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大蒜的特性及栽培要点

2015-02-24 14:03孙玉厚
现代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蒜瓣菜薹蒜薹

孙玉厚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农业局

一、概况

大蒜原产亚洲西部高原,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中国。 大蒜以其独特杀菌、抗病和保健作用深受各国人们的喜爱。

中国大蒜资源丰富,依鳞茎大小、多少,可分为大瓣蒜和小瓣蒜;依鳞茎外皮的色泽可分为紫皮蒜和白皮蒜两大类;依蒜薹的有无可分为无苔蒜和薹瓣兼用蒜。 主要品种有苍山大蒜、苏联蒜(杂交蒜)、嘉定大蒜、射阳大蒜、二水早、蔡家坡大蒜、狗牙蒜、拉萨白皮大蒜等。

二、栽培技术

1.整地施基肥

大蒜根系入土浅,要求表土营养丰富,因地膜覆盖栽培大蒜施肥不便,加之养分淋溶减轻,播种前除施腐熟优质厩肥5000 千克/亩外,每亩还应施入过磷酸钙50 千克,尿素15 千克、硫酸钾15~20 千克等速效化肥。

2.精选蒜种

蒜种大小与产量有密切关系。蒜种愈长出的植物愈茁壮,所形成的鳞茎肥大。 因此,收获前要选头,播种时要选瓣。 选择标准是:蒜瓣肥大、色泽洁白、无病斑、无伤口的蒜瓣。然后将蒜瓣分为大、中、小三级,即百瓣重500、400、300 克。

3.播种

秋播大蒜的适宜播期为9 月下旬~10 月上旬,春播以土壤解冻后尽早进行。 根据大蒜根系的特点,要求精细整地,深耕细耙,畦面平整。播前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平畦,畦宽1~1.9 米,畦长以灌水均匀为度。 每畦播种6~11 行,行距7~20 厘米左右。 覆土2厘米。 株距依品种及栽培目的而定,以生产鳞茎为目的的品种,株距为13~15 厘米,密度为25000~30000株/亩;以生产蒜薹为目的的品种,株距为8~10 厘米,密度为40000 株/亩左右。播种时,将大蒜的弓背朝向畦向,以使大蒜叶片在田间分布均匀,采光性能好。播种后3~5 天喷洒33%除草通(施田补) 乳油150 克/亩,然后覆盖地膜。

4.田间管理

大蒜播种后7~10 天即可出土,此时应用小铁钩及时破膜引苗,以使蒜苗顺利顶出地膜。如果墒不足,可浇一小水,促进发根出苗。秋播大蒜苗期较长,主要生长季节在秋末和初春。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使幼苗生长健壮,防止徒长和提早退母,加强追肥、中耕、保护幼苗安全越冬。

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后, 对肥水需要显著增加。应每10~15 天浇水一次,当新蒜瓣形成后,需要钾量增加,应追施一次草木灰或钾肥。 蒜薹采收前3~4 天停止浇水,以免蒜薹脆嫩折断。

蒜薹采收后, 植株中的营养逐渐向鳞茎中运转,鳞芽进入膨大盛期,需水量增加。 在蒜薹全部吸收完后,要增加灌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大蒜采收前5~7停止浇水,以防止土壤湿度过大,引起蒜皮腐烂,鳞茎松散,不耐贮存。

5.收获

(1)蒜薹收获。 及时采收蒜薹不仅能获得地柔嫩的产品,同时还能节省养分,促进鳞茎迅速膨大。当蒜薹露出叶口15~20 厘米,是蒜薹收获期。 菜薹过早降低产量,不易抽断。菜薹时尽量不要损伤叶片和叶鞘,以免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输送,降低鳞茎产量。

(2)鳞茎收获。 蒜薹收获后15~20 天,植株叶片逐渐枯黄,假茎松软,为鳞茎收获适期。收获过早不仅减产,也不耐贮藏;过晚蒜瓣容易分离,不便收获。

收货后,要及时晾晒,晒叶不晒头,否则鳞茎发绿,内部组成烫伤状,贮藏时易腐烂。待假茎变软时即可编辫,继续晒干,待干燥时即可贮藏。

6.大蒜的种性退化及防治措施

大蒜种性退化现象是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退化的表现是植株矮小,假茎细,叶色变淡,鳞茎变小,小蒜瓣和楔子蒜增多,产量逐年降低。发生退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无性繁殖,病的侵染使大蒜的生活力减退。

为了解决蒜种退化,可通过茎尖脱毒,气生鳞茎复壮,异地换种等措施,不断提高种性。

猜你喜欢
蒜瓣菜薹蒜薹
家乡的蕻菜薹
拔蒜薹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抽蒜薹
抽蒜薹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捣蒜泥
蒜苗成长记
春来菜薹鲜
蒜宝宝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