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出路:回归形而上学

2015-02-24 21:26何云松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西方哲学哲学史本体论

西方哲学的出路:回归形而上学

何云松

摘要通过阐述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西方哲学的现状,考察了西方哲学的出路:研究哲学史、开展应用哲学研究、研究形而上学。重返、继承和发展传统形而上学,也许是西方哲学的真正的或最好的出路。

关键词西方哲学研究出路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1671-4741(2015)05-0042-04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

一、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

哲学这概念来自西方,与西方的哲学一脉相承就是现在的西方哲学。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带动西方文明的全球传播,其中就包括哲学的向外传播。西方文明之外的其他代表性文明接受西方的哲学之后,参照西方的哲学的内容和体系,整理自己文明中的相应部分,称之为自己文明的哲学,如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等,而西方的本来意义的哲学就称西方哲学。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哲学二级学科分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三足鼎立,而西方哲学是外国哲学下面的三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是有联系和区别的两个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主要在社会主义国家使用并列为哲学二级学科之首。西方学界把马克思哲学归于西方哲学名下,是西方哲学的现代部分的一个派别。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使用哲学这个词,意思为爱智慧。哲学这个词出现的时间与哲学出现的时间是两回事。哲学肇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他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并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但本原这个概念是年代上介于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之间的阿那克西曼德首先提出的。本原,指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源、始基或共同基础。哲学起源于对世界本原的探究,泰勒斯以后的古希腊哲学家大多继承这一使命,但直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才有较明确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指出,哲学是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学问;①作为存在的存在就是存在本身,即最一般的存在。作为具体事物及其运动、属性、关系等的存在分别是具体学科的研究对象,唯有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是对一切具体事物及其运动、属性、关系等的共性的最一般概括。因此,哲学是理论化的对世界的最一般看法,即理论化的世界观。形而上(最高抽象)是哲学的根本特征;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核心,也是哲学的别名。

研究存在的学问在中文中译为本体论或存在论。与本体论密切相关的是认识论,本体论和认识论是形而上学或传统西方哲学的核心。传统西方哲学围绕着世界本原问题,先后出现的基本问题有一与多、一般与个别、物质与意识。

有一个较流行的说法是,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有几分道理,但不甚恰当。学习自然科学一般都未必要学习自然科学史,但学习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却必须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科史。这是因为,自然科学有公认的真理,只学那个公认的真理就行了;而哲学社会科学大多没有公认的真理,只好把历史上有影响的各家学说都学了才算了解这门学科。但是,学科与学科史还是有不同的;学科以探究本学科的新的或未知领域为主要任务,而学科史以研究本学科的过去领域为主要任务。可见,学科先于学科史,哲学先于哲学史。成系统的西方哲学通史著作大概在黑格尔时代才出现,而西方哲学史成为大学里的主要课程时间还更晚。现在,哲学史成为西方哲学研究主要内容了,大部分哲学学者不是创新和发展哲学本身,而是研究哲学史。

哲学最早是一些人的自发的闲暇爱好。自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后,哲学成为一门专业,然后成为一项职业和谋生手段;哲学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而哲学创新则越来越少。这庞大的研究成果,除了是关于哲学史的以外,还有就是关于应用哲学研究的。应用哲学的名称很多,几乎每个哲学之外的学科或问题的名称后面加上哲学二字即是,如物理哲学、价值哲学、环境哲学,等等。

综上所述,西方哲学是研究形而上学的,是研究哲学史的,是开展应用哲学研究的。

二、西方哲学的现状

传统西方哲学发展到黑格尔之后发生转向,转向后的哲学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形而上学、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哲学的转向有三个主要方向:非理性主义、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方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方向;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向。前两者我国大陆学界称之为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在十九世纪中叶前后影响不大,待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逐步在世界哲学界有些影响。

西方哲学在黑格尔之后发生转向的主要原因,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看,在于黑格尔哲学本身,在于科学的形而上学黑格尔并没有建立起来。黑格尔哲学的最大矛盾是永恒体系与辩证法的矛盾。科学往往是体系性的,追求体系并没错。问题在于黑格尔追求的体系是永恒的体系,而永恒和辩证法是矛盾的。探究本原不等于追求永恒,但一些哲学家把探究本原理解为追求永恒的东西;这项事业始于巴门尼德,而柏拉图建立第一个关于永恒的东西的体系。对永恒的追求,既是人类精神的升华,也是人类生存惰性的表现。一些哲学家因追求永恒而推崇本质、一般、概念、理念、绝对精神,而现实世界不过是永恒的东西的产物。黑格尔立场坚定地皈依客观唯心论,就是因为他信奉只有思想(概念)是永恒的。②所以,黑格尔哲学最大矛盾也可以说是唯心论(永恒体系)与现实世界(辩证法)的矛盾。黑格尔哲学还存在其他一些弊端,如过分概念化和体系化,乃至于有些生硬和僵化。但黑格尔哲学又是很强大的,以至于没有别的哲学能超过它;也就是说,固然黑格尔哲学有重大缺陷,但哲学的道路向所有人开放,并没有人能拿出一个更高明的形而上学体系。那么,哲学只有转向,另辟蹊径了。

