旦有社会危机发生,“舆论领袖”通过私人网络发表的观点,即会影响网络成员,并且其观点会发生裂变式传播,形成舆论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当“意见领袖”对社会事件产生负面情绪时,就会对社会舆论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使得舆论“引信”越来越短,受众还未来得及区分信息内容,就已经被拉进了舆论的漩涡之中,从而导致舆论泡沫铺天盖地。

2.1 社会不良心态借助新媒体寻求宣泄 在新媒体时代下,网上网下的互动更加频繁,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的迅速崛起,让信息传播更加灵活。“人机一体”的移动舆论场的形成,显现出移动化、隐匿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点。在移动互联网构建的“强关系”下,言论的影响力更加显著,不同的言论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得以传播,而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往往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大肆制造谣言,如“走廊医生”“八毛门”等,从而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群体的情绪,导致医患矛盾急剧攀升。

2.2 部分媒体报道失衡刺痛公众神经 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少数媒体人以寻找具有“爆点”的新闻为主,以刷新收视率、收听率作为唯一目标。甚至有个别媒体为了搏版面、上“头条”,在不明真相或者掩盖真相的情况下草率报道,同时发表带有倾向性及煽动性的评论。即使事后对此前报道进行澄清,但是由于新闻的时效性,受众对事情的真相已经不感兴趣,同时对医生和医疗行业产生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的《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一文中认为,中国媒体对医生的扭曲报道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

2.3 舆论场缺乏自律引发焦虑情绪 网络搭建的是一个草根与精英共舞的公共领域,所有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全世界发表言论和作品,容易形成移动互联网的“圈子效应”及意见“微中心”,其传播极具私密性、即时性和可信度。信息可通过熟人之间层层扩散,成为“强关系”的点对点传播,到达率高,信息趋同度高,认同性、接受性好,舆论扩散效果好。在一些网络热点中,网友往往“自觉站队”,一边倒地同情患者,对医生护士等所谓的“强势群体”抱有深深的疑虑和敌意,忽视医生的辛勤劳动。制造“患者至上”的喧嚣舆论,并极大地激化了公众的焦虑情绪。

3 利用新媒体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医疗体制 一是建立健全大病医疗保障和医疗风险补偿机制,从侧面解决患者对医疗费用的顾虑;二是破除“以药养医”的机制,规范各种诊断程序;三是完善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建立以司法鉴定机构为主体,医患双方为客体的鉴定体制,保持鉴定工作的公正、公平及中立性。

3.2 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国家必须加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硬件环境,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破除“以药养医”的机制;另一方面减轻患者治疗负担,使病者有所医,充分体现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3.3 呼吁规范媒体的职业操守,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联系 作为媒体工作者或者是“意见领袖”,应该做到报导实事求是,不以偏概全,同时在报道中保持中立态度,防止影响人们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遇到医疗纠纷时,应考虑其原因复杂性,科学报道,正确引导,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3.4 加强医患间沟通协作,重塑医患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加强,加强医患间的沟通,医生对患者应该“透明”,并实行“知情认同”制度,降低不确定的危险性[7]。良好的沟通及医患双方的对等关系能有效维护医患双方的权利。新型医学模式要求医疗服务必须以患者为中心,这不仅要重视疾病对躯体健康造成的损害,还要重视对精神健康造成的危害。

总之,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应该相互鼓励,共同协作,彼此信任,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期间可能发生任何问题。与此同时,媒体应该实事求是,帮助消除医患之间的误会,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1]邓香莲.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J].编辑学刊,2011(2):14-17.

[2]胡浩,姜潇,帅才,等.恶性伤医“放大”医患矛盾须严惩[N].新华每日电讯,2014-03-08(4).

[3]白剑锋.聚焦医生执业状况调查[N].人民日报,2011-09-29(19).

[4]王锦帆.论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重建[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8):5-8.

[5]马媛.新时期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首都医药,2012,19(10):9-11.

[6]倪辕.医患纠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207-208.

[7]何成森.医患关系的演变对当今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启示[J].江淮理论,2015,54(2):117-121.

[8]梁俊萍.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10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6.067

B

1009-5519(2015)16-2561-01

2015-04-25)

石宗兰(1977-),女,重庆万州人,主要从事医务管理工作;E-mail:280611153@qq.com。

猜你喜欢
医患舆论医生
最美医生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