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中保护利用草原

2015-02-24 14:03王建耀
现代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牧区农牧民畜牧业

王建耀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从总体看, 内蒙古草原牧区旗县处于贫困的边缘,既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又面临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双重挑战。 因此,牧区旗县在工业化进程和草原保护的矛盾关系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要处理好工业化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加快建设、永续利用的方针,正确处理好生态、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草原“绿起来”、草原畜牧业“强起来”和农牧民“富起来”的目标。 具体要以2011年开始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政策为指导,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

保护就是最大的草原生态建设,落实草原保护制度是根本是关键。

一是继续落实和完善革原家庭承包制。目前全区大部分草原已经承包到户,承包面积已达到86823.66万亩,其中承包到户面积81307.42 万亩,联户承包面积4562.84 万亩,涉及农牧户160 多万户;还没有落实到户的,要尽快落实到户。已经落实到户的,要抓好草原承包合同管理,特别是在生态移民过程中,要严格规范草原使用权流转行为,推进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要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原。 要加快开展基本草原的划定、保护和管理工作,严格草原的征占用审批程序,保证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三是实行草畜平衡制度。 落实草畜平衡制度,是国家进行草原管理的一项政策,是遏制草原超载过牧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农牧民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有效方式。 全区已与近40 万牧户签订了草畜平衡责任书,成效十分显著。 今后要把建立草畜平衡制度作为草原保护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 科学核定载畜量,强化草畜平衡管理,尽快扭转超载过牧的局面。

四是实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全区开展禁牧休牧工作,生态效果十分显著。 现在大部分盟市和旗县都制定了禁牧休牧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禁牧休牧工作。 但从全区来看,还存在地区间不平衡现象,个别盟市和旗县,在禁牧休牧制度的落实上缺乏应有的制度和措施,禁牧休牧力度不够。 要进一步加强禁牧、 休牧和划区轮牧的监督管理与技术指导,退化、沙化严重的地方,要实行禁牧;植被较好的地方,要实行季节性休牧的划区轮牧,促进草原生态恢复。

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要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草、灌、乔相结合。对于像内蒙古自治区这样十年九旱, 大多数草原年降水量不足200 毫米的地区来讲,必须要以恢复草原生态植被为主,以保护为主,防止因违背自然规律而造成对草原的破坏。发展草原畜牧业,还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畜牧业发展,用商业化的理念谋划畜产品营销,加快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全区畜牧业必须依托草原资源的优势,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草原生态牌。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保护好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好生态文明;二是打好草地农业牌。 我们不仅要重视粮食安全,而且要重视食物安全。 草地是食物的重要生产地,草地农业对于扩大食物来源,维护食物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区在发展草地农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应该把这个优势充分利用好。 三是打好绿色牌。 内蒙古大草原基本没有污染,生产的畜产品都是绿色的、安全的,应当发挥好这个优势。实践证明,打好这三张牌,就可以更好地促进草原的保护建设与利用,更好地提升全区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无论是开展草原保护建设,还是发展草原畜牧业,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内蒙古自治区在退化草原改良、人工草地建设、优质牧草培育、草原鼠虫害防治、 牲畜品种改良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都离不开科技创新。今后要着力抓好优质牧草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天然草原的改良、科学饲养方式的普及推广以及农牧民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

三、建立牧区工业化和生态保护的互动发展机制

第一, 最大限度地克服工业化发展的负外部性。牧区工业化发展中的资源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不仅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对于减少负外部性影响,克什克腾旗通过税收、明晰产权、建立责任制等形式来解决,效果明显。

第二,最大程度以工业带动牧区经济发展。 牧区工业化发展既是吸附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一方面形成工业凭其优势带动畜牧业发展,尽快实现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让工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让农牧民尽快能够积极主动迎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社会全面发展包括由工业带动的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文化思想意识的转变。 只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第三,建立以政府和企业为主体的草原生态环境开发保护机制。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法律规范和制度、宏观调控、提供政策和部分资金支持上,实现市场难以解决的资源环境保护问题。企业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通过生态税等形式自发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四、下大力气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

草原具有经济和生态两大功能,传统的草原畜牧业主要强调经济功能,忽视了生态功能,这也是造成草原资源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转变草原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就要坚决摒弃三种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即靠天养畜、单纯依赖自然资源放牧的生产方式;以经验为主、自给自足的饲养方式;效益低下,资源消耗大、数量增长为主的外延发展方式。 在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上对传统草原畜牧业进行改造,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草原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草原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草原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草原畜牧业,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引领草原畜牧业,用培养新型牧民发展草原畜牧业。 走以提高牲畜质量、提高个体产出为主的质量效益型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实现牲畜良种化、饲养科学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特别是推行以灌溉为主的饲草料种植和以划区轮牧为主的打草场建设, 解决饲草料短缺问题。优化结构,因地制宜,提高优质畜种比例,提高单产和效益。

五、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生态保护建设的战略思路要从 “以经济效益为主”转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生态优先”上来。要进一步处理好保护、建设与利用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协调。 更加注重保护环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牧区要充分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大建设力度,恢复和提高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农牧业, 充分发挥全区农牧业的互补优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采取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等措施,推进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实现农牧业协调发展,农牧民共同增收。 深入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战略,举绿色旗、打特色牌、走生态路,加快牧区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和风能、沼气等洁净能源普及步伐, 积极推广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等节约型技术,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六、强化草原执法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坚持依法治牧、依法治草,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力度,坚决查处乱开滥垦草原、非法征占用草原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 加强草原执法体系建设和监理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各项制度,改善执法条件,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保护好草原生态,维护好农牧民利益。

强化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是草原鼠虫害发生最严重的省区之一,也是草原防灾的重点地区。 要加强草原鼠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做到及时、快捷、准确。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防止鼠虫害蔓延。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增强防火意识,强化草原防火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草原火灾应急机制, 搞好防火隔离带建设,做好防火物资储备,有效提高防扑火能力。

猜你喜欢
牧区农牧民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