1.关于非理性主义、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方向。

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反对理性主义的形而上学。它们提出的意志、绵延概念具有本体意义,实际上是试图建立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形而上学。它们把意志、绵延神秘主义化,这与形而上学的理性本性是矛盾的。意志、绵延确实是世界中存在的某种现象,但视之为世界的本质,并完全排斥理性,显然是矫枉过正。

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是现象学、海德格尔哲学、黑格尔哲学的混合,并无什么创新哲学观点,主要是一种以哲学包装着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并不反对形而上学,他的现象学本体论把存在归结为意识的存在(自为存在)。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是在胡塞尔现象学和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基础上发挥出来的,提出基础本体论,认为两千多年来的哲学关注的只是“在者”而把真正的本体“在”忘记了。海德格尔反传统形而上学是为了建立新的“在”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认为“在”是动态的东西,这类似于柏格森的“绵延”。实际上,人的认识只能通过静态去把握动态,通过间断性去把握连续性,通过“在者”去把握“在”;否则,对“在”的把握只能诉诸非理性主义或神秘主义的描述。由于描述赖于语言,海德格尔就把“在”诉诸语言特别是非理性的诗的语言,认为语言是在的家。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尚有“在者”之嫌,那么他的存在概念已经是最抽象的“在”了。海德格尔的“在”的发现实际上是故弄玄虚,“在”的形而上学最终并没有建立起来,只是在描述在的过程中触及到一些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的现象。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出发点是通过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使哲学建立在严密科学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超越主客关系之外的先验自我。这样的先验自我无疑也是神秘主义的,自欺欺人的东西。人们不可能超越现实的主客关系之外去认识和把握世界。胡塞尔晚年转向关注生活世界,而关于现象学还没来得及收摊留下一大堆凌乱手稿就去世了。

非理性主义、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在二十世纪中叶就开始式微,而此时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方兴未艾。

2.关于实证主义、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方向。

美国哲学家蒯因认为,实证主义、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思潮一般都是反形而上学的,只是在分析哲学后期,和实用主义结合后,才有所谓的本体论承诺。

实证主义在哲学上主要继承英国经验主义,其特征为注重事实经验,排斥思辨观念和抽象原则。其实,除非完全走向哲学解构主义和虚无主义,否则在破传统形而上学之时,已经在立自己的形而上学,只是角度、方法、立场不同而已。逻辑实证主义的本体论倾向已经较明显了。经验主义的片面性和弊端在近代哲学中已经显现出来,实证主义只不过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支持下论证更精微些罢了。

分析哲学是实证主义衰落之后而继承它的反形而上学原则而开辟的哲学新路径,实质上也是为了挽救哲学。分析哲学认为,传统形而上学陷入混乱和止步不前,其失误在于语言的使用上出了问题,即使用了没有意义的或有歧义的概念和语言,表述没有遵循严密的逻辑;因此,哲学要做的工作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或创立人工语言,使哲学的表述象自然科学的一样精确。但逻辑分析遵循的是严格的形式思维;无论哲学还是日常生活,仅用形式思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形式思维本身是人们思维方式的局限的产物,而不是认识的对象本身以形式思维的规律存在着;认识的对象是运动着的,仅凭形式思维是不足以把握运动的对象的。分析哲学走向专业化、技术化后,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了。

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有交集,语言哲学部分也就是分析哲学,部分是语言本体论哲学,部分是应用哲学,即对语言进行哲学研究。现象学和解释学都有把语言本体论化倾向。语言在形式上只是符号和声音,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有对象和内容的,语言的内容是思维赋予的。思维和语言是分不开的,一个是活动,一个是活动必须的工具。语言因为表达了思维的对象和内容,就被认为是对象和内容本身,甚至本体论化,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3.关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向

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③但实践毕竟不是理论,而哲学是一种理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认为实践是首要的,有轻视形而上学倾向,因而理论上始终缺乏深度,没有直面西方哲学史上重大问题并进行深刻而令人信服的研究和解答,不被西方哲学界看重。马克思并不反对形而上学,但认为实践重于哲学;他自己在哲学上没花多少功夫,更没有建立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继承者逐步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色彩较浓,这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学术上的自由发展打了折扣;当下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频频出现的对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指责就是这种状况的反映。

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日趋式微之时,以德里达、罗蒂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兴起。后现代主义是彻底地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命根子,彻底解构形而上学就是抛弃哲学。因此,后现代主义发出哲学终结的呼声,推崇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

可见,黑格尔以后的上述三个方向的哲学的发展都面临各自困难;其他没纳入上述方向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发展亦如此。因此,西方哲学的发展逐渐呈现包容或融合趋势,一方面是现代西方哲学各大流派之间的融合,另一方面是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互包容与借鉴。

