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2015-02-24 14:03
现代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空壳忻州市联合社

高 霞

忻州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最近就忻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听汇报、看现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部分社员交谈、召集部分县经管站负责合作社的同志集中到神池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方法,对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作了认真仔细的交流和研讨,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379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种植业3047 家,养殖类3076 家,运输类4 家,加工类43 家,服务类264 家,销售类82 家,储藏类4 家,生产资料类27 家,其他类2832 家。 在示范社创建方面, 全市共有国家级示范社18 个, 省级示范社185个,市级示范社365 个,县级示范社852 个。在工商局登记的联合社3 个,其中五寨2 个,宁武1 个。全市合作社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总体发展势头强劲。 近4 年每年以千个速度增加。原平市发展到1173 个,居全市之冠,忻府区、原平市、五台县累计发展总数在1000 个以上。

2.规模日益扩大。 不少新成立的合作社注册人数都达到了20 人以上;一些原有的发展较好的合作社也以自身的优势吸引了不少新成员加入。 目前规模在50~100 人的合作社有181 个,100~500 人合作社有41 个。

3.联合社建设拉开序幕。 五寨县精特优农副产品加工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注册成立,拉开了我市联合社建设的序幕,点燃了合作社联合发展的星星之火,对我市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里程牌意义。

4.产业类型更加多样化。 由主要的种植、养殖业生产领域向农业生产服务、 加工服务、 销售服务、渔业、技术信息、农机、花卉苗木、甚至刺绣等领域延伸。

5.出现了一批示范效果好、带动服务能力强的典型合作社。 像代县的美意葡萄专业合作社、岢岚县的益园野生菌专业合作社和吴家庄穗丰小杂粮加工专业合作社、神池县的六合园粮油专业合作社等都是其中的好典范。

6.公益性合作社的出现。 神池县靖松林业专业合作社, 由一名退休老干部出资10 万和几个村干部出资20 万,共同注册,不为盈利,而以绿化乡村为目的,在当地很有影响。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贷款难,融资难,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业务做强做大,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由于我市绝大多数合作社起步较迟, 经济基础薄弱,共同积累少, 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只是极少数,因此多数合作社可用资金主要来自成员入社的股金。而不少合作社当初为了不影响农户入社的积极性,股金定的都比较低,致使已成立的这些合作社多数因资金短缺,运转艰难。 对于那些已有一定基础的赢利合作社,提取的公积金数额也不大。 目前忻州市以合作社名义贷到款的很少,大多是依靠个人关系,以合作社理事长个人名义贷款,或者靠朋友或单位、企业担保,方能贷到少量款。

2.人才缺乏,导致合作社运行水平不高。 目前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基本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比如,五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合作社理事长只占理事长总数的12.4%。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 但也仅限于技术指导,难以参与决策,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

3.管理欠规范,合作社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群众兴办热情高涨,这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合作社内部管理存在不规范问题。虽然合作社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等必要机构,但有些还流于形式,很少组织活动;有些由企业改建过来的合作社,没有严格执行 “一人一票、按交易量返还”等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差,有的合作社“企社不分”。从中不难看出,无论是民主管理,还是财务管理,都存在规范问题。

4.重建轻管,合作社建设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目前合作社建设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规范、重建设轻指导、重扶持轻监管”问题。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在引导、服务合作社发展工作中,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也有不少地方,只注重发展数量的增加, 而忽视了运行质量的提高;有的在帮生上下功夫,而在帮规范上精力不足;有的只重视争取扶持项目,而不注重项目实施的监管。

5.数量多、质量差。 全市9379 家合作社,其中有60%多的全部为“空壳”合作社,这些“空壳”合作社成立的目的不纯,不是为了套取政府项目资金,就是为了骗取贷款,“空壳”合作社的存在,对营造全市合作社良好发展秩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6.合作社类型比较单一。 长期以来,政府的推动力度小,合作社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全市合作社大部分为种植和养殖类,加工、销售、服务类的很少,联合社发展也是举步维艰,发展模式大同小异,不利于我市打造“小杂粮基地”战略的实现。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1.抓好“四个规范”,大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 一是合作制度要规范。 二是合作服务要规范。 三是合作业务范围要规范。 四是合作分配机制要规范。

2.加大对合作社发展的扶持力度。 结合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和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设立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 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宣传和对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力度。

3.多组织实地经验交流会。 我们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农村精英们,实地参观一些优秀的合作社发展模式,这种培训,既形象又生动,且极具说服力,给人的感触颇深,对全市合作社的发展必将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4.建立健全合作社发展规范监管体系。 建议一方面市政府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 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管理,让民间成立类似协会的合作组织,让协会来组织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 农业农经部门只负责政策传导和规范指导。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5.取缔“空壳”合作社。 建议市政府组织开展一次取缔“空壳”合作社的行动,真正做到合作社底清数明,营造良好的合作社发展氛围。

猜你喜欢
空壳忻州市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忻州市强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196个村集体不再“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