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5-02-24 06:57孙喜虎
现代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补苗切块块茎

孙喜虎

北票市龙潭农业技术推广站

马铃薯做为大众餐桌上的一种蔬菜, 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物美价廉,受到了广大民众青睐,在国内广泛种植,遍布了大江南北。 马铃薯要获得高产增收种植技术比不可少。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马铃薯的产量的贡献率可达50%以上。 脱毒种薯出苗早、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全部选用脱毒G2、G3 代良种。在应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根据用途,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食用鲜薯生产可选用克新4、克新12、克新13、东农303、早大白等品种;加工淀粉、粉条等,可选用克新12、尤金(88-5)、黄麻子等;加工薯条、薯片等,可选用大西洋、夏波蒂等。 种薯选用幼龄薯、壮龄薯,不可选用老龄薯、龟裂薯、畸形薯、病薯。

二、选地整地,精耕细作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 要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 如果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不但引起病害严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养分失调,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 马铃薯与玉米、小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病叶、病株带离田间处理,立冬前深耕30 厘米左右,使土壤冻垡、风化,以接纳雨雪,冻死越冬害虫。播种及时耕耙,达到耕层细碎无坷垃、田面平整无根茬,做到上平下实。

播种时土壤干旱是影响出苗,造成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播种前必须造墒,最好是坐水播种。

三、种薯处理

由于种薯的异地调运,种薯带菌相互传播现象非常严重,目前由于种薯带菌造成苗期黑痣病、干腐病的普遍发生,带病菌的种薯种植后影响出苗。 种薯拌种可以减轻这些病害发生,试验证明,使用下列两种配方能够很好的预防苗期病害。

拌种配方1: 扑海因50 毫升+高巧20 毫升/100千克种薯。 即将50%扑海因悬浮剂50 毫升与60%高巧悬浮种衣剂20 毫升混合,加水至1000 毫升,摇匀后喷到100 千克种薯切块上,晾干后播种。

拌种配方2:安泰生100 克+高巧20 毫升/100 千克种薯, 即70%的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00 克,60%的高巧悬浮种衣剂20 毫升对水1000 毫升,均匀喷洒到100 千克种薯上,晾干后切块播种。

1.精选种薯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1~2 两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 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2.切块与小整薯作种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 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过大,用种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 克为宜。 切块时要纵切, 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小整薯作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 播后出苗早而整齐, 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 因而采用25 克左右健壮小薯作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但小薯一般生长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长,而且后期常有早衰现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适当的密度、作好催芽处理,增施钾肥,并配合相应的氮磷肥,才能发挥小薯作种的生产潜力。

3.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 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催芽方法:切块催芽每亩需种薯150 千克左右。播前20~25 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3 天,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约3~4 层, 并保持在20℃左右的最适温度和经常湿润的状态下,种薯经10 天左右即可萌芽。 催芽时,种薯用0.5~1ppm 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 分钟或用2%硫脲浸种20 分钟, 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每块种薯有1~2 个芽眼,重量25~30 克。晾干刀口后放在温度为18~20℃的室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3 厘米左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即可播种。

四、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当气温稳定通过6~7℃时,及时播种。 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 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 总重量也愈高。多数是收了晚稻或中稻以后种植。秋薯以9 月下旬至10 月下旬播种为好,冬薯以12 月下旬至1 月中旬播种为宜。

1.宽行大垄栽培

实行一垄双行种植,垄距85~90 厘米,种双行,小行距20 厘米左右, 株距25~28 厘米左右。 亩定植5500~6000 株。 开沟深8~10 厘米,宽25 厘米,溜水后,斜调角摆种,芽向上,用少量细土盖住芽,然后穴施肥,覆土起垄。 要求种块到垄顶12 厘米。 把垄面耧平,喷施施田补等芽前除草剂,喷洒要均匀周到,然后用地膜覆盖。所铺塑料薄膜应选用90~100 厘米宽,厚度为0.005~0.008 毫米的超薄膜, 每亩用膜4~5 千克。铺膜时膜要拉紧,贴紧地面,薄膜边缘要埋入土里10 厘米左右,并用土埋住压严,用脚踩实。 盖膜要掌握“严、紧、平、宽”的要领,即边要压严,膜要盖紧,膜面要平,见光面要宽。

