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色彩在服饰中的应用

2015-02-23 15:51连敏福建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21
西部皮革 2015年20期
关键词:色彩搭配服饰文化

连敏(福建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21)

装饰色彩在服饰中的应用

连敏
(福建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21)

摘要:装饰色彩是人对色彩的归纳,它用独特的色彩语言,对写实性绘画的色彩进行延伸和转化,达到主观理解的色彩方式。服饰作为人类四大生活需求之首,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其实用功能,装饰功能已经成为其首要功能之一,而装饰色彩也成为服饰装饰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并通过色彩的文化、色彩原理及色彩的应用三个方面影响着服饰设计。

关键词:装饰色彩;服饰文化;色彩搭配

千百年来,人类在劳作和各种社会活动中从无所不包的大自然里获取灵性,创造万物,亦创造色彩,并应用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于艺术领域,它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显而易见,它丰富了原有的色彩世界,也扩展了人类的色彩视觉空间,它直接介入人们的一切日常生活之中。

在人类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从各类矿物、植物、昆虫、贝类等自然物中提炼各种颜色。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还通过日久天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装饰色彩是人对色彩的归纳,它用独特的色彩语言,对写实性绘画的色彩进行延伸和转化,达到主观理解的色彩方式。装饰色彩的造型原则是不停留在对客观自然色彩或者形态的客观再现性的“实对”,而应该是突破客观自然色彩和形态的约束,更着重与主观对色彩的主观领悟。在描绘对象中排除光和体等因素,追求平光效果,侧重研究固有色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调和对比规律,研究色彩的感情的象征性等。它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创造,进行合理的、大胆地概括与夸张,追求一种理想色彩的美。

色彩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只要你睁开眼睛,色彩就映入你的眼帘。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离不开色彩。服饰设计更是把色彩当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色彩对服饰的装饰作用也是服饰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历代服饰都印证了色彩不但有其审美的意识标准在里头,同时在社会历史阶段的时候,色彩被批上了政治等级的面纱。

1 服饰色彩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的礼制就把服饰的颜色当成重要的区分阶级标志,也往往有其象征意义。《论语·乡党》里说:“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绀”是深青中透红的颜色,相当于今天的“天青”,“天青”是青多红少,比绀更暗,饰是指滚边、镶边。古代黑色是正式礼服的颜色,而“绀”都近于黑色,所以不用来镶边,为别的颜色作陪衬。古代服饰上下等级森严。身份不同,服饰的颜色也不同,如黄色。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崇拜黄色,是因为历代皇帝大都喜尚黄色,并逐渐地成为了帝王的专用色彩和百姓禁用色彩。古代儒家思想还有正色贵间色贱的传

统,孔子曾宣称“恶紫之夺朱也”。古人孔子认为紫色夺去了大红色的光彩和地位,所以可憎。这就是从颜色上为定名位,别尊卑。不过朱、紫两种颜色后来都成为显贵服饰的色彩。

在中国服饰史中,服饰色彩也往往有其象征的意义,黄色象征帝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中国的老百姓谁都知道"黄袍"的含义。红紫为官服之色;大红大绿为民间吉祥富贵之色;白色素而寡欲,服白表示尽哀;黑色多为小吏之服色;青蓝多为低品位的服色,所以婢女也有了人谓之“青衣”。其实我们从历代所用的“苍头”、“白丁”、“皂隶”、“绯紫”、“黄袍”、“乌纱帽”、“红顶戴”这些带着颜色的称呼上,已可以看出服色的特殊象征意义了。

色彩的等级制度及特殊象征意义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在国外,色彩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而这些色彩的等着制度和中国有很多雷同的地方,如鲜艳的红色、紫色、蓝色都是高贵的人穿着。在世界名画里头都能见端倪,如红衣教主,代表着教会至高无上的地位,圣母穿着的斗篷是紫色的。

2 服饰装饰色彩原理

著名色彩学大师约翰内斯·伊顿曾经说过:“如果你能不知不觉地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创作时就不需要色彩知识。但是,如果你不能在没有色彩知识的情况下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就应当去寻求色彩知识。”这无疑是最辩证不过的学习色彩的道理了。

色彩由色相、明度、纯度组成,而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在一起,产生的视觉效果我们称为“对比”或“配色”。它不只是单纯依赖于感性的嗜好与兴趣,更需要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全面的配色计划。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并置在一起,彼此互相共鸣而无排斥的感觉时,称为“调和”。配色的调和与否,会使人产生愉悦或厌烦的感觉。就对比(配色)而言,所有的色彩都可以搭配,但以追求美感的视觉艺术而言,色彩的和谐(调和)是配色的最终目标。

色相之间的对比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色相对比,根据色与色之间的距离关系,不同颜色并置,在比较中呈现色相的差异,称为色相对比。如:湖蓝与钴蓝比较就觉得湖蓝带绿味,钴蓝带紫味,在对比中,这两种颜色的特征更明确了。色相对比可以分为色相的强、中、弱对比,在色彩环中距离越远对比越强,反之就越弱。

明度对比是色彩间明暗深浅层次的对比。同一色具有明度差,而不同的色相之间也同样存在明度差,如黄色的明度即比红色的明度高。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调和。在明度基调里,通过大面积主色的亮感,我们可分为高、中、低调,而根据搭配色与主色的明暗对比,可分为长、中、短调。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度。从科学的角度看,一种颜色的鲜艳度取决于这一色相发射光的单一程度。人眼能辨别的有单色光特征的色,都具有一定的鲜艳度。不同的色相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相同。在日常的视觉范围内,眼睛看到的色彩绝多数是含灰的色,也就是不饱和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世界上有如此丰富的色彩。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

