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节水农业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5-02-24 14:03温志国张琛平孙小兵
现代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旱作巴彦淖尔项目区

温志国 周 强 张 怡 张琛平 孙小兵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黄河上游,是全国最大的引黄自流灌区,自古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称,但是从2003 年始黄河水量分配由原来的灌溉水约50 亿立方米减少为38 亿立方米,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又由于全市年降水量为130~180 毫米, 年蒸发量高达2300 毫米以上, 是降水量的十几倍,现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一、巴彦淖尔市水资源现状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来源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地表水,主要是引黄河水和降水;第二是地下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5.46 亿立方米(2013 年统计),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8.99 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2.06 亿立方米,全市年总用水量43 亿立方米,在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量占98.1%,工业用水量占0.85%,生活用水量占1.05%,人均年用水量2471 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占98%以上,是用水最大户,众所周知,巴彦淖尔市属于无灌溉就无农业的地区,水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巴彦淖尔市土地总面积6.4 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100 万亩。 全市地貌特点分为西部乌兰布和沙区,中部河套平原和阴山山地,北部为蒙古高原,东部为低山丘陵等三个类型区。 由于地形地貌的不同,形成了乌兰布和沙区以引黄河水为主,井灌为辅的井渠双灌农业区, 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灌溉农业区,东部以雨养农为主的旱作农业区。耕地主要集中在河套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影响巴彦淖尔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600 立方米, 每亩耕地占有568 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程度很低,农业用水普遍采用大水漫灌,各类灌区大部分是土渠输水,渠系的利用系数仅0.3-0.4 左右,大部分变为无效水而损失,据测算,灌区平均灌溉额435 立方米/亩.年,灌水量超过作物需水量的1 倍左右,同时,种植方式、作物品种选择、耕作措施、施肥方式以及水资源管理利用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对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 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出路,解决好我市所代表的水资源类型区的水分高效利用率,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对于合理用水,有效节约水资源,增加农业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减轻因缺水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巴彦淖尔市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

1.巴彦淖尔市有许多农民节水观念还很滞后,对水是商品的意识不强,传统的大水漫灌还普遍存在。

2.有些地区种植耗水作物比例仍然很高,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把提高水资源效益的重点放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来,充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水效益的最大利润化。

3. 旱作节水农业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多种力量参与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发挥和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

4. 旱作节水资金投入不足, 各部门难以协调配合。 旱作节水农业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必须协调诸多部门的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此项工程。 工程实施过程中,即要做到统一规划,又要统一指挥,但资金投入少,各部门难以协调配合,旱作节水农业工作不能高效率的展开。

三、发展巴彦淖尔市节水农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巴彦淖尔市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首先,必须要依靠科技,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其次要采取综合措施,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工程节水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旱作节水农业与管理节水相结合。 通过大力推广农业、农艺、生物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减日趋紧张的用水矛盾。 近几年我们按不同水资源类型,推广六种节水技术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1.推广应用工程节水技术模式,包括修建防渗渠道,山旱区推坝蓄水。

2.推广覆盖保墒技术,即以地膜覆盖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主要内容,少耕,减少蒸发,地膜覆盖达到560 万亩。

3.推广平地缩块,深松深翻技术,即通过平整土地,缩小地块增加灌水的有效性;深松深翻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年深松耕地面积20 亩以上。

4.推广开沟起垄种植技术,即用开沟机具开沟起垄,作物种在垄背上,通过垄沟浇水,减少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

5.推广以肥调水技术模式,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6 万亩,并配合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培肥地力,调控水分。

6.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即小麦套葵花、小麦套玉米、小麦套饲甜菜、瓜类间种葵花等立体栽培模式,高效利用水资源,同时延长地面覆盖时间,减少蒸发。

7. 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2015 年达到100.3 万亩。 通过这些措施,限定亩用水量,用水实行定额,水资源效益相应提高。

四、解决对策

1.把节水农业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巴彦淖尔市把提高水资源效益的重点放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将水资源引向用水少,产出大的优质高效农作物上,将更多的水资源向特色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配置。 既通过节水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农业产业化必将推动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巴彦淖尔市的五原县根据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把用水少,耐旱,抗盐碱葵花做为支柱产业,葵花面积年均达100 万亩,同时建起全市最大葵花批发市场,引进了安徽真心食品、呱呱叫、金鹿植物油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00~300 元。 充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水效益的最大利润化。 还有脱水菜产业化生产、蕃茄加工产业化生产、前旗枸杞产业化生产等都是由于节水技术与特色种植增收增效的有机结合,效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全市农村经济结构更趋向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有了提高。

2.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全市节水农业发展

根据水资源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区,探索各项目区所代表水资源类型的节水农业的特点,用节水农业项目区的典型经验引导周边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 例如,五原县争取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在本县隆兴昌镇建起了引黄灌溉和打井灌溉双灌类型的节水农业项目区。项目区建设总面积5000 亩,建设完成膜下水肥控制技术500 亩,低压管道灌溉1500 亩,田形整治2000 亩,开沟起垄1000 亩,引进耐旱作物品种十几种,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十多项。 项目区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措施辐射了周边五个乡镇。在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建起了井灌类型的项目区,主要以软管输水技术和脱毒马铃薯种植以及保护地技术应用为主。项目区的建设成果带动了全市节水农业的全面发展。

3.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工作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我们从实际出发, 因地、因时、因作物、因财力稳步发展有本地区特点的旱作节水农业。选择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技术,组装和集成节水高效农业技术模式。特别加强技术创新和开发应用,走“土”“洋”结合的发展道路。 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及农民技术干部的培训,努力提高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科技素质,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为节水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全面加强管理节水

遵循节水农业和管理节水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市全面推广测流量计费,按亩计次的收费办法,彻底改变过去吃“大锅水”的弊端,随意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逐渐提高农户对水的商品意识,提高水资源效益。 建立用水管水协会,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5.针对全市节水观念滞后的农民,我们要加大节水宣传的力度

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信息、报刊、印发资料、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宣传旱作节水农业,让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为建立节约型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我国北方旱作区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山西寿阳为例. 中国农业科学院. 雷波,2005-06-01.

[2]中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初探.农业工程学报告.吴普特;,冯浩,2005-06-30.

[3]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猛,2007-06-01.

猜你喜欢
旱作巴彦淖尔项目区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冬日花开农事忙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牤牛河人工湖工程项目区水资源论证分析
作品选登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