纵观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和现状,可以说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并没有成功,甚至是倒退;不过,转向探索也取得一些积极成果。现代西方哲学否定甚至抛弃传统形而上学的路径未必可行。

如今西方哲学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占据一席之地,一部分是研究哲学史的,一部分是开辟应用哲学研究新领域的,而哲学(形而上学)创新较少。

三、西方哲学的出路

西方哲学已经职业化,从业队伍庞大,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发展可能终结,但西方哲学不可能消亡。那么,西方哲学路在何方?通过前文可以看到,西方哲学的出路有以下三条,并且可以并存。

1.研究哲学史。

依靠前人的丰硕成果,今天的哲学学者仅凭着研究哲学史,哲学这碗饭就可吃下去,因为既有哲学史成果需要继承和传承。而文本史料既是过去史又是现代史,它总是需要今天的继承人来解读的,所以,研究哲学史的工作是做不完的。哲学史是前人成果的积累,如果今天的人仅仅研究哲学史,而不添加哲学的新内容,多少有点遗憾。

2.开展应用研究。

开展应用研究有两方面,一个是开辟应用哲学的领域,比如最近出现的生态哲学。这个路径虽然有广阔的领域,但也有遭人诟病和令人尴尬之处,那就是被指不务正业,抢人饭碗。本来搞哲学的研究形而上学是本行正道,形而下的各行各业自有各行各业的专家去研究,而且他们研究自己的行业比搞哲学的去研究他们的行业更在行。再说,对形而下的问题进行哲学研究,只要在形而上层面真正深入下去,就会发现说不出一个真理来,因为形而上学本身尚未达到真理。

另一个是研究时事热点问题,就是所谓从事纯理论研究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其实,对时务的看法,从事哲学的人未必比其他人深刻。古代从事哲学的都是智高一筹的人,今天泯然众人矣;古代从事哲学是出于求知的爱好,今天从事哲学多是从事一门职业。而且,哲学本身没有达到科学的程度,根据哲学观点看问题也未必科学。再者,强调从事纯理论研究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本身就是对纯理论研究的淡化。纯理论和实际生活的结合是要经过一些中间环节的,往往不是直接能与实际生活结合的,哲学尤其如此。搞纯理论的就让他纯去(如康德),少扰之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回归哲学正道,研究形而上学,使它不断接近乃至达到真理。

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是以往各代大哲学家的抱负,但只有黑格尔一人自信是建立起来了。黑格尔的自信是过了点,但不是没根据的,更不是吹牛。按着他的思路和体系,他的哲学就是真理的高峰。后人想超越黑格尔,如海德格尔、胡塞尔,但没成功;马克思望着黑格尔的项背,也只好自认为学生。④其他人也惹不起躲得起,只好改弦转向。但改弦转向到今天,几乎把哲学送进了死胡同。哲学已经职业化了,如果仅拿来混饭吃,形而上学的发展可以终止;如果要振兴哲学,就得重振形而上学。也许,重返、继承和发展传统形而上学,才是西方哲学的真正的或最好的出路。

本体论和认识论是形而上学的两大支柱。哲学史表明,当本体论发展到一定阶段仍莫衷一是时必然转入认识论的研究。康德对认识论的研究代表了近代认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黑格尔在认识论上有突破康德之处,这就是黑格尔立足于现实性与理性的统一,而康德分裂两者,认为现实性的东西仅仅是现象而理性是彼岸性的东西。但同时另一方面,康德对现象与本体的分裂,又恰好是对认识深刻分析的结果,那就是,人们不能离开人的认识来把握世界,已涉足到的世界是通过人的认识建构起来的,因此人为自然立法。黑格尔重在本体论的建构,在认识论上总体上不及康德缜密和深刻。

逻辑上,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核心,但本体论不能在认识之外建立起来。迄今哲学史上没有公认科学的本体论和科学的认识论。要建立科学的本体论,光在本体论自身内努力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同时建立科学的认识论,反之亦然。哲学没有具体研究对象,它的对象是最高抽象的存在,这样的存在只能靠思维来把握;那么它到底是思维还是物质,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两者关系如何,这就涉及认识论了。而认识论离不开主客关系,到底是先验论还是经验论,是从思想到物还是从物到思想,这就涉及本体论了。所以,只有科学的本体论和科学的认识论同时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才能建立。

总之,通过阐述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西方哲学的现状,考察了西方哲学的出路:研究哲学史、开展应用哲学研究、研究形而上学。重返、继承和发展传统形而上学,也许是西方哲学的真正的或最好的出路。

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8页。

②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1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页。

参考文献:

[1]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郭嘉〕

●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西方哲学哲学史本体论
最有思想的句子
最有思想的句子
中国西方哲学研究70年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改革开放40年来西方哲学研究的反思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
论西方哲学“看”世界的三种方式——兼论西方哲学世界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
哲学就是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