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质检机构计量器具管理质量的思考

2015-02-25 12:04余敏南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福建南平353000
西部皮革 2015年20期
关键词:计量器具管理问题对策

余敏(南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福建南平353000)

提高质检机构计量器具管理质量的思考

余敏
(南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福建南平353000)

摘要:提出通过以点带面方式,从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核心环节(设备采购、量值溯源、人员配备)着手,对设备管理过程中有显著影响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持续改进的思路纠正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过程中的偏离,提出采购前充分调研和论证、改进量值溯源管理、配齐配足设备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具体改进措施,力求使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在生命周期内能始终保持设计性能,满足质检机构高效、准确地获取检测结果数据的工作需求。

关键词:计量器具;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是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拥有的核心资产之一,是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并得到检验结果数据的硬件基础[1]。持续提高检测设备管理的质量,是质检机构科学、准确、高效地完成客户委托检验任务,满足并超越客户对检验质量、检验时效期望值的保证[2]。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质量检测需求的提高,政府不断加大对质检机构检测设备投入,质检机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以某地级质检所为例,至2013年设备原值已超1 300万元,拥有安捷伦公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上海蓝波公司局部放电检测仪,上海峰际公司成束燃烧试验设备等高值、大型检测仪器设备上百台套,装备水平的提高,使其有能力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每年完成5 000份以上检测报告。如何持续提高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质量,是当前检测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总量不断增加形势下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是满足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的要求,也是监管部门对质检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3]提出的要求。

1 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流程及问题分析

从采购开始直至最终报废,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涉及众多环节内容,典型的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伴随检测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总量不断增加,要管好、用好检测设备,就必须动态地对现有设备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偏离进行识别和持续改进,以持续适应质检机构的发展需求。

1.1设备采购环节

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采购主要问题有:

①有的检测能力建成后,由于业务量少或设备不稳定,年实际使用率长期徘徊在低位,而添置的设备花费却数万乃至数十万以上。一方面,设备使用频次少,另一方面,维持其正常状态及量值溯源费用却并不少。如某机构购买的国内某厂出品的气相色谱仪,受经费限制,过多地考虑了价格因素,后来在实际使用中设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与生产企业长时间沟通处置后,将原因归咎于使用人员技能欠缺,直到重新购买其他企业气相色谱仪后,才发现是设备本身问题,而此时已过质保期。

②有的设备购置之后没几年,国家发布了新的试验方法标准,原设备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停用。如某机构建立了水泥产品检测能力,之后随着新标准的发布,其主要指标胶砂强度项目的试验方法及所用设备(胶砂组成、操作方法、养护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原有设备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只能弃置。

③有的设备购买时只考虑到项目检验的需要,甚至仅凭经销商的推荐和宣传资料,使所购的设备最终出现不好用、不通用或基本用不上而闲置的情况,导致花大价钱购买的设备短暂试用后或闲置或损坏无法使用。如某机构购买的某型号“微波消解仪”,耗资数万元,短暂使用后,发现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匹配,无法正常使用,设备闲置至今。

④此外,还需要避免由于论证不足,造成科室之间重复添置功能相似、性能指标相互重叠检测设备的情况发生。

1.2量值溯源管理环节

量值溯源管理主要问题是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重复检定或设备失准仍投入使用,以及试验使用的标准物质量值溯源状态出现不确定。表现为:

①未仔细核对或未妥善保管检定证书,致检定证书未归档或丢失,无法直观判定设备量值溯源状态。

②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与设备溯源需求脱节或检定计划未有效执行,发生漏检。

③设备故障修复后,未在使用前再次检定或校准以确定设备准确度、测量范围已恢复正常。

④虽然是有证标准物质,但超保质期使用。

⑤标准物质定容配置成试验用标准溶液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使用或在标准物质说明书规定保存条件以外环境中保存、使用。如“乳清蛋白粉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标准物质”说明书要求“置于4℃冰箱中冷藏保存,使用前应恒温至室温,并充分摇动以保证均匀”。

1.3人员配备环节

人员配备主要问题是熟练的操作人员少,计量器具管理人员非专职,专业知识不足。表现为:

①大型精密仪器(如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电缆局部放电检测仪等)系统在安装验收后,生产厂往往只提供人员数量有限的免费培训,出于成本的考虑,最终参加培训的往往只限于一、两名试验员,且多是选择高学历的年轻员工担任试验操作员,由于年轻员工同时兼有流动性大的特点,一旦这些员工发生离职,他们带走了培训得到的技能以及更宝贵的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新的操作员由于未参加培训,经验少、不熟悉设备的特点,不能熟练地对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保养,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形成技术断层,严重时还能导致设备非预期故障的早期发生。

