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不同形态与大学职能演变及启示

2015-02-25 23:54曾成栋
学术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职能大学

曾成栋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大学的不同形态与大学职能演变及启示

曾成栋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大学,作为人类经久不衰的重要学术机构,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形态。大学的职能演变也伴随着不同的大学形态发展与推进。文章将大学形态分为“乡村形态”“市镇形态”与“城市形态”以及“多元形态”,从大学的不同形态来考察大学的职能演变,并从中引发一些思考。

大学;不同形态;职能演变;启示

何谓大学的职能?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张楚廷先生指出:“大学的职能,有时也被理解为大学的任务。讨论大学的职能主要是基于大学自身的理解。”[1](P97)“中国大学对于自己的职能有一种最简捷的表达,即出人才、出成果。职能、任务,细分起来会有很多,出人才、出成果是对其基本职能的一种表达。”[1](P97)张楚廷先生对什么是大学的职能做出通俗易懂且最为简捷有力的表述。

一、中世纪大学的“乡村形态”:培养人才的职能观的萌芽

高等教育界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产生在12、13世纪的中世纪欧洲大学,以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一些著名的大学为代表。当时的欧洲大学是两种类型的大学,一种类型是“教师大学”或“先生大学”,以法国的巴黎大学为代表,教师在授课学时、地点、形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决定权;另一种类型的大学是“学生大学”,以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学生在选择教师、解聘教师、选择学习科目、课程安排等方面有很大的决定权。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在以中世纪独有的大学形式中得以催生,同时倡导自由教育,主张自由知识的学习。

英国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纽曼关于大学职能的论述在其《大学的理想》一书中做出如下表述,“我对大学的看法如下:它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这意味着,一方面,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以传授和推广知识而非增扩知识为目的。如果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和哲学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应该拥有学生;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宗教训练,我不明白它为什么是文学和科学的殿堂”。[2]在纽曼的经典著作《大学的理想》中他明确指出了他心中的理想的大学是开展教学的场所,是传递、传承、延展知识的场所,是开展博雅教育,进行通识教育的场所,而不是进行科学研究、科学探究与科学发现的场所。“教学与科学研究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天赋,两者极难得兼。”[3]所以,中世纪的大学将通过教学与普遍知识的传授来培养某一特定领域的人才作为大学的唯一的职能。这个观点恰好与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1930年~1951年在任)的主张不谋而合,即“教育意味着教,教意味着知识,知识是真理,真理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因此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4]赫钦斯也是主张通过古典知识、普遍知识的教学与传授来培养人才,也视培养人才为大学的根本职能。

中世纪的大学游离于社会之外,是一座僧侣居住的村庄,从某种意义上说犹如“乡村形态”的大学,大学规模极小,人数也少,教师与学生实行自我管理,是自治的行会组织。中世纪的大学是高居于社会之上的“象牙塔”,它只注重古典知识

(神学、法学、医学、文学)与普遍知识的学习,看重自由学术,以自由教育为己任,反对实用教育,排除科学研究,更不要说社会服务了。

二、近代大学的“市镇形态”:培养人才与科学研究的双重职能观的衍生

“德国的大学与早期欧洲自然形成的大学不同,它一开始便是由诸侯或城市当局有意识建立的。雄心勃勃的地方诸侯们往往从政治统治和控制臣民思想意识,甚至实力炫耀的需要出发,建立起自己的大学”。[5]此时的大学的范围与规模在不断扩大,人数在剧增,小小的村落教堂或修道院完全不能满足知识的传授与教学的需要,大学开始涌向城市,这时的大学的规模随着人数的剧增与规模的扩大,俨然像一座“市镇”。“市镇形态”的大学是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市镇形态”的大学向城镇或市镇开放。传授普遍知识的教学已不能满足新知识的探索与发现的要求,不能满足学术发展在技术、手段、方法、内容等方面在广度与深度上的要求,更不能顺应大学由时代变迁而变化发展的趋势。

1810年,普鲁士教育部部长威廉-冯-洪堡在德国创办了柏林大学(亦即洪堡大学),将科学研究的大学职能正式引入大学。“洪堡反对传统大学将传授知识作为主要职能的做法,主张大学的主要任务是追求真理,科学研究是第一位的,认为没有科学研究,就无法发展科学,也不能培养出真正的科学人才。”[6]洪堡认为,大学除了传授普遍知识、教育教学、发展知识以外,还应该进行科学研究,通过教学与科学研究双重职能的结合来发展知识、发现知识、拓展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德国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德国大学实行讲座制,开始有了讲座教授,有了习明纳(Seminar),即研讨班,同时有了学位制度,进行研究生教育,倡导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与大学自治的理念。