色彩对比不单纯地就色相、明度、纯度间的对比,一般而言是三者之间的对比。三者间的对比与色与色之间的面积大小比有重要的影响,面积既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征,又是互相依存的。在服饰配色时须注意主色、辅色、点缀色的比例关系,使画面有主有次,以达到调和融洽。

3 装饰色彩在服饰中的表现

所谓服饰色彩表现是指从自然界和非自然界的色彩效果入手,去发现带有色彩的客观物体,通过人们的视觉,造成心理上的印象,并由此发现许多美的色彩形式、色彩因素、色彩情调,将这些美的色彩巧妙地运用到服饰色彩设计中,必然会产生自然、新奇、感人的艺术效果。

3.1装饰色彩是色彩主客观在服饰中的再创造表现

自然界与非自然界中的色彩和设计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它不是色彩印象的机械复制,而是经过分

析和探索的再创造,是主客观融合的过程,是具象、抽象自身转换的过程,即色彩的装饰表现。

再创造的过程就是发现新的色彩关系的过程,发现新的、美的色彩关系的可能性,是再创造的基础。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知识研究服饰色彩表现时,就会发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图形与我们的生理、心理本身有着某种相应的视觉传达和视觉心理感应等诸多关系,从而使服饰色彩设计具有客观性的感性的表现意义,这是色彩表现方面的研究。

装饰色彩的主客观再创造主要表现在服饰图案及服饰对比上,夸张的图案配合强烈的色彩对比成为服饰上最强的装饰。大胆的纯块面色彩对比也让服饰增添装饰韵味。不同的色彩运用传达出穿着者的不同心理体验,也给服饰调入了不同的趣味性。

3.2装饰色彩在服饰中的应用在于其形式组合,即审美结构关系

装饰色彩在服饰中的服饰色彩美表现最终实现不在形式因素,而在于形式结构。换句话说,任何形、色、质都无所谓美丑,关键是它们是否构成了积极的审美结构关系。把砖按照一定的方式砌在一起就是建筑,砖本身没有什么审美可言,它只是一个元素,但是当把这些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美,色彩也是如此,美的色彩就生成是在不同组合对比中产生的。不同的色彩在恰当的组合中,同样可以产生出色彩的魅力。装饰色彩美的组合方式构成了服饰美的形态。它既是独立于画面的一种表现形式,又直接关系到服饰色彩设计的表现效果。

在不同的色彩组合结构中包含着对服饰色彩的选择、配置、相互的势力、空间中的位置、面积以及丰富多变的对比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色彩组合结构,色彩才能成为服饰的装饰元素体现服饰美。

3.3装饰色彩在服饰中的构成因素表现

作为造型的构成形式,点、线、面、体也成为装饰色彩主要的表现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点、线、面的定义及作用,除了几何学上的概念、作用外,更重要的还是视觉上的审美功能。而装饰色彩往往通过这些因素来表现。

服饰中的色点形态,在服饰中常常以小面积的点状物出现,作为平面装饰点,常以图案、小色块、配饰、扣子等形式出现,服饰中色点的意义是最单纯的,在整体色调中往往能起到点缀或强调作用,营造注目性的画龙点睛视觉中心,即力的中心。色点的不同排列,使整体色与局部色之间呼应平衡,产生节奏感、韵律感等。

服饰中的装饰色线,在服饰中常常体现为服饰上的功能线和服饰上的装饰图案线,。服饰中色线不仅可以增强体型感及面的轮属,在整体色调中只起着增强动感、静感的作用,如不同粗细、宽度的装饰图案线给穿着者不同的视觉效果,粗线有稳定粗狂感,细线有柔弱感,曲线有柔软感,直线有刚毅感,不同线产生不同的装饰韵味,成为装饰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中的色面常常体现为上下装、内外装、各种配饰色面(头巾、腰带等)、以及服饰上各种分割所形成的不同形态的色面。在服饰色彩设计中,无论设计者有无意识,都在进行着“面”的组织和“面”的创造,服饰上的色彩布局就是一种“面”空间的分割。

综上所述,服饰色彩有其自身的服饰文化,装饰色彩在服饰中的应用既有客观性,又有其主观性,通过主客观融合作用于服饰及服饰文化,并以点、线、面、体视觉要素共同作用于服饰。在服饰中可以表现为服饰材料、结构,更多地表现为图案形式。通过色彩的审美组合结构,达到美的表现。装饰色彩是服饰设计中重要的平面构成因素,不管人们的主客观有什么不同理解,装饰色彩的应用都遵循着色彩原理及美学原理进行演绎。如何更好地应用好装饰色彩已经成为服饰设计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

[2]诸葛铠.文明的轮回[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

[3]徐星.中外女性服饰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11.

[4]华梅.服饰文化全览[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11.

作者简介:连敏(1978-),女,福建永泰人,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纺织服装技术与海西服饰文化应用研究,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闽江学院纺织服装研究所科研、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HZ09003,FZSK1014

中图分类号:TS 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5)20-0037-03

猜你喜欢
色彩搭配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非遗视角台湾高山族(原住民)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寻古鉴今——2018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色彩搭配在儿童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艺术设计中UI界面设计及应用
色彩搭配对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论述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