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三农”业务发展浅析

2015-02-26 04:12□徐
现代金融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农水利重点

□徐 景

新常态下“三农”业务发展浅析

□徐 景

新常态下“三农”业务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15年是农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深耕“三农”信贷服务的启动年,虽然南京城镇化率已达80.5%,但仍需根据地区特色,一行一策,推动“三农”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三农”业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三农”业务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一是国家和地方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包括农村水利设施以及其他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三农”金融服务开辟了新的空间。二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为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南京辖内经认定的家庭农场有150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6家、种粮大户2057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7家,三级农业龙头企业199家。201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全面推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宅基地改革试点也将陆续启动,农地金融市场逐步形成,为农村金融政策、产品、服务、流程和管理机制创新开辟了新思路。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为“三农”金融服务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四是农村金融改革提速,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主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相应的信贷投放,这为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目前农行在“三农”业务发展上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与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大部分仅限于开立账户等一般合作,合作面不宽,合作有待深化;二是农户贷款业务规模化经营模式尚未形成,总体仍处于小、零、散状态,户均贷款余额仅22.8万元;三是“惠农通”工程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存在布局不合理、交易量不高,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三农”金融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和美誉度不高,涉农支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二、提升“三农”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支持重点,做好客户营销。

1.以支持三级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实现信贷合作的扩面升级。

一是突出营销重点,主动做好对接。积极与当地农业部门对接,加强营销南京辖内199家三级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9户、省级43户、市级147户),以辖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水产养殖、蔬菜园艺、规模畜禽、优质粮油四大特色产业为重点,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加大市级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实现合作的扩面升级。

二是拓宽农业外延,探索新型模式。积极探索涉农新题材与城镇化建设产品的有机结合,如:美丽乡村、新型概念小镇、特色乡镇建设等。重点关注“农业+旅游”、“农业+健康”、“农业+创意”等题材的现代农业项目,重点营销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如江宁地区的横溪台湾农民创业园、汤山翠谷现代农业科技园、江宁现代农业科技园及南京大生现代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在谷里投资建设的世界农业科技文化园项目;高淳地区的武家嘴农业科技园、固城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六合地区的“六大农业园区”;浦口地区的“老山—滁河”美丽乡村示范区,以求在涉农新题材上实现突破,在市场中抢抓机遇,在变化中创新产品。

2.以支持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亮点,在农户金融上做出亮点。

突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作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种粮大户将是今后农村市场重要经济主体,应作为农行农户金融业务主要的客户群体。在做好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客户群体营销的同时,还要结合各地农村经济产业特点,一行一策,做出特色。

区域支持重点可以因地制宜:高淳地区以高淳固城湖水产品批发市场为平台,对入驻商户进行全方位综合营销,进一步加深合作深度;溧水地区以溧水沙塘庵粮食交易市场内的商户为营销重点;江宁地区要以辖内东麒路物流中心、禄口皮草城、义乌小商品城、梅山红太阳装饰城、禄口永骋建材城以及淳化建材城等六大专业大市场为重点;浦口地区可围绕当地苗木、种植业特色,对已筛选的重点客户加强营销;六合地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以支持“三个产业带”,“三个特色区域”和“六大农业园区”为营销重点。

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名单制营销管理,重点支持南京辖内37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或大中型龙头企业发起、为核心企业配套的、有效落实抵押担保的经营主体;扶持区域上,优先支持农业资源丰富、规模农业发展较好、农地金融改革较快地区的经营主体;在增信机制上,优先支持参加风险补偿基金、投保农业保险、信用历史记录良好的新型经营主体。

兼顾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模式上有所作为,积极发展以固城湖水产市场、高淳的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溧水沙塘庵粮食交易市场等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合作模式,优化准入、担保等相关政策,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持重点,有力扶持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将农行打造成为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流银行。

3.以支持水利建设项目为突破口,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第一,明确支持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是国家基建投资的重点,也是农行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今年及以后一段时间,把水利建设项目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大有作为。突出县、市以上重点水利项目,加强与水利部门对接,落实合作协议,在项目选择上,重点支持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河道疏通、水库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等水利建设项目。

第二,优选支持路径。根据政府债务改革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研究各类水利项目的基本运作模式,进一步明确对经营性、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路径。一是经营性项目。可依托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信贷政策和城镇化信贷政策指引,以水费收入、污水处理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积极支持城市和农村供水、污水处理等项目。二是准公益性项目。积极探索PPP的运营模式,为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综合服务。三是公益性项目。对于资金来源为地方财政的水利建设项目,可以政府水利建设基金作为还款来源;对于资金来源为省级以上政府专项拨款的水利建设项目,可利用项目建设资金先支后收的拨付时间差,在账户专项资金进行监控的基础上,为项目主体提供资金融通服务。

