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 “妙”不胜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教学赏析

2015-02-23 01:24
物理之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赏析教学设计

黄 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循循善诱“妙”不胜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教学赏析

黄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笔者对天津李芳老师执教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一课,从“新课导入”、“问题解决”、“实验探究”、“联系实际”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赏析,以体悟教者的巧妙设计之处.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赏析

2014年9月,笔者有幸观摩了全国第四届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名师赛,感触颇深,对由天津市小站一中李芳老师执教的一等奖课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学习名师是如何做到教学有法且得法的.

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妙在“新”

师:请大家欣赏一组子弹“花卉”图片.(播放图片,学生观看)

师:子弹在水中的运动非常复杂,但是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我们可以把子弹在水中的运动看作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我们发现不同的手枪打出的子弹速度是不一样的,产生的子弹“花卉”的长度也不一样,那么子弹的速度与子弹“花卉”的长度有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赏析:子弹”花卉”图片,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新奇事物,利用它来引入新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通过老师进一步引导,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建模,通过设问迅速聚焦到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上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一教学过程既达成了知识目标,又极好地融合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片段二:新旧衔接、寻求突破,其妙在“导”

师:假设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子弹在枪筒中的加速度和枪筒的长度已知,你能否计算出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

前面我们学过两个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分别是什么?

师:用这些公式解决问题遇到什么困难?

生:时间未知.

师:时间未知,在生活中怎么办?

生:测出时间.

师:拿什么测?

生:秒表、打点计时器……

师:如要测量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时间,好不好测量?

生:不好测量.

师:还有什么方法可解决这一问题?

生:消掉时间.

赏析:面对提出的问题,先引导学生复习过去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尝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随即发现时间这个条件不具备,进而启发大家,那么生活中怎么得到时间?引导同学们结合前面学习的关于时间测量的知识,一一分析评价各种时间测量工具的适用性,最后发现测量这条路走不通.怎么办呢?面对难题,只有独辟蹊径,运用数学工具,消掉时间t.整个设问引导,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同时抓住问题解决和思维生长的关键点,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实效性好.

片段三:类比对比、实验探究,其妙在“比”

师:描述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有哪些方法?

生:公式法、图像法.

师:前面学习了小车在重物牵引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得到了v-t图像.根据图像,请问经过相同t,小车的什么变化一样?

生:速度的变化一样.

师:小车在运动中,哪一个物理量保持不变?

生:加速度.

生:是.

师:它的v-x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吗?

生:不是.

师:那么v2-x图像是什么样的?

生:一条倾斜的直线.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介绍实验装置、计时读数及单位,再进行实验,根据数据得到v2-x图像,将v-t图和v2-x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对于v-t图,经过相同t,什么相同?

生:Δv相同.

师:图像的斜率表示什么?

生:a.

师:对于v2-x图,经过相同x,什么相同?

生:Δv2相同.

师:图像的斜率表示什么?

生:2a.

师: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从时间维度来描述其规律是:经过相等时间,Δv相等;从空间维度来描述其规律是:经过相等位移,Δv2相等.第一种描述比第二种简单,所以用得多.

赏析: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师没有一上来就直接研究,而是先从小车在重物牵引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入手,揭示v与t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v2与x的关系,再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数据画出v2-x图像.最后再将v2-x图和v-t图进行比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归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本质特征,并且说明经常使用第一种描述的原因.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步步深入,紧紧抓住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本质特征,在对比归纳中显现出教师对运动特征的深刻把握.

片段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其妙在“用”

师:掌握物理规律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曾经有一段时间航母style引起国人的竞相模仿,我们在感叹这个动作潇洒帅气的时候,我想我们每个人心中更多的是充满了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因为“歼15”的起飞、降落,是中国进入航母时代的真正原因.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并且将它标注在自己的学案上.

师:已知什么?求什么?

生:已知位移、加速度、初速度,求末速度.

师:你选择哪个公式?

师:为什么选这个式子?

生:不含时间.

师:我若选前面的公式,这道题能解吗?

生:能.

师:只不过今天用的式子更简便.

……

师:末速度等于多少?

生:40m/s.

师:假设安全起飞速度是50m/s,有什么方法能让它安全起飞?

生:延长飞行跑道.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提高加速度.

师:怎么提高加速度?

生:加大马力.

师:还有吗?

生:增大初速度.

师:为了增大初速度,应该怎么办?

生:安装弹射装置.

……

师:舰载机起飞涉及很多物理量,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资料,编题来考老师.

赏析: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通过辽宁舰“歼15”舰载机的起飞问题,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并且通过设问进一步拓展,“安全起飞速度是50m/s,有哪些方法能让它安全起飞?”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再转换角色,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编题来考老师,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成就感.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物理、用物理、爱物理的行为意识.学用结合,方显物理学科价值.

猜你喜欢
赏析教学设计
书画作品赏析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