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托互联网+ 构筑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渠道

2015-02-24 14:03乐有亮
现代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农牧民龙头企业

乐有亮

内蒙古自治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有独特的草原、 气候和水源等条件,与之相对应的乳、肉、绒、小杂粮等农畜产品极富区域特色。2014 年自治区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50.6 亿斤,继续保持全国第10 位,在大旱之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也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了4871.7 千克/公顷。 养牛业发展迅速。 截至2014 年底,全区牛存栏630.6 万头,增长3%;全年牛出栏336.8 万头,增长5.2%;牛肉产量54.5 万吨,增长5.3%;牛奶产量788 万吨,增长2.7%。肉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4 年底,全区羊存栏5569.3 万只, 增长6.3%; 全年羊出栏5665.7 万只,增长4.9%;羊肉产量93.3 万吨,增长5.1%。家禽生产进一步恢复。截至2014 年底,全区家禽存栏5033.7 万只, 增长1.9%; 全年家禽出栏11534.9 万只,增长1.5%;禽肉产量22.6 万吨,增长1.2%。 农畜产品产量连续增加,销售流通环节成为农牧民增产增收的最重要一环。内蒙古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地理条件,使其农畜产品非常符合现在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 那么,如何依托互联网+,构筑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渠道,为农牧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呢?

一、借助互联网打造农畜产品品牌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牛羊肉品质好, 名声在外,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销售平台,各自为战,造成市场上鱼龙混杂,最终受害的还是锡林郭勒盟畜牧业产业及广大以养畜为生的牧民。 为此,应创新品牌授权机制,以盟市或旗县为单位,由政府出资收购“乌珠穆沁”“苏尼特”等地域色彩浓厚,但在区外不是很知名的品牌和商标,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制定详细的品牌管理制度,整合当地鱼龙混杂的牛羊肉产品和品牌,采用母子商标的形式进行统一运作,借助互联网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宣传和统一监管等措施,形成企业联手打造品牌的氛围,再借助互联网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形成整体的品牌效应。

二、借助互联网实现龙头企业带动

在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农牧民一家一户抵御市场风险越来越力不从心,单枪匹马在互联网上搞销售流通,市场认知时间长,很难产生流通规模和效益。而绝大部分企业都有自己成熟的网络信息和销售渠道,如果能够依托龙头企业,尤其是知名龙头企业带动,对稳定农牧民的生产规模,带动农牧民提质增效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呢? 对龙头企业来说,生产农畜产品的产业基地是农牧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过的历程来看,在产业化发展初期,只要有加工就能带动农产品销售,在一定规模和水平范围内促进产业发展。但是随着农牧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工为王”逐步转化为“原料为王”,呈现出“候鸟经济”现象。 也就是说,哪里的农产品资源丰富、哪里的农产品品质达到加工要求、哪里的产业配套条件好,龙头企业就往哪里去。因此,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需要着力打造龙头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搞好基地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乳、肉、羊绒、粮油、薯菜、饲草料和林下经济及特色等七大主导产业, 努力打造一批上规模的产业基地。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标准,为龙头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安全、无污染的原料,通过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主导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从而实现农牧民和龙头企业的双赢。

总之,互联网+为农畜产品流通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更广阔的供销平台,尤其对地域辽阔的内蒙古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利用互联网促进农畜产品流通,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农牧民龙头企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堵点探究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西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
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问题初探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