洪堡的科学研究观念也得到了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拥护,弗莱克斯纳也是科学研究(纯科学研究)的倡导者与捍卫者,他在他的巨著《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中反复强调大学要进行纯科学研究,反对急功近利的科学研究,反对校外推广课程等不属于大学教学与研究的事务的做法。

此时的大学的中心,即大学的学术中心的转移已经从法国的大学转向了德国的大学。德国的大学成为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的大学除了要求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以外,还要求教师要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187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它是美国第一所,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大学”。

三、当代大学的“城市形态”:教学、科研、服务职能观的正式形成

“克拉克-克尔认为纽曼心目中的大学只是一个‘乡村’,弗莱克斯纳心目中的大学也只是一个‘市镇’,而当代大学则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了”。[7](P1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变成了一座丰富多彩的“城市”,大学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学的职能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与扩展。大学由社会的边缘逐渐走向了城市的中心,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已不再是人类心目中的“象牙塔”,大学要逐渐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与社会紧密结合。

美国总统林肯于1862年签署《莫雷尔法案》,按照法案要求,美国联邦政府给各州相应土地创办各类学校,如农业技术学院、工业学院等,以培养专门的人才。一批赠地学院的相继建立,使大学不仅进行专门知识的教学,还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同时也为周边、本州、本地区推广技术服务,赠地学院的建立是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诞生的标志。

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是由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于1904年提出,即大学要为自己所在的州、社区服务。“威斯康星”计划也得以实施,使社会服务职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并被社会普遍接受与认可。大学不再是孤芳自赏的“象牙塔”,大学开始走出了象牙塔,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大学成为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大学将教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社会,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学的功用得到更好的展现。

自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三种基本职能得以正式形成,并得到高等教育学界普遍认可。

四、现代大学的“多元形态”:多重职能的融合

如今的大学已经是多校园、多校区的大学,是多元化的巨型大学。“多元化巨型大学的英语单词为‘multiversity’,‘multi-’是英文构词法中

的前缀,意为‘多层的’。‘multiversity’一词是克尔所创造,他生造该词是为了取代传统上我们所说的大学‘university’。”[8]正如克拉克-克尔所言“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机构——在若干意义上的多元;有若干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有若干权力中心而不是一个权力中心,服务于若干群客户而不是一群客户。它不崇敬单一上帝,它不构成单一的、统一的共同体,它没有分别界定的一些客户群。它标志着许多真、善、美的视野,以及达到这些视野的道路;它标志着权力斗争;它标志着服务于许多市场和关注许多公众。它也许可以成为多元大学;或者企业集团式(conglomerate)大学(以企业作类比);或者像一些德国人现在所做的那样,综合性大学;或者一些其他情况。”[7](P11)大学已经不再是纽曼心中的一座“乡村”,也不再是弗莱克斯纳心目中的一座“市镇”,而是克拉克-克尔眼中的一座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城市”,它是一所多元化的巨型大学,它包括很多社群,有本科生社群、研究生社群、教师社群等。

既然现代大学是一所多元化的巨型大学,那么意味着多元化的巨型大学的职能不只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体系,还包括其他职能,多元化的巨型大学的职能是多重职能的融合,比如除了这三大职能外还有生产性职能、消费性职能以及公民性职能等。但不管大学怎样发展变化,大学的其他延伸或派生职能都是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所衍生出来的。

五、不同大学形态的职能演变的启示

(一)大学最为基本的职能:教学与科研

大学作为人类世界重要的机构之一,从中世纪到现在,它的职能历经了从纽曼时代的教学单一职能,到洪堡时代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双重职能,再到威斯康星思想时代的教学、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的三重职能,而后到今天的多元化巨型大学的时代,大学的职能已不再是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的简单相加,而是三大职能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同时由三大职能延伸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多重职能。

从大学的职能演变与发展过程来看,大学职能的演变也是保守与超越的产物。大学每一个新职能的产生也是在前一职能的基础上承继与发展起来的,在保守旧职能的基础上,实现新职能的超越,使旧职能与新职能在大学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不管大学如何发展,不管大学职能历经怎样的多重变法,但大学依旧是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为其基本职能的、秉性操守的学术性组织与机构。它始终是围绕着教学与科学研究这两个基点来进行的,故而大学的最为基本的职能是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都是由教学与科研二者衍生、延展或派生、发展而来的,亦即大学通过教学与科研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通过教学与科研来创新、传承与发展知识,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正如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家张楚廷先生在《再论大学的使命》一文中所言:“大学拿什么去服务?它或提供科学技术,或提供人才(培养或培训),然而,人才是通过教学来培养或培训的,科学技术成果是靠科研来提供的。所以,社会服务的职能是由基本职能衍生出来的。还有文化传承的职能,大学靠什么去传承文化?不也是靠教学、靠科研吗?”[9]