第三,创新融资模式。一是探索社会资本运营的水利项目支持模式。重点对接社会资本介入的BOT、TOT、BT、PPP等新型水利项目的投资运营模式,明确项目还款来源,形成行之有效的配套融资模式。二是探索水利行业担保方式创新。积极创新水费、污水处理等收费权质押产品。三是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的水利项目融资模式。研究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作为承贷主体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通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

4.以支持县域小微企业为补充,推动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

择优支持县域小微企业,把行业、区域、集群、市场等细分领域排名靠前的小微企业作为“优选客户”。在客户选择上,重点支持特色产业集群中生产经营稳定的小微企业,以及为大型集团客户、行业龙头企业、核心客户配套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等“两圈、两链”客户。重点营销“三户一品”,即供应链、开发园区、产业集群(商圈)等三类集群客户中的优质小微企业。重点打造“龙头企业+农户”、“市场+商户”、“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模式。

(二)加快渠道建设,强化支农惠农。

优化网点布局,加快离行式自助银行和惠农金融便利店的建设,作为物理网点和自助网点服务渠道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在现有农村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基础上,围绕网点、代理项目和惠农服务热点增设服务点,积极做好惠农取款点机具的布放,调整优化低效、无效服务点。

(三)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能力。

1.创新推广“三农”特色产品。一是加快产品创新。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金融、城镇化、互联网金融等关键领域,结合农行现有产品与他行产品差异及他行新产品情况、涉农客户对新产品的实际需求,打造强农、富农、惠农等系列产品线。二是加强产品推广。重点推广“金农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水利建设贷款、城镇化建设贷款等“三农”特色产品,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

2.积极尝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产品。抓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机遇,深入调研农地整治、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新农村社区建设等领域的金融业务需求,将土地改革政策与农行制度、业务产品创新有机结合,实现新的服务突破。

3.创新构建新型渠道体系。积极推进“惠农通”工程升级换代,强化惠农卡作为农户贷款发放的载体作用,针对农村金融服务新需求,扩充惠农通服务功能,增加惠农通机具上的代收代付功能,为农民衣食住行、上学就医、就业创业以及资金保值增值等提供支持和便利。同时尝试试点加载农户专属低风险理财产品,开通“存贷通”等功能;升级改造电子机具,上线现金汇款功能,推广跨行转账、跨行助农取款功能。

(四)健全配套政策,强化激励考核。

经营行要明确工作重点,充分利用现行政策和现有产品,重点做好人员、工资、费用、机具等资源配置工作,优化信贷流程及监测考核工作。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管理和服务相结合、表扬和批评相结合、奖励和惩处相结合,实现在服务中鼓励,在鼓励中服务,确保营销考核激励到位,以此激发全员营销热情,切实推动“三农”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一是切实防范法人贷款风险。加强贷后管理,落实管户责任,做实资金监管、现场检查、三表分析和开好贷后管理例会,充分揭示风险。加强风险排查,重点加强关联交易、担保能力、押品、跨行业经营等隐性风险。加强集团客户和融资额过大客户的风险管控,对多元扩张、过度融资、互保联保、挤占挪用信贷资金的企业要通过“核资产、压余额、调结构、优担保”等方式,严防系统性和大额风险的产生。重视农产品价格波动、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对涉农行业客户可能带来的贷款风险。提高小微企业现场检查频率,做好跑路失联风险防范。

二是高度重视农户贷款风险。对农户贷款的风险管理前后台部门要齐抓共管,网点、业务主管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筑农户贷款风险防线。贷款调查经营权下放到网点后,其前台管理职责由各支行个人金融部承担,同时需在个人金融部设立专岗专职,分管个人金融业务的行领导对农户贷款的经营及贷后管理负总责,分管信贷的行领导对农户贷款的风险管理负总责,切实把好农户贷款风险管理总闸门。明确网点(超市)、个人金融部、信贷部的部门职责。坚持日常监测,目常监测是贷款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各行、各部门、各网点要认真落实,确保贷款监测持之以恒,建立健全农户贷款风险管理三级监测制度。严肃责任追究,巩固农户贷款风险专项治理成果,将农户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及责任追究认真落到实处,推进农户贷款业务常态化管理。与此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有效利用财政风险补偿基金,充分发挥“金农贷”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

猜你喜欢
三农水利重点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重点推荐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