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味”

2015-02-26 18:36赵莉娟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文味语文教学生活

赵莉娟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味;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88—01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于是很多老师把语文课上得华而不实,只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忽略了语文课的实质内容,甚至把语文课上成了“四不像”,比如,把《宇宙的边疆》上成了地理课,把《动物游戏之谜》上成了生物课,把《别了,“不列颠尼亚”》上成了政治课。总而言之,语文老师“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

一、 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最基本的要求是把语文课上成真正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有些知识是其他学科老师给学生的,语文老师没有必要和其他学科抢风头,做自己该做的就可以了。例如,郁达夫《故都的秋》,很多教师在讲授时都把重点放在了五幅秋景图中所涉及的景物,但本篇散文的重点内容应该放在郁达夫以个性化的语言言说“秋情”的独特表达方式和表达风格上。我们都知道散文是抒发作者情感的,教师应该通过诵读,增加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继而通过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

所以,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如果老师在返璞归真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堂创新,相信这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也是学生真正想要的。

二、 根植文本

文本是语文课的基础。语文课通过分析文本,让学生体会作者精炼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进而让学生走进作者,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文本是读者和作者进行沟通和情感共鸣的媒介,所以根植文本对于一节语文课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很多语文课对文本是蜻蜓点水,并不能深入。例如《小狗包弟》的教学,很多教师理清情节后提出这篇文章是巴金先生76岁时对自己灵魂的忏悔,于是便围绕“忏悔”让学生展开讨论,再联系学生自己的成长过程,看有没有忏悔的事情。这样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是对文本的分析不透彻,似乎课堂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自己的忏悔,但对于一个高一的学生而言,“忏悔”对他们来说是很深奥的,如对文本分析不深刻,学生很难理解文中巴金先生对灵魂的生命的忏悔。

语文课文的主题情感是靠阅读文本、品味语言体会到的,并不是贴标签贴上去的,但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对文本只是泛泛一讲,便直接跨越到了主题与情感。记得有一次听了初中的语文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很快让学生说出了“人要有爱心”,“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等主题,于是便以“爱心”为话题进行仿句,听完之后总觉得课堂太空太浅,分析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根植文本,对文本的阅读品味太少,语文课真正的意义没有体现出来。

所以,笔者认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必须要注重对文本的解读,语文课堂不在于热闹,而在于是否有效,进而达到高效课堂。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语文老师肩负着一个很大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把心静下来,放在文本的阅读上,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和不断感悟来丰富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

三、 回归生活

1.阅读教学要回归生活。阅读是语文的一大板块,阅读教学就是要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东西,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就文本分析文本,要适时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并在生活实践中去感悟领会课本所学知识。比如在阅读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时,探究“母亲给了我怎么样的生命启示”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母亲也是一样的,“我的痛苦在母亲那里加了倍”。再如琦君的《泪珠与珍珠》,从“小我的泪”上升到“大我的泪”,由此让学生领会感恩的内涵,可在课堂拓展延伸中找到一些生活中相关的感恩话题,让学生从生活中真切领会感恩,并教会学生将感恩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2.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另一大板块,但目前的作文教学的处境相当尴尬,很多教师为了应付高考,让作文教学模式化,学生的作文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把言语权归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要呼唤课堂作文教学的回归,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的作文恰恰没有生活,凭空想象出来的生活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学生们只有在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将生活中的细节写到作文中去,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语文教学生活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