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2015-02-24 14:03
现代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放苗毛管墒情

金 萌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在常规玉米种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增三改五提高”。“一增”就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传统玉米种植模式栽培密度一般为4000 株/亩,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后,栽培密度可提高至5000 株/亩以上, 近几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栽培密度最高可达到6000株/亩。 “两改”一改是栽培技术,采用覆膜栽培,二改是灌溉技术,大水漫灌改为滴灌,三改是施肥技术,将传统的“一炮轰”改为水肥一体化,分次追施。 五提高是指采用膜下滴灌可以提高地温、 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玉米产量。

一、主要技术措施

1.滴灌系统设计

首先选择有水源并能实现灌溉或者有可开发水源并能满足灌溉要求的耕地。水源可以是机井、泉水、水库、渠道、江河、湖泊、池塘等,但水质必须符合灌溉水质的要求。滴灌系统的水源还要求要有相应的输配电工程。 其次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

要想达到滴灌的最佳效果,设计必须合理,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水源选择、首部各器件型号,还要根据水源供水能力和首部控制面积,确定主管道、支管道的直径、承压能力和管道布设长度;主管道尽量不要增加转弯,避免增大水压损失。 地上管道布设要充分考虑种植方向、轮作倒茬、农机作业等,在保证灌溉均匀度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少布设地上管道,方便耕作管理。 滴灌毛管的布置间距要考虑作物种植间距,滴灌毛管的每根长度要根据地形和水源的供水压力进行确定,一定要保证灌溉均匀度和滴灌毛管末端的灌水压力。 如果过短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过长则不能保证灌溉需求。 滴灌系统的设计、设备的选型以及安装和试运行都应该有专业人士来进行。

2.平整土地

在覆膜前浅旋耕,平整地表,耕层深18~20 厘米,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深松机深松,耕作深度在30~35 厘米,为覆膜、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覆膜播种

播种前喷施除草剂,抑制杂草生长。 使用玉米施肥、播种、覆膜、铺管一体机进行播种,采用大小垄单粒播种,可根据当地情况实施全覆膜或宽覆膜,亩播种密度保证在5000 株以上。 种植玉米品种选用高产耐密品种,如KX3564,先玉335,登海605 等。地膜应选用0.008 毫米厚度以上的地膜,提高收获后的地膜回收率。

4.灌水制度

播种到出苗期:干播条件下,根据土壤墒情滴出苗水,次滴水5~8 立方米/亩;

苗期:应根据苗情、土壤墒情等灵活掌握。一般不灌水,进行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茎秆增粗,减轻倒伏和为增产打下良好基础。 过于干旱,则滴一次保苗水次滴水5~10 立方米/亩;

拔节期:滴水1 次,次滴水10~15 立方米/亩;

大喇叭口期: 滴水1 次, 次滴水15~20 立方米/亩;

抽穗开花期: 滴水2 次, 次滴水15~20 立方米/亩;

灌浆期:滴水1 次,次滴水15~20 立方米/亩。

具体时间和滴水量根据土壤墒情、天气和玉米生长状况及特性适当调整,降雨量大,土壤墒情好,可不滴或少滴水。

5.施肥制度

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氮、磷、钾及微肥密切配合”的原则,配方施肥、以产定肥。 通过增施农家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的目的。农家肥结合翻耕施入;磷肥、钾肥、锌肥可以结合耕翻或播种(种、肥隔离,穴施或条施)一次性施入。 氮肥30%~40%做种肥施入, 60%~70%做追肥结合灌溉随水分次施入。

6.田间管理

1.在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放苗,防止温度过高地膜烫苗。放苗应选择晴天早、晚,中午或大风天气不易放苗,放苗后用细土将放苗口盖严。 同时检查出苗情况,及时补种,保证栽培密度。

2.病虫害防治。 做好玉米螟、粘虫等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3.合理灌水,追肥。 应避免过量灌溉和过量施肥,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

4.做好收获后地膜和滴灌毛管的回收工作。

二、技术推广综合分析

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经多年推广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平均亩产量830 千克, 最高可达到1000 千克以上,较常规种植玉米亩增产100~150 千克,亩增加纯收益381.5~501.5 元。 同时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亩节水50%以上,亩节肥20%以上,极大地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经济、生态效益良好,推广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放苗毛管墒情
圆柱式滴头内镶及外包对滴灌毛管水力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高阶煤煤岩毛管压力曲线新数学模型及关键参数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诗意的劳作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毛管入口流量估算方法与验证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Φ55mm系列毛管工艺优化研究
神经网络法在土壤墒情预测中的应用
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