②计量器具管理人员往往是兼职的,且一般不具备设备使用专业知识,其职责一般定位于督促检查,设备的日常维护、保管基本上由一线检验人员兼任。由于日常工作量大,以及客观上存在的人员技能的差异性,一线检验人员在同时承担项目检验和设备管理的情况下,往往出现重使用轻维护的情况。此外,一线检验人员虽然有着高学历,但专业能力仅限于检验技能方面,较少涉及设备硬件维护、处置技能,对设备的维护、维修、操作等技能更多的依赖于专业人员的言传身教,存在小故障处置不当引发大故障而不自知的情况。

2 改进对策

2.1采购前充分调研和论证

新增检测能力时,综合考量适用性、可靠性、先

进性的关系,组织三人以上技术团体以可量化的方式,严谨地开展可行性论证及审查,论证应涵盖:

①未来业务形成的判断及依据。

②兄弟单位对同类设备的评价和推荐意见;

③多方了解该领域设备的发展动态,行业内对该类设备的品牌美誉度。

④近期试验方法标准的修订动向。

⑤购买主机时,以是否影响主机正常运行精度、可靠性为主线,结合考虑是否有必要同时配置原厂辅助件(如自动进样器、多种规格色谱柱等),以防盲目追求配套齐全降低可靠性的情况发生。

⑥不采用最低价中标模式采购,不盲目相信单一经销商的推荐和宣传,邀请多个合格供应商进行好中选优(性能和价格的综合)。

⑦科室之间能共用的设备,采用样品内部流转方式解决设备缺口。

充分的调研和采购前论证,能使最终采购的检测设备可获得最优性价比,兼具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功能性等特点。

2.2改进量值溯源管理

通过以下方式改进量值溯源管理:

①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采购前论证、计量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直至报废的全部内容,内页编号以防止缺失。

②设立专人(可兼职)专门负责对档案所涉及技术文件、技术记录的收集、保管,外借一般采用复印件方式,如确需原件外借,归还时要检查其完整性。

③设立专人(可兼职)专门负责执行周期检定计划,负责设备维修后投入使用的批准(评估是否需要再次检定或校准),并在对溯源结果进行确认后更新设备检定标识(三色标:红色停用,绿色检定合格,黄色准用)。

④有证标准物质专区、专柜存放,配备专用冷柜用于有证标准物质及其定容配置成的试验用标准溶液保管,严格按照标准物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条件存放,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定容配置后的试验用标准溶液用明显方式提示配置日期和有效期,以防止超期使用情况的发生。

2.3配齐、配足设备管理人员

通过以下方式配齐、配足人员:

①聘请业内专家、专业工程师到检验室现场培训,同时带动内部讲师的成长。

②大力开展培训和继续教育,内培为主外培为辅,二者协同。参加外培的人员学成归来需将所学内容通过内培进行传授,形成以“老人带新人”的机制,使一线检验人员的人才梯队不断档。

③设备管理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原则,定岗定责,开展技术考核、技术激励,从制度上形成尊重技术、尊重人才态势,促进技术人才成长。

④将掌握适度的专业知识列为任兼职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人员的上岗条件,同时为其提供适度的培训,以使其减少对一线检验人员的依赖,更好地履行管理和督促职责。

⑤将掌握适度硬件维护、处置技能为任一线检验人员的上岗条件,并为其提供适度的培训,目的是通过一线检验人员行之有效的维护保养,让检测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同时防止因小故障处置不当引发大故障而不自知的情况发生。

3 结束语

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虽难免出现质量管理偏离的情况,但是这种偏差是可以控制的。通过以点带面,从核心环节(设备采购、量值溯源、人员配备)着手,进而推及其他环节,动态甄别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过程中的偏离,针对原因采取措施,持续地进行适应性改进,能使检测设备在生命周期内能始终保持设计性能,满足质检机构高效、准确地获取检测结果数据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任海萍,王建宇,等.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202-204.

[2]李曙光,方华,等.国家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3,(1):9-10.

[3]国家认证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2:36-41.

作者简介:余敏(1969-),男,在职硕士,高级工程师,(福建省)南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质量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质量检验、质量控制。E-mail:190451635@qq.com。

收稿日期:2015-09-20

中图分类号:TS 57; F 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5)20-0032-03

猜你喜欢
计量器具管理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如何做好计量检定工作
医疗计量器具计量检定的重要性及检定中常见的问题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工业企业计量工作管理
关于村级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