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2015-02-27 12:59李艳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33期
关键词:全期四肢压疮

李艳琼

655400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

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李艳琼

655400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

目的:探讨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四肢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给予全期的手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χ2=4.939,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压疮总发生率4.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2%(χ2=6.154,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给予手术全期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

四肢骨折手术;压疮;发生率;手术全期护理;效果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多发的骨科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容易引起肺部及泌尿系统的感染,引起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大大增加护理的难度。同时,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四肢肿胀,影响静脉血的回流和动脉供血,使得肢体血液供给不足,最终创口难以愈合,引起压疮现象发生。由此可见,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降低压疮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是探讨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四肢骨折患者90例,均满足四肢骨折的诊断标准,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2]。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2~72岁,平均(42.8±2.3)岁;体重48~80 kg,平均(55.6±3.1)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和中专30例,初中5例,小学2例;骨折位置: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0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21例。参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2~71岁,平均(42.9±2.4)岁;体重49~80 kg,平均(55.8±3.2)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例,高中和中专28例,初中6例,小学2例;骨折位置: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21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3例,闭合性骨折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上很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本组研究目的和方法均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介绍,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护理方法:参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给予患者预防压疮、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手术全期护理:①术前访视: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探访患者,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及支持,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准备手术仪器、设备及手术期间的一切用具。②病房护士与手术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核实患者的身份和身体状况,检查手术室的灯光、卫生等基本环境。③选择密度高且弹性好的海绵制作成体位垫,制成柔软、触感较好的体位垫套,及时清洗,注意卫生情况,将压疮的发生率降至最低。④按照侧卧位手术将患者两腿交错分开,足部垫海绵圈;肩胛、髂棘受压时涂凡士林。⑤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指标,实施防压疮护理措施及动态监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得随意离开手术室。⑥手术后填写完整的“手术护理记录单”,并存档保存,将患者送回病房,换床或翻身时,与家属高度配合,小心翻动,防止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采取4种指标划分[3]:a.治愈:关节功能达到90%以上的恢复率,关节能自如活动。b.显效:关节功能达到75%~89%的恢复率,关节僵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c.有效:关节功能达到60%~74%的恢复率,关节僵硬状况有一定的改善。d.无效:关节僵硬状况恢复慢且恢复状况不理想。我院采取自制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十分满意>90分,满意75~90分;不满意<75分。②压疮判断标准:将压疮标准分为4期:a.Ⅰ期:皮肤出现块状红斑,但可以及时恢复。b.Ⅱ期:表皮或真皮受损,浅表层溃疡,出现粉红色基底层,无坏死组织;或出现炎性蜕皮、水疤。c.Ⅲ期:表皮细胞及皮下组织受损,未到达骨、肌肉,但可看见溃疡基底层,出现细菌感染。d.Ⅳ期:除上述病理变化外,会出现皮下组织、肌肉的损害,甚至导致骨髂损害,出现组织坏死现象。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的对比采取χ2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7.8%,参照组8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压疮发生率的比较: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总发生率4.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有文献资料指出:目前,我国的术后压疮发生率急剧增加,属于我国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据调查统计,住院时间长、移动能力低下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如果护理不当,病情检查不到位,会出现压疮,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例如:疼痛、局部感染、骨髓炎、贫血、败血症、坏疽、死亡。患压疮后,患者不仅身受折磨,还须花费大量医疗费用[3]。因此,做好压疮的防护工作尤为重要。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情况比较[n(%)]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变化,患者手术室护理从单纯配合医生手术转向手术全期的全面护理,以此优化护理质量。针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运用所学的相关护理知识,为患者提供心理及身体上的全面护理及照顾,从而帮助患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4]。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压疮风险进行全前评估,分析术中体位受压重点部位,采用适合患者病症及体重的体位垫,尽可能在术中小范围变动受压部位,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全期护理需要注意的重点:术前详细评估,重点突出体位放置方案;与手术医师全面配合,将患者体位摆放好,在保证患者舒适、安全的同时,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晰;保持受压部位的干燥[5,6]。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积极开展术前宣教,向患者传达四肢骨折手术的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患者的认识与专业知识水平,并嘱咐患者术后注意事项与体位变化,防止撕裂患者的手术切口以致再出血。四肢骨折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位需充分暴露患者手术部位,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麻醉师、手术操作医生等。而患者的在手术过程中选取的体位主要是为了维持身体与生理之间的平衡,以降低潜在风险,避免损伤患者的皮肤。如果患者某种体位维持过长时间的话,护理人员需安装压力释放装置,减轻患者皮肤受到的压力,改变患者皮肤的局部缺血性状态,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如果在四肢骨折手术中,患者皮肤损伤存在较大风险的话,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对体位重新进行调整,防止患者皮肤压力点被连续施压。通常情况下,患者需每间隔2 h就需进行1次体位调整,以有效缓解患者皮肤受到的压力[7~9]。

本次研究选取90例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全期护理,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44例(97.8%),参照组治疗有效38例(84.4%),可见手术期予以有效的全期护理后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发生Ⅰ期压疮2例,无Ⅱ、Ⅲ期压疮和Ⅳ期压疮患者。参照组发生Ⅰ期压疮5例,Ⅱ期压疮4例,Ⅲ期压疮1例,无Ⅳ期压疮患者;研究组压疮发生率4.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2%,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说明对四肢骨折患者给予手术全期护理效果显著。与鲁艳梅等人的探究结果无明显差异[9]。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手术全期护理,不仅大大减少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可推广使用。

[1]刘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处方药,2014,8(8):132.

[2]黄冀,韦键,黎裕强,等.四肢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失误3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273.

[3]曹晓东,沙蕉,冯洁,等.四肢骨折的康复治疗探讨[J].北方药学,2012,9(5):112-113.

[4]莫臣强.四肢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7):1171-1172.

[5]余新颖.压疮预防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01-602.

[6]姜岚.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0(5):188-190.

[7]甘仙珍,张雪珍.四肢骨折患者的心理现象与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1,30(36):147.

[8]杨雪萍.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3,34(22):4543-4544.

[9]鲁艳梅,李凤君,涂丽丽,等.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急救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1):102.

Effect observation of operation whole period nursing in reducing the pressure sores incide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limbs fracture operation

Li Yanqio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uanwei City,Yunnan Province 6554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eration whole period nursing in reducing the pressure sores incide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limbs fracture.Methods:90 patients with limbs fracture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nursing.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whole period operation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χ2=4.939,P<0.05).The pressure sores incidence rate during hospitaliza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4.4%,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2.2%of the reference group(χ2=6.154,P<0.05).Conclusion:Giving operation whole perio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limbs fractu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the pressure sores incidence rate of patient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Limbs fracture operation;Pressure sores;Incidence rate;Operation whole period nursing;Effect

10.3969/j.issn.1007-614x.2015.33.96

猜你喜欢
全期四肢压疮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7例骨科髋臼周围截骨术患者的护理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对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的效果
个性化手术全期护理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的影响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