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渗透与融合

2015-02-27 10:06崔淑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体重数学知识创设

崔淑珍

(甘肃省永靖县刘化学校 甘肃永靖 731603)

论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渗透与融合

崔淑珍

(甘肃省永靖县刘化学校 甘肃永靖 731603)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学情景创设的方法,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发展要求,也符合初中生数学教学开展。它具有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渗透与融合进行了探讨。

初中 数学教学 情境渗透 融合策略

情境化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这种教学方式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使学生在枯燥无味的课程上变得主动好学,同时它对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广泛应用。

一、情境化教学概述

1.情境化教学定义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使每一位学生能真正提高学习成绩,教育体系提出情境化教学。所谓情境化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情况,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或通过使用载体烘托一种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使每一位同学真正融入到知识学习的乐趣中,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

2.情境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灌输式”数学教学模式来说,情境化教学使学生在教学场景中找到实际生活中的影子,增加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在以往课堂的藩篱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宰者,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发问、敢于解答,从而融洽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知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渗透与融合的策略

1.生活情境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生活实践,并且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前进。从古到今,有着数不清的数学事件,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隐藏着许多客观可感的数学现象,学生们都亲身接触过、经历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从学生身边发掘出一些代表性强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比如,设置问题:小宝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在体育场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妈妈和体重是妈妈二分之一的小宝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一端跷跷板仍然着地,小宝拿来一个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一端,结果爸爸一端终于翘起来了。请同学们算算看,小宝体重大约是多少?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各抒己见。结果,大家探讨出:①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②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哑铃重量。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两组关系下设未知数,列不等式。学生演算时,教师可以在其间巡回走动,指导学生思路,促使学生准确求出问题的答案。利用这种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很有效地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了,可见,初中数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2.设问情景教学

有质疑才会思考,思考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巧妙设问,制造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探究,突破难点。比如,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张纸,并要求学生一起玩折纸游戏:假设一张纸0.1毫米,那么对折以后是多厚?对折20次呢?这个问题自然地引起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接着学生在悬疑和诧异中开始演算,并且不断讨论、探究,最终得出答案。这个过程是学生渴望学会并掌握计算方法和知识原理的求知过程,不仅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还将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了一个档次。

3.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情境

初中数学知识是一个各部分联系紧密的知识体系,课程前后知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学习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联系新旧知识,创设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适当增加或减弱条件的新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判断,以从中得出新结论或发现新规律。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活动情景教学

初中学生好动、调皮,所以,如果教学活动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他们很难投入到学习当中。传统的课本教学、口述教学都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和学生要求。教师要适当增加趣味数学活动的开展频率,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上释放出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学习环境,这样不但可以适合学生数学学习要求和学习特点,还可以帮助学生亲自使用数学、实践数学,帮助学生从数学理论的学习的层面上提升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层次上,使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偶尔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步入户外,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课外活动的亲身实践,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用途,感受亲身探究数学的乐趣。这样一来,学生会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还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增长学生的数学见识、促进了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学会并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5.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将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技术图文并茂、声形兼备,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可以说多媒体在学生和问题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在传统数学几何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几何教具,无法实现抽象问题的具体化,更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6.合作情境

数学新课标指出,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培养其合作能力的情境,以开阔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拓宽其学习思路,使学生协同合作,学得更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这样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学会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究、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1]张军伟.新课程数学教学要凸现人文精神[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2]苏会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赵有娟.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4]沈芳胜.浅谈"做"数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猜你喜欢
体重数学知识创设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称体重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你的体重超标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