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训练提高语文能力

2015-02-26 18:41常虹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思维发展语文能力

常虹

【关键词】 朗读训练;语文能力;思维发展;语言;审美教育;

思想感情;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95—01

新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朗读又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其在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与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提高语文能力应当在朗读方面多下功夫。

一、通过朗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在朗读时,能使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所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读出文中的语句,能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把对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起来,再现情境,意会内涵。如,在教《种鱼》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猫种鱼,能收到鱼吗?小猫种鱼为什么收不到鱼?它怎样做才能收到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认真思考,都争着发言,并能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在思考中朗读,在朗读中思考,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增减文字,不读破词句,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能够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认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学习语言主要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能够深刻体会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能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发展语言。

三、利用朗读开展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观潮》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潮来了,“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能够入情入境,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很自然地领略到自然美,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得到审美教育。

四、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教师范读、领读等形式,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时,教师应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笔者在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先用轻松的语气,较慢的语调领读“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的喜爱之情;最后用充满激情的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

五、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思考时,自然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如,在朗诵《梅花》时,让学生展开想象,是雪花,还是梅花?是冬天,还是春天?把梅花、雪花、寒冷、暗香融为一体,让学生浮想联翩,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熟读、熟背,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将新课改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思维发展语文能力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