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2015-02-26 17:51霍军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记下名师细节

霍军

反思,或者叫反省,是活得清醒和充实的前提,是把握人生、成为自己生命主人的必需。人生如此,教学自不例外。课后反思,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度过充实丰美教育生涯的最佳方式。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尼尔,这些伟大教育家,一边观察学生,一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他们因此成了世人敬仰的教育名师。而我国当代名师魏书生、窦桂梅等人,也是乐于教书、勤于笔耕、用记录教学案例、不断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典范。可见,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观察是教学反思的前提,有观察才谈得上研究。同科学家观察自然现象、社会学家观察人类行为、医生观察病人症状一样,教师通过对学生各种行为表现的观察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如果教师每天能够观察并记录下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及时捕捉教学亮点,并找出教学不足,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上升到教学艺术的妙境。

教学反思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千言万语。有些教师备课,习惯于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留下反思的空格。课后再记下课堂上的关键节点,记下导致课堂全盘皆活的关键处理方式,记下因为和学生相遇后萌生的全新的课堂构想,记下自己在讲解时令学生动容开悟的一个句子,这些都可以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最有益的备课资源。丰富的教学经验就是来自这样的积累。有些教师则擅长记录教学过程。他们的反思是叙事性的,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片断,不一而足。他们用丰富的案例来促使自己前进。这些案例,不仅留下课堂上的精彩火花,连摩擦出那些火花的推动过程也一并记述了下来。细节与细节构成的逻辑关系,让我们看到了教学行为发生的活生生历史。更可贵的是,这样的记录行为,是一种反思。而反思让本不出彩的细节发光,同时还让教师变成了一个旁观者,可以从容仔细、清晰明白地审察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们是否符合教学的理性,是否与学生的心互相融合。

教学反思使教师从授课人变为评课人,每节课后都在追究自己习焉不察的细节问题,让自己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反思中,看似模糊的教学细节变得清晰,呈现前所未见的意义。记录把过程变成体验,变成去除蒙蔽、看清真相的唤醒。反思让教师始终保持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敏感,保持住了追究精研教学细节的热情,保持住了发现和创造的能力。往往是,一个细节的关注,上升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的提炼,让整个课堂设计产生全新的奇思妙想。

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之一便是撰写教学案例,它可以避免把观摩课当成一种表演、一种比赛、一种出人头地手段的扭曲状况。撰写教学案例,使教学艺术追求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学由此成为教师生命的需要,变成了教师艺术化的富有诗意的活法——你怎样活,你便怎样教。反思是一种自修,与观众无关。都说要上好“家常课”,在家常课后,我们用教学案例为自己打分。一个优秀的教师,必会通过过程记录达成经验的自觉,获得保持自我清醒状态的方式,而教学必然会因为反思呈现“苟日新、日日新”的鲜活生动的面貌。其实,读读《论语》《孟子》和《传习录》,读读柏拉图对话录,我们会发现,这些经典的相当篇幅,其实就是孔子、孟子、王阳明、苏格拉底这些人类老师的课堂实录,里边充满了经典的教学片断。如果有心赏析一下这些教学案例,我们会拥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把这种记录方式转向那些名师们,转向自己身边的同仁,听课、记录、思考每一个教学细节,我们会像古代写下《六一诗话》《人间词话》这些“诗话”佳作的欧阳修、王国维一样,写出属于自己的“课话”,一种依傍具体过程的教育研究文体。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对象,主要在课堂,变成自己课堂主人的方式,肯定有很多种。而撰写教学案例、展开自我反思,则是其中最富生命气息的一种。站在这些被照亮的细节上,我们眼界开阔,天天走向澄明之境,如同走在通向名师的捷径上。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记下名师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童年不同样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