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015-02-26 17:59杨树源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时代性时效性针对性

杨树源

【关键词】 德育;误区;时代性;时效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2—0028—01

近年来,常有学生持刀伤人、殴打老师、报复社会事件见诸新闻媒体,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严重失误。我们在责怪学生的同时,更应冷静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究竟应该怎么做。本文就根据笔者近年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误区

1.德育目标的大而空,使受教育者失去自信。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性地把中小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德育目标与中小学生的认识视野及道德倾向性差异较大,与现实的学生生活严重脱节,导致德育目标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内容的大而无道,宽而无边,严重影响了德育的实效。

2.道德灌输和德育情境缺失,教书和育人脱节,使德育工作失去活力。长期以来,德育往往采取定期的活动等方式,生硬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道德观念的灌输,而不注意创设德育情景,不顾及受教育者的心灵体验。

3.德育的形式主义使德育呈反面作用。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德育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或者是一种标志。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的德育活动,往往会使中小学生心目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这样,学生非但没有得到促进,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但起不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反而教会了学生如何造假。

4.德育主体的失落,使德育失去生机。中小学德育的主体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中小学生的个体综合,这本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许多人却在这常识性问题上出现偏差,以致造成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失落。

二、对策

1.顺应形势发展,转变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首先,彻底摒弃“德育就是靠灌输”的观念。德育并不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之后,就会变为他的美德。现行德育的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忽视了只有在特定情境下,受教育者方可将道德理念内化为道德行为这一规律。人们总是习惯于在远离受教育者极其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隔靴搔痒式的说教,这必然会使德育步入歧途。

其次,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平等、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它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迫切要求我们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要变革旧的师生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友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从而实现师生的相互关爱,相互促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2.科学构建德育目标,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如何构建并实施实用的德育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和现实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有一定的成功感,从而树立起他们的信心。相对来说,道德品质教育的目标具体而实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相反的,大而不实的教育目标,在实践中只能是口号,进而造成德育实践空耗。当前中小学最为要紧的是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学会合作”作为办学思想,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只有这样准确地构建起学校的育人目标,才能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指明方向。

3.讲究方法,培养能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第一,开展主题活动,鼓励自主参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青春现象”大讨论、礼仪教育等。第二,鼓励自主管理,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任何教育和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要求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第三,赞许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第四,发挥社区作用,构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优化育人环境。

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作为学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构建起自主性教育框架,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营造起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德育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时代性时效性针对性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