(二)大学基业长青之基: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使命

大学何以富有强旺的生命力?大学何以基业长青?大学何以生生不息?这都源自于大学是人的生命力的延续与发展的原动力,如张楚廷教授所言“高等教育是(人的)生命的最强旺表现”。[10]张楚廷教授的高等教育生命论哲学将“人”字在大学中写得更大,教师是大写的“人”字,学生也是大写的“人”字,使人性得以在大学得到充分的展现,人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人性得以彰显,这与大学培养人才的根本使命是一脉相承的。

大学从中世纪至今,有近九百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始终是以培养人才为基点的,大学也是始终以其培养人才为根本使命。大学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整全人与自由人的培养。整全人与自由人的培育或培养同时又离不开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

古希腊通过文法、修辞学、雄辩术、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为内容的七艺教育来培养自由人与整全人;中世纪的大学,设立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或哲学院四大学院来培养自由人与整全人,而中世纪的大学主要是以哲学院为中心,因为哲学本身就是通向智慧之学,是爱智之学,而哲学也更能通达人的人性,哲学天然与人

性走到了一起,哲学通达人性之美,让人更自由、更整全;赫钦斯通过名著阅读运动,倡导永恒主义教育,提倡回到经典、阅读经典来通达人的自由,开启人性的整全;哈佛大学开设通识课程来培养健全的人、完整的人,使人性更高大,更智慧。

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于培养人,培养人即是要培养自由的人,培养整全的人,培养健全的人,培养更高大的人,培养更智慧的人,培养更高尚的人,只有真正做到这些,大学才能真正基业长青,大学的基业长青也正是以其培养人才的根本使命为其立足点。

(三)大学职能的演变:大学的保守与超越特性的一个体现

大学职能的演变历程,是大学的使命的发展与演进的历程,也是大学自身发展道路与发展历程的体现。世界的科学中心或学术中心的转移由意大利、法国到英国、德国再到美国,学术中心的转移也反映了大学发展的轨迹,也说明了大学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之下,受当时的环境的影响而实现其发展的。

英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阿什比,说大学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这里的“遗传”正是指大学本身的发展与演进的历程,“环境”则是指大学所在的那个时代的背景或境遇,大学职能的演进与世界学术中心的转移也是大学的保守与超越特性的体现。

“大学教育天然地具有保守性,同时,大学也天然地具有超越性;大学似是超越的产物,其实,它仍然是保守的产物。它是更高水平下的超越,同时也是更高水平的保守,它把保守与超越在更高的水平之下统一起来。”[1](P113)大学保守的是古典教育的经典性东西,保守的是传统文化,保守的是人类与人性的真善美,因保守而留有传统,因传统而使大学更经典,因传统与经典而让大学在传统与经典中更好超越,大学是保守与超越的产物,大学在保守下进行超越,在超越中保守,保守与超越让大学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大学的保守与超越特性需要我们大学教育回到经典,回归古典,在古典与经典中追寻、秉承人性的真善美,大学教育需要在大学的古典性与现代性中融通,从而开启大学教育的空间,实现高等教育的使命。

[1]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陈露茜大学的理想-纽曼《大学的理想》导读[J].教育科学研究,2013,(4).

[5]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张正锋对高等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哲学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7]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第五版)[M].高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蒋洪新克拉克·克尔的巨型大学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2).

[9]张楚廷.再论大学的使命[J].大学教育科学,2012,(1).

[10]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Universitys Form s and Functions:Evolution and Reflection

ZENG Cheng-do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410081,Hunan,China)

University,an enduringmajor academic institution of human beings,has had a history of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and gone through different forms in its development.Alongwith the changes in form,its functions also evolve and develop.This paper classifies four different forms of university,namely,rural style,urban style,city style and plural style;then it explores the evolution of university func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different forms.Finally,some reflections on them are proposed.

university;different forms;university function;evolution;reflections

G648献标识码:A

:1006-723X(2015)05-0149-04

〔责任编辑:李 官〕

曾成栋,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比较教育、成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职能大学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留白”是个大学问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纺织科学研究
职能与功能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