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

2015-02-26 13:21李婧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8期
关键词:融合生产

摘 要:“媒体融合”在2014年已然成为各大传统媒体战略发展的重心,融媒体时代悄然而至,同时也带来了新闻生产模式的巨大变革。本文从新闻生产机制、报道方式、内容来源以及传播理念等方面探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

2014年8 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并在2014年已然成为各大传统媒体战略发展的重心。

1 建立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优化新闻生产机制

新闻媒体的组织机构调整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媒体组织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是:建立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优化新闻信息生产的机制。

2014 年人民日报提出要构建“中央播控平台”,形成统一的指挥调度和编辑制作中心,所属各媒体通过统一的数据和信息平台,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共享,“一次釆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光明日报也提出了“融媒体”的概念,在报社内部设立了融媒体中心。新华社正在探索建立“轮轴—轮辐”结构的新型编辑部,编辑部全面接收来自不同信息源的新闻信息,并统一调度、策划、制作多领域专题新闻信息,真正实现文图声像等媒介有机整合、报网手机等资源优化配置、采编播发全流程协作与配合。成都传媒集团新成立的数字采编中心则号称是“中央厨房”式的内容生产平台,打通旗下多家媒体的信息、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采编流程的全面再造,形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采编及发布流程。

尽管各家媒体着力新建的组织机构名称不尽相同,却都有着同样的特征,那就是:建立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共享,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多平台互动”的一体化新闻采编及发布流程。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拉里·普雷尔对于媒介融合在新闻编辑部中的体现是这样描述的,“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工作,为多种媒介的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并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通常是以一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周期运行”。

2 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新闻报道方式

2014 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为参会记者配备“秒拍”APP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记者利用手机拍摄30秒左右的短视频实时发布,实现了两会新媒体文字、图片、视频三位一体的报道。这种报道方式在时效性和现场感等方面具备特有优势,同时降低了视频报道在软硬件和技能方面的门槛,让融合报道成本更低、更为可行。2015年两会期间,由细细的伸缩杆、可调成自拍摄像模式的智能手机和蓝牙遥控器组合而成的“自拍神器”,成为不少媒体记者的采访装备,记者们可以既当摄像,又进行现场采访报道,两人的活儿一人干。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曾祥敏看来,自拍杆这类采访器材能让人既拍照又录视频,满足媒体多个终端的素材收集要求,反映了当前媒体融合过程中对“全媒记者”以及全媒体报道方式的需求。

在2015年两会期间,除了自拍杆之外,利用HTML5技术创造出来的“卡通记者”也纷纷在各大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中亮相,例如光明日报的“小明”、中国新闻网的“小新”、新华社的“小七”、新华网的“小华”等卡通记者,结合音频、视频、文字、动画等表现形式,为公众报道、解读两会。正如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所说的,“这种呈现方式让严肃的时政新闻变得亲切,增强了新闻传播效果,无疑是一种创新的报道形式”。

目前,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展新闻报道方式的做法,还停留在突显快捷、便利、可视化等新媒体传播优势上,其对于报道内容的深度挖掘、全面展示和有效性传播等方面的要求还有待提升。例如有专家质疑:时长30 s以内的“秒拍”APP视频能否准确地传达新闻内容;单人单手操作的自拍杆,拍摄角度相对单一,运动拍摄的画面稳定性较差,能否准确展示复杂的新闻现场;虚拟的“卡通记者”对于新闻报道的实际作用究竟有多大等。尽管目前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报道方式的许多尝试,还存在很多不足和改进空间,但从近两年媒体融合的发展态势来看,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报道方式是新闻生产模式变革的一大趋势。

3 借助新媒体技术,挖掘新闻内容

2014 年在媒体融合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生产模式的突出变革还体现在内容创新领域,其中最醒目的是基于大数据和数据可视化的大数据新闻。2014年1月2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在《晚间新闻》节目推出大数据新闻《据说春运》,用大数据讲述春运背后的故事,通过百度数据提供的迁徙动态图,新颖直观地展示当天的迁徙热门线路,以及最热门站点成都火车站的送出和到达旅客的数据情况,并结合成都火车站工作人员的反馈,发现“逆向过年开始流行”的新动向。之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等新闻节目又相继推出了“据说春节”“两会解码——两会大数据”等一系列大数据新闻。与其说这些大数据新闻是运用大数据分析去解读新闻,不如说是从大数据中去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结合记者的采访调查,发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优势,运用数据动态图、视频、图片、文字、动画、记者现场报道等多种表现形式,为受众呈现出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新闻内容。

另外,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会媒介在普通民众当中的广泛运用,任何一个普通民众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速度剧增。这也迫使专业媒体机构的新闻生产模式不得不发生变革,专业媒体人员也不得不运用新媒体技术武装自己,广泛参与到各种社会媒介的关注和互动中,以便及时从中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跟进相关的采访报道,扩大新闻线索的选择范围和新闻采集的效率。

美国2005年诞生的《赫芬顿邮报》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被认为“代表了一种新的社区基础上的内容生产的新模式”。它只有150名带薪工作人员,但依赖超过3000名投稿者为每一个可以想到的话题制造内容。还有另外12000名“公民记者”,作为它的“眼睛和耳朵”。它的读者也生产了网站的许多内容,每个月有多达200万条投稿。《赫芬顿邮报》的编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事传统的采编业务,另一部分人则坐在编辑室里通过网络搜索新闻线索,发布新闻话题,接收社会投稿,与公众沟通互动。

4 社会公众参与新闻生产全过程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性质和形态。受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也不仅仅是信息反馈者。掌握了各类社会媒介的普通民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参与到新闻生产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再加上社会民主意识的不断加强和个性化表达的现代风尚,掌握了社会媒介的普通民众已经自觉、自愿地参与和干预到新闻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技术和主人翁的民主意识,使新闻生产和传播不再是职业化的工作,而是公众可以全程参与的社会活动。对于专业媒体机构和媒体人员来说,只有深刻意识这种新闻传播形态的变化,才能在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在媒介融合的新格局中突破重围。

5 传统媒体的触网实践

2014 年上海报业集团打造的“澎湃新闻”正式上线,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拥有网页、Wap、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操作模式不同,澎湃新闻作为媒体开放平台的新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用户对新闻追问的功能:用户可以针对每一条新闻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可以被其他海量用户看到,以及获得其他用户的解答。这一功能设计使澎湃新闻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和新闻形态,并且鼓励用户进行追问与回答。第二是用户对新闻跟踪的功能:对于用户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或话题,系统通过标签关键词会自动将相关的最新进展报道推送到用户的跟踪中心。这种“新闻推送到户”的功能设计突显了澎湃新闻的服务功能,同时也便于掌握每一条新闻的传播效力。第三是用户分享功能:每一篇澎湃新闻的文章页面下方就有固定的显化的微博和微信转发按钮,可以直接转发到微博或微信朋友圈,这一便捷化的分享功能满足了现代用户作为重要信息的传播者以及在朋友圈沟通交流的社会角色需求。第四是个性化内容架构功能:与传统新闻客户端的大频道设置相比,澎湃新闻的内容结构设置是一个个类似于自媒体的栏目,用户可以自己订阅管理这些栏目,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首页。“澎湃新闻”的成功经验再次证明了,只有转变传播理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尊重和吸引民众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来,才能牢牢抓住受众,生产制作出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总之,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虽然目前在新闻生产各个环节的创新变革中还存在稚嫩和不足,但历史的洪流已推着我们不得不继续前行,唯有在大胆变革中坚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融合生产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用旧的生产新的!
《融合》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