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15-02-24 14:03朱业建
现代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吸浆虫白粉病纹枯病

代 娟 朱业建

河南省太康县农业局

小麦是太康县的主要粮食作物。 近年来,随着作物种植水平和产量的提高,麦田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增多,抗药性增强,发生面积逐年增大,为害损失越来越重。 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掌握麦田病虫草害发生规律,提出如下防治意见和措施:

一、小麦播种期

1.病虫害发生种类

此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是地下害虫, 如蝼蛄、蛴螬、金针虫、小麦吸浆虫等。小麦黑穗病、根腐病、全蚀病是靠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播的,而且从幼苗期就开始侵染,因此,抓好种子和土壤处理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

2.施药技术及方法

首先做好农业防治,包括科学施肥,防止偏施N肥,或N、P、K 配比不合理。注意增施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要精心整地,深犁细耙。要适时播种,精良播种。做好这些,就是为小麦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为小麦高产打下坚实基础。其次突出做好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犁地前, 每亩用3%甲拌磷或3%辛硫磷颗粒剂2~3 千克撒施。 防治小麦吸浆虫每亩用林丹粉2~3 千克撒施。前茬为花生、大豆的田块应适当增加使用量。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常用方法,各地可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选用配方。

(1)每亩用乐垦一号微胶囊剂300 毫升,不加水或用少量水(100 毫升)洗瓶,可拌麦种25 千克。 既可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危害,又可防治来年麦田小麦蚜虫。 一般年份翌年春季不用防治蚜虫,特殊年份后期仅需一遍治蚜即可,省工省时,效果好。因乐垦一号内含有多菌灵成分,故对小麦苗期白粉病、纹枯病、锈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40%甲基异柳磷0.5 千克,加水10~20 千克,拌麦种250~300 千克。50%辛硫磷0.5 千克,加水10~15 千克,拌麦种200~250 千克。 拌种时先将药液配好后,边喷边拌,拌后闷种4~6 小时后播种。

(3)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选用“满适金”“硅塞菌胺”“适乐时”“敌委丹”“苯醚甲环唑”等药剂拌种。每亩用“满适金”40 毫升,拌麦种10~15 千克, 既可防治小麦全蚀病, 又能及早控制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

二、及早开展化学除草

太康县东部沙土、 沙壤土区的杂草优势种为荠菜、播娘蒿、婆婆纳、宝盖草。西部、南部粘壤土区杂草主要优势种为猪殃殃、播娘蒿、泽漆和刺儿菜。中部地区以泛区农场为中心的附近区域,近年来早熟禾发生严重。 从全县整体上看,近年麦田杂草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多种杂草对苯磺隆产生抗药性明显,特别是荠菜和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药性增强。生产中有人随意加大苯磺隆的用量, 而对后茬又极不安全,尤其是沙土区。二是杂草优势种发生变化。中部、西部地区,包括西夏、叶埠口、逍遥、址坊、奉母、艾岗等乡镇,禾本科杂草发生严重,其种类主要是野燕麦、早熟禾、看麦娘和棒棒草。 因该类除草剂成本较高,许多农民不够重视。 如不及早开展大面积的宣传和防治工作,一旦面积蔓延扩大,对生产防治压力很大,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防治麦田杂草应本着越早越好的原则,一般在冬前11 月中下旬,大部分杂草出苗后进行施药。特殊年份,若冬前遇到干旱或低温,春节后应及早开展防治。施药技术及方法:

1.沙土、沙壤土区,荠菜、播娘蒿、婆婆纳为主的田块, 每亩用10%苯磺隆15 克或75%苯磺隆2~2.5克加10%苄嘧隆10~20 克,加水30 千克(两桶)均匀喷雾。

2.以猪殃殃、泽漆发生为主的地块,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20~30 毫升加10%苄嘧磺隆10~20克,对水30 千克均匀喷雾。若猪殃殃与播娘蒿混合发生的地块可用氯氟吡氧乙酸与苯磺隆混合喷雾。泽漆发生严重且施药偏晚的地块,氯氟吡氧乙酸每亩用量可加大到50~70 毫升。

3.刺儿菜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力虎”(30%二氯苯啶酸)10 毫升,加水15 千克,实行点片喷雾。