2.测土配方均衡营养

亩施土杂肥5000 千克或商品有机肥150 千克、三元复合肥(15-10-20 或15-12-18)200 千克、硫酸锌1.2 千克、硼酸1 千克。 土杂肥在耕地时撒施,其他肥料均于播种时条施。

五、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

(1)及时破膜。 播种后20~25 天苗将陆续顶膜,选择晴天及时将地膜破孔放苗, 并用细土将破膜孔掩盖。

(2)加强温度管理。白天20~26℃,夜间12~14℃。经常擦拭农膜,保持最大进光量。随外界温度的升高,逐步加大通风量,4 月上中旬可撤膜。

(3)适当浇水。要获得马铃薯的较高产量,需要大量的水分。 满足不了水分的需要,就难以取得满意的产量。 马铃薯既是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又是供水不能间断的作物, 特别是在块茎形成和块茎增长阶段,要连续保持土壤湿润状态。 一旦水分供应间隔,便会造成块茎停止生长,形成畸形块茎,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降低。 但马铃薯生育后期又要防涝,因雨涝或湿度过大会造成块茎不耐贮藏或腐烂。 因此,生产中要掌握均匀而充足的供给水分,使土壤耕作层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马铃薯生长的适宜土壤湿度是,全生育期平均保持在80%左右的土壤含水量为最理想。 其中苗期要保持在70%~80%,收获前保持在65%~75%左右为宜;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阶段必须保持在80%~85%。

生产中应掌握小水勤灌的原则,每次灌水不漫过垄顶。结合墒情,在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期各浇水1 次。 在收获前7 天左右要停止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周皮充分老化,以利贮藏。

2.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将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 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如果没有备用苗,可从田间出苗的垄行间,选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块基部掰下多余的苗,进行移植补苗。

3.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 厘米,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 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 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10 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4.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 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 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马铃薯吸肥总趋势是以前、中期较多。 此外马铃薯需肥情况还因品种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马铃薯要根据各个时期的需肥特点选择适合各个时期的肥料和施肥方法进行管理。

(1)施足基肥。 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肥机为主,配合磷、钾肥。 一般亩施有肥机1000~1500 千克,过磷酸钙15~25 千克,草木灰100~150 千克。 基肥应结合作畦或挖穴施于10 厘米以下的土层中, 以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 播种时,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尿20~30 担,或氮素化肥5~8 千克作种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2)早施追肥。 根据马铃薯的需肥情况在现蕾前结合除草、培土、降雨施用追肥效果较好。早熟品种宜在早期追施可以提高群体光合生产率。开花后不再追施氮肥以免造成地上部分徒长增加养分消耗。追肥以施用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才能达到有效地增加光合面积促进块茎膨大提高产量的目的。在此推荐选用15-6-20、12-12~17 复合肥等类似的复合肥料这种肥料的特点是高钾、中氮、低磷基本与追肥时期马铃薯的需肥特点符合。

(3)适当根外追肥。马铃薯对钙、镁、硫等中、微量营养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因此要结合当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和马铃薯的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根外施肥以提高马铃薯的抗性和产量,此时期主要以高钾型冲施肥为主,一般随着花后两次浇水进行冲施。

5.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 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切刀消毒是剔除传染途径之一。 采取运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再者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 晚疫病防治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三是选用64%杀毒矾400 倍液,亩喷施50 千克,一周一次,连喷3 次。病毒病防治一是推广脱毒品种,二是防蚜治病,蚜虫用40%的氧化乐果1000 倍液―2000 倍液喷防。 病毒病发病初期用1.5%枯病灵乳油1000 倍液,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防。 青枯病目前药剂防治较难,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六、收获

马铃薯当植株生长停止, 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加,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利用块茎应提前5~7 天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

猜你喜欢
补苗切块块茎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比萨切块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西兰花切块去芯机构设计与试验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