4.野燕麦、早熟禾、看麦娘、棒棒草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100 毫升,对水30 千克均匀喷雾;对以野燕麦、早熟禾和猪殃殃为主的地块,可用6.9%精恶唑禾草灵75~100 毫升加20%氯氟吡氧乙酸30~50 毫升兑水加30 千克喷雾;以野燕麦、荠菜、 播娘蒿为主的地块, 用6.9%精恶唑禾果灵与10%苯磺隆混合喷雾。每亩用50%的异丙隆100 克加10%苯磺隆15 克混合加水30 千克喷雾,对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返青、拔节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返青、拔节期一般是指2 月下旬~3 月中旬,此期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有:麦田杂草、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芽、麦蜘蛛。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麦田杂草,早控麦蚜和麦蜘蛛。施药时应采用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的方法,搞好综合施药。

施药技术及方法:

1.防治小麦纹枯病

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 毫升或20%井冈霉素粉剂75~100 克, 或20%三唑酮乳油50~80 毫升,加水30 千克喷雾。 为及早控制麦蚜、麦蜘蛛的早春基数, 喷药时, 每亩可加入40%的氧乐果50~100毫升与上述药剂混合喷雾。

2.防倒伏

在小麦拔节初期,即第一节间2~3 厘米时,若田间群体偏大,N 肥偏多,墒情较好,后期易造成倒伏的麦田,每亩用15%多效唑40 克,加水30 千克喷雾。喷施多效唑一是不要重喷, 二是施药时间不能过晚,一般年份应在3 月15 日以前。

3.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按前述方法及早施药,施药时间最晚不得超过3 月15 日。

四、拔节孕穗期

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 是小麦拔节孕穗的高峰期,也是小麦生长的旺盛期。此期因小麦生长旺盛,田间荫蔽,加之气温回暖,多种病虫害开始上升危害。因此说拔节孕穗期是麦田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阶段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夺取后期防效,获得小麦高产的重要一环。

施药技术及方法:

1.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60~80 毫升,或15%三唑酮粉剂100~150 克, 或12.5%烯唑醇20~30 克,加40%氧乐果100~200 克对水30 千克均匀喷雾。 即可有效防治白粉病、锈病,补治纹枯病,又能较好防治麦蚜、麦蜘蛛。 若前期拌种时使用乐垦一号等一拌无蚜害的田块,此次杀虫剂可不加或少加。

2.小麦条锈病发生偏早和严重的年份,应采用上述方法多次喷药,一般3~5 天喷一次,连喷2 次以上;锈病、白粉病发生轻的年份,此阶段也提倡喷药保护和预防。

五、扬花、灌浆期(后期)

4 月下旬后,小麦进入扬花期、灌浆期。 此期往往由于天气多变,病虫害加剧,此期应注意防治的病虫害有小麦吸浆虫、赤霉病、穗蚜、白粉病、锈病、叶枯病、枯病、颖枯病、黑胚病等。

施药技术及方法:

1.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一般在4 月底至5 月初,若此期干旱少雨,该虫出土困难,发生期后移。若此期墒情适宜,出土期提前。 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是抓住成虫出土盛期施药。 防治方法:一是在成虫出土前(时间约在4 月15~25 日),每亩用3%甲拌磷颗粒剂3~5 千克,加适量细土顺垅施撒。 二是在成虫出土盛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 倍液喷雾。

2.小麦赤霉病

小麦扬花期若遇3 天以上连阴雨,天晴后应抓紧喷药防治,若连阴雨持续时间长,雨停后应抢时喷药防治。 防治方法是每亩用50%的多菌灵100 克,加水30~50 千克均匀喷雾,3~5 天喷一次,连喷2 次以上。

3.小麦穗蚜

凡前期未采用乐垦一号等无蚜害类拌种的,或前期防治失时的,此期蚜虫繁殖进入高峰期。 防治蚜虫要及早动手, 当百株有蚜虫500 头以上时进行施药。防治穗蚜的药剂很多,可选用的药剂有: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100 毫升/亩、10%吡虫啉20~30 克/亩、5%啶虫脒20~30 毫升/亩、40%氧乐果100~200 毫升/亩加水30~50 千克均匀喷雾。

4.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叶枯病

每亩用20%三唑酮80~100 毫升, 或12.5%烯唑醇30~40 克,或25%丙环唑15~20 毫升,加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白粉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12.5%腈菌唑15~20 毫升,加水30~50 千克喷雾。 叶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与上述农药交替轮换喷雾。

5.为预防小麦后期干热风,补充小麦营养,在后期喷药时,每亩可加入磷酸二氢钾80~100 克、灌匀等优质叶面肥,与农药混合喷雾,达到防病、治虫、增产目的。

猜你喜欢
吸浆虫白粉病纹枯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南皮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